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滅亡的第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軍分3路南侵,長達40余年的宋蒙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蒙古軍的第一輪進攻就占領鄂北重鎮襄陽。公元1238年9月,南宋朝廷任命孟拱為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奉詔收復襄陽,孟拱穩扎穩打,連續收復郢州,荊門等地,于次年六月勝利收復襄陽。蒙古國的南侵之路并沒有想象中順利,公元1241年11月,窩闊臺去世,蒙古政局動蕩,稍稍放緩了對南宋的攻勢。 公元1251年,蒙哥就任蒙古可汗,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內部權力紛爭,再次掀起進攻南宋的高潮。當年九月,忽必烈率蒙古軍包圍了鄂州,南宋朝野大震,臨安城內人心惶惶,一旦鄂州失守,南宋將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生之際,宋理宗急調賈似道移鎮漢陽,救援鄂州,不久又由軍中拜賈似道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使他軍政大權集于一身。 一封從開平寄來的密信,寄信人是忽必烈的妻子察罕,信中說阿里不哥在漠北圖謀繼承汗位,請速還。賈似道求和,給了忽必烈一個正當的退兵理由,對他來說議和結果并不重要,所以在雙方談判剛剛開始,尚未議定具體條款之時,忽必烈就率軍解圍北歸。蒙軍北撤,賈似道立即向朝廷報告,鄂圍始解,江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休,卻隱瞞了議和之事。 亡國之憂暫解,宋理宗越發驕奢淫逸,把朝政完全交給了賈似道。賈似道則以鄂州大捷為資本,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度宗即位后,賈似道以策立之功被尊為師相,權勢較理宗末年還要煊赫。他成日飲酒作樂,醉生夢死,此時的南宋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公元1267年,忽必烈在奪得汗位,掃清內亂后,發起了新一輪的滅宋戰爭。至公元1273年,元軍相繼攻破戰略重鎮樊城,襄陽,在朝臣的要求下,賈似道再一次對陣元軍,距上一次與忽必烈交鋒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同樣的對手,賈似道決定故伎重演,以稱臣納貢為條件,向蒙軍求和,被拒后,賈似道只好勉強應戰。 公元1275年2月,兩軍在丁家洲決戰,賈似道命孫虎臣率步兵七萬,駐扎在丁家洲,命夏貴率戰艦2500艘,布列江面,自己率后軍駐于魯港。但是,蒙軍水路并進,步騎夾岸而行,結果宋方三方部隊均被擊敗,賈似道見勢不妙,急乘小船逃往揚州。首戰失敗,高官出逃,賈似道被謝太后罷免,貶往外地,但他的名聲太臭了,所貶之地的百姓都拒絕他入境,后來在漳州的木棉庵,賈似道被負責押送的鄭虎成處死了。 賈似道雖然死了,南宋的喪鐘也敲響了,公元1275年10月,伯顏指揮蒙軍兵分三路,向南宋發起了最后總攻,然而此時的南宋仍在戰與和之間徘徊,主戰派文天祥、張世杰等人認為,如果能在臨安決一死戰,殺敗敵軍,在令兩淮宋軍斷其歸路,國事尚有可為。但謝太后和宰相陳宜中等人拒絕抗戰,連續派出多批使者向元軍求和,接連被拒之后。謝太后把希望寄托于文天祥,任他為樞密使,主持接洽議和,身赴元軍談判。公元1276年正月,文天祥被俘,二月,元軍進入臨安,三月,虜恭帝及皇親官員數千人北上,至此,南宋實際已經滅亡。 文天祥被扣押以后,拒絕投降,在押解北上的途中尋機脫逃,這個時候他仍然沒有放棄抗戰。文天祥第二次被俘,如今正被關押在伶仃洋的獄中,南宋諸臣已將小朝廷轉移到崖山,并擁立八歲的衛王趙昺為帝,就在剛剛,張弘范令其寫信招降張世杰。此刻文天祥即憂憤又凄涼,國將不存,身陷囹圄,盡管如此,其心絕不屈服。 公元1279年2月初六,元軍分南北兩路向崖山發起總攻,宋軍大敗,宰相陸秀夫見勢不妙,背起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趙昺毅然投海,之后隨行十多萬居民亦相繼跳海壯烈殉國。據宋史記載,戰后,十余萬具尸體浮海。蒙古崛起后,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所向披靡,滅西夏用了23年,滅金只用了22年,這些政權都以軍事立國,曾威震天下。然而,蒙古君臣沒有料到,滅掉南宋,他們整整花了4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