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是世界三大致盲性眼病。據WHO統計,2010年因為青光眼致盲的人群約占8%;我國100個人中有1個青光眼患者;45歲后,每50個人就有一個人患青光眼。如果不治療會致盲,致盲之后不可逆。青光眼是怎么引起的?青光眼會有哪些癥狀,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青光眼,是指視盤凹陷、視野缺損、視力下降,可導致失明的嚴重眼病。正常眼壓是正常人的眼壓為10~21mmHg(Schitz眼壓計),超過24mmHg為病理性眼壓增高。 青光眼眼壓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環的動態平衡受到了破壞。少數由于房水分泌過多,但多數還是房水流出發生了障礙,如前房角狹窄甚至關閉、小梁硬化等。 除眼壓升高外,青光眼的發病還可能與眼球局部解剖學變異、年齡、種族、家族史、近視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變學異常等有關。 多發于中老年人,40歲以上占90%,女性發病率較高。 癥狀急劇,發病時前房狹窄或完全關閉,表現突然發作的劇烈眼脹、頭痛、視力銳減、眼球堅硬如石、結膜充血、惡心、嘔吐、大便秘結、血壓升高,如得不到及時診治,24~48小時即可完全失明,無光感,此時稱暴發型青光眼。 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對疼痛忍受性較強,僅表現為眼眶及眼部不適,甚則眼部無任何癥狀,而轉移至前額、耳部、上頜竇、牙齒等疼痛。 發病年齡30歲以上。 此型發作一般都有明顯的誘因,如情緒激動、視疲勞、用眼或用腦過度、長期失眠、習慣性便秘、婦女在經期,或局部、全身用藥不當等均可誘發,表現為眼部干澀、疲勞不適、脹痛、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虹視、頭昏痛、失眠、血壓升高,休息后可緩解。有的患者無任何癥狀即可失明,此型最易被誤診。 反復發作,前房角一旦粘連關閉,即可形成暴發型青光眼(即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多發生于40歲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 絕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常常是疾病發展到晚期,視功能嚴重受損時才發覺,患者眼壓雖然升高,前房角始終是開放的。 青光眼的檢查主要有三種方法: 測量眼壓、前房角鏡、眼底鏡檢查。 ★ 合理飲食 飲食宜進食易消化、清淡、營養豐富的軟食,多吃含粗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促進腸蠕動,保持排便通暢,避免刺激性食物。 ★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青光眼患者要保持精神愉快,生活要有規律,避免情緒波動。注意勞逸結合,盡量減少急性發作機會?;颊卟灰诎凳一虬淡h境中久留,以免瞳孔散大,虹膜組織增厚或向邊緣部分擁擠,眼壓升高。 ★ 其他 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眼壓、眼底、視野及視力等,早發現早治療。 原發性閉角型和先天性青光眼必須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對于患者的恢復程度,約30%的患者需要重復手術,才能最終解決問題。部分患者手術后,仍需要終生通過藥物對眼壓進行控制。 ●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急性發作時要局部頻滴縮瞳劑,同時聯合應用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劑點眼,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劑等以迅速降低眼壓。待眼壓降低,炎癥反應控制后考慮做激光切除或其他抗青光眼手術。 ●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 初期可用縮瞳劑或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劑局部治療,若藥物不能控制眼壓或已有明顯視神經損害,需做濾過手術治療。 ●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可先試用藥物治療,局部滴用1~2種眼藥控制眼壓在安全水平,并定期復查。藥物治療不理想可用激光治療,或做濾過手術,目前最常用的濾過手術是小梁切除術。 此外,還可以采用激光治療青光眼。 青光眼的預防主要是早發現,早治療。青光眼如果不治療的話,100%會造成失明;如果及早治療的話,大部分不會失明。 本文作者:馮晶(健康管理師,醫學專業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