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紅利”為困難群眾兜底 ——吳江區慈善總會(基金會)持續完善慈善救助體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作者: 顏貝貝 愛心助學 危房改造 手拉手送溫暖 核心提示: 近年來,我區生活、醫療、住房等全方位救助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的救助格局基本構成,但仍有一部分群眾或因不符合剛性條件,游離于救助政策之外,或因病開支過大,所受救助不足以脫貧解困,等等。對此,區慈善總會(基金會)通過進一步完善慈善大病救助、危房改造、慈善助學、“手拉手、送溫暖”慈善救助等項目,以慈善力量對困難對象精準幫扶,減輕困難群眾醫療、住房負擔,切實發揮慈善救助的重要補充作用。 “慈善為民、服務為本、樂善好施”——這是區慈善總會(基金會)開展慈善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吳江區慈善總會、慈善基金會成立至今,始終秉承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扶貧濟困、見難相助、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困難的宗旨,扎實開展各類慈善項目,推進困難家庭精準幫扶工作,有效發揮慈善同舟共濟、拾遺補缺的作用,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在區委、區政府的重視關心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區慈善總會(基金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多方籌募資金物資,全力打造慈善品牌項目,為弘揚慈善文化、推進慈善事業發展作出積極的努力和貢獻。近年來,各類慈善項目、濟困活動扎實有效開展,慈善公益事業蓬勃發展,愛心企業隊伍不斷壯大,特別是持續開展的慈善大病救助、危房改造、慈善助學、“手拉手、送溫暖”慈善救助等項目,經過各地各部門、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助困、助醫、助學、助居的慈善救助新格局、新體系。區慈善總會(基金會)下一步將積極拓展慈善項目,豐富慈善內容,凝聚慈善力量,發揮慈善作用,積極助力精準脫貧,發展惠民慈善。 救助比例與封頂線雙上調 慈善大病救助破解“因病致貧” 慈善大病救助一直是區慈善總會(基金會)實施的重點項目,旨在進一步幫助本地區因病致貧的困難對象,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對象予以救助。 慈善大病救助的救助對象包括年度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超過1萬元(含)的低保、低保邊緣、重殘及一戶多殘、依老養殘、特困人員及孤兒;年度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超過2萬元(含)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兩倍低保標準的本地戶籍大重病困難對象。需要注意的是,年度個人負擔醫療費用不滿5萬元的,由區鎮慈善分會救助;超過5萬元(含)的,由區慈善總會(基金會)救助。慈善大病救助的受理時限一般在當年度,跨年度的原則上僅受理上年度第四季度個人承擔醫療費用。 據了解,慈善大病救助的兩級慈善救助標準由年度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的20%提高到25%,封頂線由3萬元提高到4萬元。截至目前,2019年慈善大病救助累計救助809人,發放救助金為1593.21萬元。 共享改革“紅利” 農村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環境 為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改善困難家庭的居住條件,有效保障他們的居住環境,吳江大力實施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并多次擴面提標,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紅利”,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據了解,截至目前,2019年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總計改造了63戶,發放補助資金106.94萬元。 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的補助對象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低保標準兩倍以內的本地戶籍農村家庭。據了解,如今幫扶范圍有所擴大,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的補助范圍由兩人以下建房不超過2間,三人以上不超過3間,每間面積20平方米調整為兩人以下(含兩人)補助不超過2間,三人以上(含三人)補助不超過3間。 此外,新建補助標準由原先每間補助2萬元提高到3萬元,房屋修繕補助標準根據修繕程度,由每間補助0.4至0.8萬元提高到0.8至1.5萬元。 點亮困難學子求學路 慈善助學為學子撐起理想風帆 慈善助學作為區慈善總會(基金會)一個傳統的品牌項目,是一件惠及百姓、彰顯關懷的好事與實事。 為使每個學子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區慈善總會(基金會)認真開展慈善助學工作,通過完善項目內容、提標擴面等方式,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助學體系,慈善助學對象覆蓋低保、低保邊緣、城鎮特困職工家庭的大學生(含大專)及高中生(含中專、職高)、學前教育兒童。 據了解,慈善助學的助學標準為大學生(含大專)在讀期間,每年7000元;高中生(含中專、職高)在讀期間,每年4000元;學前教育兒童在讀期間,每年2000元。其中,退出低保、低保邊緣、特困職工的不予補助。 應屆助學對象由區慈善總會(基金會)進行補助,往屆助學對象由區鎮慈善分會進行補助。 近年來,各項助學活動扎實有效開展,愛心助學網絡進一步編織緊密,全方位、多層次的助學格局已基本建立,通過全社會共同精準幫扶,為困難家庭學子解決了燃眉之急,為貧困學生撐起了理想風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貧困學子的普遍認同。 截至目前,2019年慈善助學資助應屆生116人,發放助學金56.76萬元;資助往屆生297人,發放助學金148萬元。 開辟精準救助之路 “手拉手、送溫暖”緩解就醫壓力 為切實緩解大病困難對象的醫療費用壓力,2016年起,區慈善總會(基金會)推出“手拉手、送溫暖”慈善救助項目,探索企業家慈善捐助與點對點幫扶相結合的銜接機制,連接愛心企業和因病致貧、返貧對象,開辟了“1+X”精準救助之路。 “1+X”精準救助指的是在我區已經實施的一套包括低保、低保邊緣等救助類型的社會救助體系的基礎上,延伸和拓展其他各類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志愿團隊、愛心人士等發起實施的救助項目,有效緩解我區部分因病導致家庭貧困的現狀,也幫助一部分因不符合剛性救助政策、游離在救助政策之外,或因病開支過大、已享受的救助還不足以全面幫扶脫貧的困難家庭。 “手拉手、送溫暖”慈善救助項目的救助范圍包括年度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超過10萬元(含)的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低保標準二倍的對象;年度內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超過5萬元(含)的低保、低保邊緣、重殘、一戶多殘、依老養殘、特困人員、散居孤兒;年度內個人負擔醫療費用超過25萬元(含),因病導致生活困難對象;困難家庭成員出現重大疾?。ú》N限定參考低保邊緣病種),導致該家庭年度個人負擔醫療費用大于全年家庭可支配收入對象。 據了解,“手拉手、送溫暖”慈善救助項目的救助標準為按其年度個人負擔醫療費用35%比例進行救助,其中低保、低保邊緣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和散居孤兒,救助比例為80%。另外,救助金額的封頂線7萬元。年度內得到大病救助后的救助對象當年度負擔醫療總費用按累計費用實行補差救助。 據悉,2019年“手拉手、送溫暖”項目結對的企業有16家,共結對困難對象158人,發放救助金281.4萬元。 鏈接: 吳江區慈善總會成立于1996年,為公益性社會團體,以“扶貧幫困、救災救難、助殘扶弱,弘揚人道主義”為辦會宗旨,在吳江范圍內開展各類慈善公益活動。 吳江區慈善基金會成立于2008年,登記管理機關為江蘇省民政廳,主要業務范圍為接受社會捐贈,開展助學、助醫、助困、助老、助殘、扶貧、賑災等各種慈善救助活動。 2019-0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