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九兒 云蟬網 7月16日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屈原列傳》 是了,若有一種生物,天生具備“禪性”,那便非蟬莫屬。 蟬,俗名:知了。 知為智慧, 了是覺悟。 亦可說, 知是真如實相, 了是無我放下。 在禪家看來, 人的天性中自具“蟬”意。 北美洲有一種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蟬,名曰:十七年蟬。十七年蟄伏地底;十七年不見天日;十七年斂聲收語;一朝蛻而成蟬,吸清風飲甘露,一鳴驚人,振翅長飛。 蟬性高潔,很早就被國人選用以多種吉祥配飾。從大量的詩詞歌賦及出土文物中蟬紋裝飾的器具和玉蟬極為常見可窺一斑。古有說法,生以為佩,死以為含。 以蟬說禪。浮游于塵埃,隱身而止語;若出世發聲,則一鳴驚人;其性恰如君子,退可韜光養晦,進則一飛沖天。 是為:“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無馭其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隱身而止語的過程可稱之為“知”。自省其身,回歸本真。人心若能如蟬,心無掛礙,無有恐怖,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智慧由此而生。 《心經》有文,“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在回歸本心的過程中獲得了大智慧因而進入到了五蘊皆空的無我境界。 這正是由“知”到“了”的過程。一旦覺悟,菩提的種子便無所不在。萬般皆自在,萬物皆“好、了”。 《紅樓夢》中跛腳道人做有一曲《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漢陽歸元寺亦有聯: 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不以不了了之。 當內心博大而祥和,無有恐怖,貪、瞋、癡念亦逐日消減。如十七年蟬蟄伏地底,褪去一層層外殼,由“知”走向“了”,則宛若新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