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面世以后,掀起一陣古風熱,“四海八荒”體橫空出世。劇里稱,白淺是“四海八荒第一絕色”;墨淵是“四海八荒第一戰神”;夜華“為四海八荒而生”...... 其實,“四海八荒”這個詞第一次面世,是在唐代杜甫的詩作當中。杜甫詩云,“闌風長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云。”與劇里夜華白淺所處的上古時代隔了至少五千年的時光。 《三生三世》系列創作者唐七公子接受《齊魯晚報》的采訪時表示:這些故事起源于《山海經》。 那么,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山海經》里,夜華白淺所處的年代里,四海八荒,究竟是哪四海,哪八荒? 哪有什么四海八荒?你被騙了!眾所周知,《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被稱譽為“中國最古老的奇書”。我國很多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還有人物原型,都來自這本書。諸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等。因此,也有一種說法稱,它是我國浪漫主義最早源頭之一。 《山海經》之所以命名如此,因其記載方式主要以地理位置為分界。 今本《山海經》可分為《山經》(又稱《五臧山經》)和《海經》兩部分: 《山經》以中山為中心,按方位分為南山、西山、北山、東山; 《海經》記載海內外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以及海外的山川、河流等,稱為大荒。大荒亦按照方位分為東西南北四部分。 然而,海外的地理位置其實已經囊括大荒。舉例說明,南海上的山川島嶼以及山上的河流湖泊等地,統稱南荒。 也就是說,《山海經》里,并無“四海八荒”,只有五山、四海、四荒。 一起來探索一下《山海經》里這幾個區域的奧秘,查看一些典型物種。 五臧山經第一,南山南山共40座山,總長度達一萬六千三百八十里,分為三大山系。 其中,著名的青丘即出自南山的第一山系。眾所周知,青丘山上有九尾狐。不過大家也許不知道,九尾狐叫聲似嬰兒,且擅吃人。如果人類吃了九尾狐的肉,反而可以辟邪防妖。 此外,青丘山上有河流名為“英水”,是赤鱬的棲息地。赤鱬,是人魚的一種,形體似魚,臉似人,叫聲似鴛鴦,其肉可保人類不生疥瘡。 南山第三山系的丹穴山和南禺山有鳳凰,可保天下太平。書上形容鳳凰,“五彩而文”,頭上、翅膀、背部、胸部以及腹部,分別紋著“德”、“順”、“義”、“仁”、“信”。 后人將其演化為,鳳凰象征著“王道仁政”。 南齊謝兆詩曰:
簡而言之“百鳥朝鳳”,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之,這個典故最早可追溯到《山海經》。 第二,西山西山共77座山,總長度達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七里,分為四大山系。 西山第一山系即為華山山系,這說明,西岳很早就是中土重要形勝。華山,素有“華夏之根”之稱,由此看來,確實不負虛名。 西山第三山系,可謂寶藏無數。有山名曰“槐江山”,是黃帝的后花園。傳說中的瑤池,就在槐江山上。 有神話稱,瑤池是西王母的住址,《列子·周穆王》記載,“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不過,在《山海經》里,西王母雖然也住在西山第三三系,但是與瑤池相隔一千七百二十公里!西王母居住在千里之外的玉山上面。
不僅如此,“中國第一神山”昆侖山也在這座山系里,距離西王母居住地一千三百二十里。 第三,北山北山共87座山,總長度達兩萬三千二百三十里,分為三大山系。 北山沒有什么典型的山系和物種,但是“精衛填海”這個典故發生在北山一帶。
![]() 精衛鳥長得跟烏鴉相似,原是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游玩溺水而亡,死后化為精衛鳥,每每到西山銜樹枝來填塞東海,想要阻止悲劇再次發生。 讀到這個典故的時候,總會想到“烏鴉喝水”的故事,用石子填塞瓶子,從而使水位上漲,從而喝到水。兩種相似的鳥,類似的舉動,但是結局卻不一樣。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使精衛的犧牲添加了一絲悲壯情懷。 ![]() 第四,東山東山共46座山,總長度達一萬八千八百六十里,分為四大山系。 值得一提的是,東山第三山系里,山與山之間都是隔著湖泊河流。書上雖然沒有明說這一點,但是這座山系里,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走的都是水路。
