養出好性格,孩子才有高起點早就聽說表弟家的兒子昊昊是個神童,不過,之所以關注他,是因為昊昊和我兒子優優同歲。 同樣的五歲,卻是不同樣的智商。 昊昊三歲的時候,便認識了上千個漢字;四歲時,開始提筆寫字,楷書寫的特別好;今年,五歲的他,已經掌握了一年級的全部知識點。 表弟組織了一場家庭聚會,終于有機會見到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 讓我大跌眼鏡的是,第一次見面,就看到昊昊對自己的媽媽拳打腳踢。 優優走上前阻止他說:“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 昊昊走過來,揮手就給了優優一拳。 不僅拒絕道歉,還罵優優:“你這個大狗屎,你是最臭的。” 因為昊昊的高智商,大人們對他格外地關注,爭著讓他背詩、寫字,還出各種數學題讓他解。 可是,孩子們卻并不“待見”他,因為昊昊不是破壞別人的樂高積木,就是搶別人的玩具,還喜歡打人。孩子們達成一致的意見:不帶昊昊玩。 面對被孤立的昊昊,表弟夫妻倆也并不在意。而是告訴昊昊:別人不和你玩,你也不和他們玩。 看到這一幕,我是真替他們這種教育方式感到擔心。 俗話說,高智商不如好性格。 即使高智商會讓孩子獲得很多能力,很好的成績,可是,如果沒有一個好性格,那么這一切都是只是海市蜃樓。 性格好的孩子,情商更高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提出:“個人的成功,智商的優劣占20%,情商的優劣占80%。” 情商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不愿意與別人合作;膽小、自卑,不能很好面對挫折;固執,情緒不穩定。即使智商再高,也難以取得成就。 情商低,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也會讓他吃更多的啞巴虧。 孩子的性格,關乎孩子的未來。 父母愛孩子,不應該只注重他們的身體發育和能力培養,而更應該多關注他們的性格發展。 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說:“個性是先天的,而性格并不是。” 孩子的好性格,和父母后天的教養方式是分不開的。 6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父母一定要抓住這個黃金期,塑造孩子的好性格,讓他們受益一生。
0-3歲,是孩子和父母建立安全依戀關系的一個關鍵階段。孩子和父母是在滿足中建立情感。 嬰兒期的孩子,第一是需求,第二是情感。 誰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他們就和誰有情感,建立依戀關系。 只有在這個階段,你和孩子有了情感基礎,在孩子的后面成長中,你才有了話語權,有了教育孩子的機會。 同時,成長早期獲得來自父母更多關注和安全感的孩子,較那些被忽略、被粗暴對待的孩子,性格和情商會更高。
心理學家認為,親子關系會內化到孩子心里,成為內在的關系模式,而這一套內在的關系模式就形成了孩子的性格。 不同類型的親子關系,會形成孩子不同的性格。 如果父母是尊重、理解孩子的,那么這樣的孩子會更樂觀、自信、獨立;如果父母是控制、專制,那么孩子多是順從、被動、逆反、消極的。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首要條件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更積極樂觀,心態更正面化。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雖然錯誤會讓孩子成長,但是,對于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父母一定要進行適當的干預,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是非觀。 朋友家的孩子,一激動就打人。 每一次,孩子打人了,家長只能跟在后面解釋:“他是因為喜歡你才這樣的,不是真的打你。” 可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打人,打人都是不對的。 如果家長不阻止和引導,讓打人這個行為,成了孩子的一個習慣,孩子便會成為一個讓小朋友討厭的人。 如果在孩子性格的形成期,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塑造好的性格,這絕對是最大的失算和遺憾。 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將會成為一個更幸運的人,人生的綠色通道也會隨之增多。 好性格,不論讓孩子在社交上,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將受益無窮的。 法國愛爾維修說:“每一個人的本來性格只是他的最初習慣的結果。” 抓住孩子的性格形成敏感期,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為,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塑造一個好的性格。這是父母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養育孩子如同蓋一棟大樓,知識和能力如同混凝土,而性格則是鋼筋柱子,沒有“好質量”的鋼筋柱子,再輝煌的高樓大廈也經不起歲月的沖刷。 性格,不僅決定了孩子人生之路的寬度,也決定了它的長度,從小記得關注孩子的性格養成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