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鄢克明)近年來,汨羅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供銷改革的決策部署,認真踐行湖南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 戰略,把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作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速鄉村振興的具體舉措,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完善體系、做強實體、拓展服務”的發展思路,堅持為農、務農、惠農服務方向,推動了供銷改革事業的全面深化,打造了供銷社綜合改革的“地方版”。 高站位推進改革,下好興農“一盤棋”。 政治上高度重視。始終把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作為加速鄉村振興的戰略舉措。成立全市供銷社改革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6位市委常委、1位副市長為副組長,嚴格按上級的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全力抓推進,確保改革事項優先考慮,矛盾問題優先解決。 措施上掛圖作戰。既注重對表上級精神,又注重結合地方實際,更注重突出具體目標,切實做到頂層設計、地方實際和整體布局統籌并重,制定實施方案,出臺考核辦法,明確建設任務,將供銷社改革工作納入全市綜合績效考評,權值占改革單項的四分之一,考核問效,年終總評。 經費上重點傾斜。專列財政預算,2017年起連續三年共安排專項資金1760萬元,爭取省市經費790萬元。引入湖南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進駐各鎮惠農服務中心,開展合作社信用等級評定、小額信貸等金融服務。 高標準構建體系,織就惠農“一張網”。 在市級層面,創新行業治理機制,規范社有企業管理。明確市供銷社為行業領導機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組建市級惠農服務公司,實行社有控股、實體化運作;組建社有資產管理公司,委派法人代表和特殊股權合伙人到社有企業兼職或擔任監事,對11個社有企業全面監管。截止目前,汨羅市供銷社系統資產已突破10億元大關,社有企業收益突破了1200萬元大關。 在鄉鎮層面,突出提質增效,做強基層社實體。組織轄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涉農企事業單位,組建“兩組織一平臺”。弼時鎮引進投資2880萬元,新建供銷大廈,帶動就業130人。白水鎮改擴建惠農服務中心1個、電子商務綜合體1家、大型超市1個。屈子祠鎮翻新改擴建范家園老供銷大樓,實現社有資產增值80%以上。 在村級層面,堅持聯農惠農,搭建基層服務網絡。持續鞏固基層一線供銷陣地,發展村集體經濟,在市供銷社的主導下,由鄉鎮基層社與村支“兩委”合作,社村共建,大力推行“合作社 農戶”模式,領辦、創辦的的77家惠農服務社(村級供銷社)、11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民4.2萬人,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先行者、帶頭人,促進農民脫貧增收。 高質量打造平臺,服務農民“一條龍”。 以改革實現農業生產服務新成效。組建汨羅市農資配送中心,建立14個農資連鎖超市,178個農資服務部,年銷售農藥、種子、化肥1.2萬噸,市場份額達65%。成立汨羅市飛防大隊,加入了中國供銷無人機聯盟,擁有78名專業飛手、93架無人機,全面服務面積超過18萬畝,2018年組織了14名飛手、18架無人機遠赴新疆地區進行棉花植保作業,創造勞務收益50多萬元。由市農合聯開展無人機飛手操作、蝦稻綜合種養、新型職業農業培訓等各類培訓7期,培訓農民1500多人次。13個鎮惠農服務中心流轉土地合計14.5萬畝,托管21萬畝,通過提供耕、種、防、管、收、烘、儲、賣等八類生產服務,為農民減低生產成本約2400萬元左右,有效地破解了“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的難題。 以改革擴大生活服務新載體。全市新建77個村級惠農綜合服務社,改建6個鄉鎮基層社集貿市場,改造3個城區專業性交易場所。投資新建供銷農資配送公司,發展農資連鎖超市15家、農資服務網點115個,市場占有率近70%。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建設9個電商綜合體、155家電商服務站(生鮮超市),2018年實現銷售額1.58億元,其中農產品占比超過30%,線上銷售近2000萬元,年增長30%以上,為服務城鄉居民“最后一百米”提供了有效支撐。 以改革打造品牌創建新亮點。突出產品建設,提升農業效益,長樂甜酒產銷專業合作社開發的“長樂街甜酒”,先后獲評湖南省“老字號” “中國馳名商標”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白水鎮惠農服務中心引進深圳ETS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湘耕富硒米”系列品牌,榮獲2017年中國中部(湖南)農博會金獎。突出改革成效,放大社會影響。全國供銷總社監事會副主任王韓民、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副省長隋忠誠等領導先后前來調研指導工作,圓滿完成湖南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現場觀摩會的建設任務,成功創建湖南省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示范縣,先后接待天津市、青海省、江西省等地黨政代表團學習考察28次,相關經驗先后在湖南發展研究中心《決策參考》、岳陽市委《岳陽工作》等內刊得到推介,汨羅供銷改革品牌進一步做靚。 供銷社改革事關鄉村振興,既是一項政治任務,又是一件民生工程。汨羅市供銷社在汨羅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上級供銷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三農、面向市場,繼續堅定不移推進各項改革舉措,讓這棵“老樹”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新芽”“抽新枝”“結新果”,開創供銷事業新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