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施肥中磷肥合理施用必要性及現代農業技術如何高效施磷肥? 前面兩天分別寫了《秋施基肥的作用和目的,如何合理施肥?》《秋施肥中氮肥到底有沒有必要,多少量比較合適?》我們講了基肥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氮肥基施肥的意義。在氮肥有沒有基施肥的文章的開篇就講了“氮肥能夠上天入地,進行氨揮發、土壤淋失等等,磷鉀肥至少少了上天這一說,有機肥更多的是提升土壤地力,因此,到底有沒有必要施基肥或者氮磷鉀及有機質那個更適合基肥這個要因肥而異的。” 因此,磷鉀肥和氮肥的施肥方式完全不同,那么我們分兩篇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講講磷鉀肥是否基施肥,如何基施肥的問題?第一篇《秋施肥中磷肥合理施用必要性及現代農業技術如何高效施磷肥?》 首先,土壤中的磷及磷的轉化。 磷是植物重要的必需營養元素。我國有 74%的耕地土壤缺磷。磷肥的當季利用率一般只有10% ~ 20%。磷對植物營養有重要的作用。植物缺磷時植株生長緩慢、矮小、蒼老、莖細直立,分枝或分蘗較少,葉小,呈暗綠或灰綠色而無光澤,莖葉常因積累花青苷而帶紫紅色。根系發育差,易老化。 1、土壤中磷的形態:磷素以為數眾多的化學形式(庫)存在于土壤中。就其化合物屬性而言可分為有機磷和無機磷化合物兩大類。(1)有機磷化合物包括土壤生物活體中磷和磷酸肌醇、核酸、磷酯等有機磷化物以及尚不明其存在形態的其他有機磷化合物,包括與腐殖質相結合的某些有機磷。(2)土壤中的磷素大部分以遲效性狀態存在,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組分,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態磷及有機態磷(有的土壤中還包括某些沉淀態磷),這些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磷統稱為有效磷。 2、 磷的運移:在 N、P、K 三大肥料中,磷的移動性最小,磷在土壤中擴散距離僅為3~4 cm,土壤中施入磷肥后,在較短時間內磷的有效性及移動性迅速降低,其主要原因為土壤對磷的吸附和固定。 3、土壤對磷的吸附和固定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 物理吸附,受固體表面能的吸附而集中在固液相的界面上。②化學沉淀: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鈣、鎂、鐵和鋁等離子與磷酸鹽作用生成難溶化合物。③物理化學吸附:磷酸根與土壤顆粒所帶的陰離子發生離子交換而被吸附在土壤固相表面。 4、新疆土壤中的磷:新疆堿性土壤中鈣鎂化合物大量存在,化學沉淀和碳酸鈣表面吸附對磷酸根起到了固定作用。通常認為石灰性土壤中磷酸和鈣離子沉淀的初步產物以磷酸二鈣為主;然而磷酸二鈣在中性-堿性土壤中仍是不穩定的,可水解為氫氧磷灰石Ca10(PO4)6(OH)2,或者通過沉淀作用很快生成磷酸二鈣并逐步向磷酸八鈣、磷酸十鈣轉化,最終轉化為氫氧磷灰石。 第二、滴灌作物根系分布特征。 根系是吸收水肥的主要器官,肥料必須溶于水才能被根系吸收。滴灌土壤水肥分布的最大特點是淺層區域分布,這對提高水肥利用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由于根系生長趨水和趨肥的特點,應用滴灌技術進行灌溉,玉米根系將主要分布在滴頭濕潤峰到達的范圍內,根系普遍呈現極不對稱構型的“馬尾巴型”。 第三、滴灌棉花的養分的需求規律 棉花在苗期,吸收氮5%、有效磷3%、有效鉀3%;現蕾期到初花期,吸收氮11%、有效磷7%、有效鉀9%;從初花期到盛花期,吸收氮56%、有效磷24%、有效鉀36%;盛花期到始絮期,吸收氮23%、有效磷52%、有效鉀42%;吐絮后,吸收氮15%、有效磷14%、有效鉀10%。棉花花期氮肥吸收量占整個生育期吸收總量的54%,磷肥花鈴期吸收量占整個生育期吸收總量的75%,鉀肥吸收量占76% 第四、如何合理施用磷肥 磷肥的矛盾是固定——運移難——磷肥分布區與根系分布區難以統一。 基于這個矛盾對于合理施用磷肥本人認為有三點建議: 1、原則上磷肥不易全部基肥,控制合適的基肥與追肥比例;如果能夠選擇寬窄行栽培與水肥一體化全程施磷配合可以考慮全部滴灌追磷;如果土壤磷含量較低且田間管理難以滿足磷肥供應,建議控制30%左右的磷肥作為基肥,剩余的作為追肥。 2、磷肥局部施肥效果大于全部施肥,現在衛星導航施肥系統和播種技術成熟,建議通過行施肥與行播種相結合,實現磷肥與播種行同步。 3、建議出苗水開始施肥,磷肥適當前置,水肥一體化要全程施用磷肥,但是最后兩次水可以考慮不施磷肥。 整體上講,磷肥是土壤中運移最慢,最容易固定的肥料,因此合理施用磷肥,通過對行施肥和水肥一體化有利于提高磷肥利用率。 作者:新疆農墾科學院梁飛閱讀整理,希望對大家有用,具體操作可以私信我。 該文章為今日頭條首發,其他平臺轉載必須私信作者,取得授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