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除了健康和品格之外,爸媽們最關心的也許就是孩子的智力了。 正是為了迎合爸媽們的這種心理,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智力培訓可謂風生水起。然而你不知道的是:爸媽們關心孩子的智力成長,但又往往成為孩子智力提升的阻礙因素。 智力成長迫不及待又問題重重 舉個簡單的例子:
相信很多爸媽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也會這么做。 一方面,懲罰自己的孩子可以讓受傷的孩子獲得心理平衡,更有效的控制局面。另一方面,對犯錯的孩子進行懲戒,我們似乎認為這樣更有利于避免孩子犯錯。 然而,實際上我們不知不覺的已經成為孩子智力提升的阻礙因素。 要明白其中的原因,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智力提升是如何實現的: 智力從何而來? 語言表達所表現出的邏輯思維能力。智力其實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表現,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孩子更容易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并基于這些聯系找到解決問題或者表達觀點的依據。 我們通常也會把“會說話”的孩子當成聰明的孩子,這不僅僅是情商的體現,更是智力的體現。 反過來講,語言表達合理其實也是邏輯思維能力強的表現。在說話或者辯解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基于一定的邏輯關系,才能順暢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進行辯解。 也就是說:說話、辯解,其實就是一種邏輯思維能力的鍛煉方式。 智商提升往往伴隨著情商提升 為什么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正是因為孩子已經具備了邏輯組織和邏輯表達的能力。 從這個層面上看,林小明的媽媽沒有給他辯解的機會,也就是說林小明的媽媽非但沒有找到他暴力行為下的心理表達,同時也強行終止了孩子建立邏輯關系的過程。不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孩子的邏輯組織也就被強行終止了。 行為反饋所表現出的邏輯思維能力。行為反饋一直是被我們忽視的內容,其實行為反饋也是一種智力的體現。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兒子給正在工作的爸爸端來一杯咖啡。或許你會認為這是一種情感表達,其實這也是一種智力表現。 當孩子給爸爸端來咖啡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具備了“關心爸爸會得到爸爸關心”的邏輯判斷。 當然,反過來講,如果孩子的行為沒有接收到積極的反饋,孩子的這種邏輯判斷也就被打破了,這自然會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從這個層面上講,林小明推到小朋友有自己的原因,然而媽媽沒有給她辯解的機會,就向他表達了憤怒的情緒。媽媽消極的行為反饋,使得“媽媽會關心我”的邏輯判斷被打破了。 其實我們已經發現,從語言表達、行為反饋上入手,可以有效的鍛煉孩子的思維邏輯關系,提升孩子的智力。 孩子的行為方式往往可以反映智力水平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哪些行為正在影響孩子的智力提升? 1. 不聽話不是好孩子聽話的孩子的確會讓父母省心,但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 首先,孩子有自己的意識和觀點,就會有表達和辯解的欲望,通過語言表達或者辯解孩子的思維組織、思維表達能力就得到了提升。強迫孩子聽話,這個過程也就被中斷了。 其次,讓孩子聽話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孩子是錯的。這種認知上的沖擊,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進而失去表達意見、發表觀點的欲望。 2. 不分緣由的懲罰孩子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們應該知道:在你眼里孩子犯錯了,可在孩子的意識中,他做的事再正常不過。 因為孩子的行為都會基于一定的心理原因,生氣了會發火、傷心了會哭這都是正常的表達方式。當你不分緣由的懲罰了孩子,孩子邏輯組織下“心理原因”就失去了表達的機會,也受到了強烈的干預。 允許孩子犯錯,也要給孩子辯解的機會,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過度懲罰正在影響孩子智力 3. 拿孩子尋開心很多家長都會有這種習慣,沒事了就想拿孩子尋開心。逗一下孩子,欺負一下孩子。家長們認為這是情感表達的方式,但其不僅傷害了孩子的情感,還影響了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 在開玩笑的狀態下,尤其對于五歲以內的孩子來說,他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爸媽的表達,無法理解這種表達下的邏輯關系,甚至會讓孩子邏輯混亂。 你會發現,你經常跟孩子開過分的玩笑,孩子往往會做出一些過分的惡作劇。正是因為孩子的思維邏輯被你誘導,而孩子又無法完全理解你的邏輯思維,進而無法把握合理的程度。 孩子不是你的玩具 4. 消極的回應方式冷漠、粗暴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當然會! 孩子與爸媽之間的相處,都基于“尊重別人得到別人尊重——關注別人的到別人關注……”這樣的邏輯判斷。 當孩子關注你得到的卻是冷漠,“關注別人得到別人關注”的邏輯判斷就被打破了。 邏輯判斷一旦被打破,也就意味著邏輯關系不合理了,邏輯思維就會陷入混亂的狀態,嚴重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鍛煉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其實也在提醒各位家長:基于平等的關系、基于對孩子最大程度的理解,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重要前提。 不要以自己的思維判斷給孩子定性,接受孩子的辯解、反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更有利于孩子思維邏輯能力的成長。 這些影響孩子智力的事情,你做過多少?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