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全部是水行。這種情形,在《山經》里面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在航運方面已經有非常深的智慧。中國是航運大國,據稱,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發現木頭可浮出水面,從而制成木筏。 殷商時代,甲骨文“凡”通假“帆”,我們亦可從中看出,古人早已學會用帆借助風力,推動船只行走水路,加快運輸速度。 ![]() 第五,中山此“中山”非彼“中山”,在這里,“中”字僅代表方位,中山不是我們現在熟知的“中山市”或者“中山路”,而是代表位于大陸中部的山系。 中土本部是五臧山經里面最多山系的區域,共有12個山系,綿延二萬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天帝的密都在中山第三山系,這里也是大舜父親化作黃熊的地方。 中山山系盛產奇珍異寶,其中“完璧歸趙”這個典故里面的“和氏璧”即出自此處。 ![]()
此外,在這一篇里,書中大量提及動植物的藥用價值,說明中醫醫學體系發源甚早。《綱鑒易知錄》里記載道,“民有疾,未知藥石,炎帝(神農氏)始草木之滋。”如此看來,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不無依據。 海經:第一,海外經古代神話傳說的人物,很多都出現在海外經里。 海外南部有十三個國家,三座山。其中有一個羽民國,國內的人全身長滿羽毛,其西北處有一種鳥,稱為“比翼鳥”。
長久以來,比翼鳥被視作“情誼深厚”,根源可追溯至《山海經》,書里稱,比翼鳥要兩只鳥的翅膀配合,才能在天翱翔。 ![]() 還有一座狄山,據傳帝堯、帝嚳(據稱黃帝的曾孫)、吁咽(據稱帝舜)以及周文王都葬于此。同時,這里也是火神祝融的棲息地。 與黃帝爭奪神位的刑天身處海外西部。成王敗寇,刑天戰敗,被黃帝斬首,埋葬在常羊山。但是刑天并不認輸,“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繼續揮舞著他手上的武器。 ![]() 據傳,刑天是炎帝的手下,聽說黃帝戰勝蚩尤后,向炎帝請命討伐黃帝,但是炎帝年老,早已失了士氣,不肯作戰。刑天孤軍奮戰,慘遭斬首,不甘心的靈魂始終飄蕩在常羊山間。 夸父逐日發生在海外北部,這里還有一個夸父國。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夸父”實質上是一種部落氏族圖騰,這個部落稱為“夸父國”。而這個逐日的“夸父”,是夸父國的領袖,并未名為“夸父”。 海外東部有一個湯谷,是“十個太陽”洗澡的地方。眾所周知,傳說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華大地上空懸掛著十個太陽,“后羿射日”以后,人類才迎來清涼。湯谷里長著一棵“扶桑樹”,是太陽棲息的地方,九個太陽在樹枝下,一個太陽在樹枝上。 ![]() 第二,海內經《海內經》與《五臧山經》記載的地理位置有重合的地方。 比如說,《海內西經》主要圍繞著昆侖山講述,而《五臧山經》里面提及的西山山系里,昆侖山即出自于此。 還有,《五臧山經》里面東山山系之間都是水路通行,而《海內東經》記載的海內東部,也同樣描述大量的江河湖泊。“淮水”、“湘水”、“漢水”、“涇水”......等均出自海內東部。 《海內南經》記載了“巴蛇食象”的故事,有可能是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根源。 上古神獸“窮奇”,來自海內北部,據傳,窮奇長得像老虎,且有翅膀,喜歡從頭部開始吃人。“如虎添翼”講的大概就是窮奇。這里還有同樣愛吃人的野獸蜪犬、鬼怪襪(mei)以及河伯馮夷。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尸橫遍野,且死無全尸。 ![]()
第三,大荒經《大荒經》與《海外經》記載的地理位置有重合的地方,因為大荒實際上就是海上的山川島嶼大陸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蚩尤黃帝的涿鹿之戰發生在北荒,這是炎黃神話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 盤點至此,我們可以看見,實際上《山海經》描述了5座山系和4片大海以及海上的山川陸地,稱為大荒。 如果我們用宏觀的眼光來看待整個區域,我們會發現,內陸北部,即北山山系,最具悲劇色彩,這里尸橫遍野,野獸亂竄,炎帝小女兒的亡魂也化作“精衛”常駐于此。 而除北山外的其他山系,則奇珍異寶數不勝數,更像是帝王的后花園,比如瑤池,槐江山、西王母住處......等。 大荒是部落分散駐扎的地方。有人的地方就容易有斗爭,因此,很多神話傳說中的戰爭都發生于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