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線上生活消費數據報告》,對線上消費數據進行了全面分析,其中特別提出“萌寵支出指數”和“養娃支出指數”兩組特色指數。數據顯示,按不同城市規模橫向比較的話,一線城市寵物用品消費比重最高,但母嬰用品消費比重最低,“養寵消費比養娃高”成為一線城市的獨特景象。 寵物消費 一線城市是主力 分城市來看,寵物用品消費比重隨城市規模擴大而穩步上升。2016-2018年間,一線城市始終是絕對的消費主力,2018年一線城市的寵物用品消費比重更是同比增長超過40%。這一事實既與一線城市的高消費能力有關,也與一線城市“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的特點有關——寵物正在成為都市人群,尤其是單身人群的重要精神寄托。 與此同時,其他各線城市也都保持著很高的寵物用品消費增速,2018年各線城市在寵物用品上的消費額比重同比增速均超過37%,表明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單純的物質消費,而是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這一點在各線城市都有所體現。 在萌寵支出上,消費額比重最高的是60后和60前群體,且60后在寵物支出上的消費額比重還在逐年攀升,這部分消費者屬于典型的“有空閑、不差錢”人群。 而90后、80后和70后近年來在寵物用品上的消費支出也都在快速上升。尤其以90后人群來看,2016年時,這一人群的寵物用品銷售額比重在各年齡段間近乎最低,但之后兩年每年都保持了接近50%的增速。 《報告》認為,90后在寵物用品消費上的大幅增加,原因一是隨著90后陸續參加工作,他們的收入水平和購買力在上升;二是相比于80后、70后而言,90后的家庭負擔較小,一部分人群還處于單身階段,寵物成為了現代單身青年的精神寄托。 母嬰用品 一線城市消費比重最低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母嬰用品消費也是《報告》關注的另一重要指標。 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的母嬰用品消費額比重是最低的,五線及以下城市是最高的。在余下幾組城市中,二三線的母嬰用品消費比重接近,且均低于四線城市。大體而言,城市規模越大,母嬰用品消費額比重越低,這也反映出大城市中生育意愿不強的事實。 除此之外,在各線城市中母嬰用品消費都按年份表現出一定程度地下滑,這一點在二線城市尤為明顯,2016-2018年,二線城市的母嬰用品消費比重年均下降2.8%。 從年齡分層來看,普遍步入家庭生活的80后在母嬰用品上的消費比重遠遠高出其他代際群體。但從時間上看,盡管“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已經三年有余,80后群體在母嬰用品上的消費并沒有明顯上升,一大可能原因就是生育意愿不強。 緊隨80后的是90后人群,這部分群體正在逐步進入婚育期。不過從時間變化上看,90后的“養娃支出”近年來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還在逐年下降。鑒于90后是“二胎政策”的重要目標群體,這部分人群表現出的低生育意愿值得引起注意。 不過《報告》認為,人口老齡化和生育意愿的下降,并不必然意味著消費需求的疲軟。相反,新的消費“藍海”會漸次出現,新的商業業態會孕育而生。 作者:陳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