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的命名彗星的命名有國際統一的規則,了解了這個規則就能通過彗星的名字讀出很多信息!比如梅西耶發現的大彗星 C/1769P1。其中“1769”表示的是發現這顆彗星的年份。“P”代表發現的月份,以半個月為單位,26個字母去掉I和Z不用,剩下24個字母按月份排列:A表示1月上半月,B表示1月下半月,依此類推。大家可以算一算,排到P就是8月的上半月。而“P1”表示的是八月上半月內發現的第1顆彗星。那么“C/”又表示什么呢?因為彗星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像哈雷彗星一樣是會定期回歸的周期彗星,也有不回歸的、或者還沒算出它的軌道的。為了把它們分類,又加上了以下標記:“A/”即可能為小行星,“P/”即確認回歸1次以上的短周期彗星,“C/”為長周期彗星(200年以上),“X/”即為尚未算出軌道根數的彗星,“D/”為不再回歸或可能已經消失的彗星。所以,我們知道了梅西耶發現的這顆彗星 C/1769P1是他在1769年8月上半月發現的一顆長周期彗星。1784年,法國天文年歷上刊登了梅西耶制作的由103個天體組成的星表,其中57個是星團,46個是各種星云和星系。在天文學上,星表通常是按天體的赤經順序來排序的,但是梅西耶星表卻不同,他既沒有按照星云、星團的類型,也沒有按照位置順序排序,而是依據他觀測到的時間先后進行排序編號,所以兩個編號相鄰的梅西耶天體之間,實際位置可能相距很遠。后世的天文學家經過考證,確定當時還有7個天體已經被梅西耶和梅襄歸入星表,所以,梅西耶星表擴大到了我們今天熟悉的110個。梅西耶星表是天文史上第一個系統的深空星表,在它之前的星表都以恒星為目標,雖然梅西耶星表是他“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獲,但是這個星表的制成卻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擴展了天文學家研究宇宙的新領域,從此以后各類深空天體的星表紛紛出現。梅西耶星表中的很多深空天體都比較明亮,很容易找到,有些甚至肉眼就能看見。在攝影師的鏡頭下,梅西耶天體美麗而迷人,直到今天它們仍然深受天文愛好者喜愛,成為他們觀測和拍攝的首選目標。每年3月中旬至4月初,北半球的天文愛好者會進行梅西耶天體觀測馬拉松賽,就是比賽誰能整晚連續觀測記錄到更多的梅西耶天體,這可是對觀測技能的一次考驗。GC星表——堅持不懈的豐碩成果如果說梅西耶星表被廣大天文愛好者所關注,那么NGC星表和IC星表則是天文學研究人員的重要參考了。NGC星表的全稱是 New 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of Stars,即《星云星團新總表》。它其實是《星云星團總表》GC星表的擴充。GC星表是由赫歇爾家族的威廉·赫歇爾、卡羅琳·赫歇爾和約翰·赫歇爾共同編制完成的。赫歇爾家族的三位天文學家對天文學的貢獻非常大,其中威廉·赫歇爾和卡羅琳·赫歇爾是兄妹,約翰·赫歇爾是威廉·赫歇爾的兒子。威廉·赫歇爾1738年出生于德國,和梅西耶屬于同一時代。他從小喜歡仰望星空,對天上的諸多星座了如指掌。但對音樂同樣感興趣的威廉·赫歇爾,自小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16歲時便加入了禁衛軍樂團擔任小提琴和雙簧管演奏員。1756年,英法之間爆發了“七年戰爭”,德國也卷入其中,赫歇爾所在的漢諾威被法軍占領。不堪忍受戰爭之苦的赫歇爾,在父親的幫助下,逃到了英國避難。后來在英國他一邊以演奏為生,一邊研究天文學。不僅如此,為了觀測天體,他還自學光學知識,并到當地的制鏡商那里學習磨鏡技術,想要自制一架望遠鏡。1774年,經過不斷完善,赫歇爾終于制作出一架口徑為15厘米、焦距為2.1米的牛頓式反射望遠鏡。通過這架望遠鏡,他成功看到了獵戶座大星云和清晰的土星環。從此,他白天磨制鏡片,夜晚觀測天體并認真記錄。正是用這架望遠鏡,赫歇爾在1781年發現了天王星!這一發現徹底改寫了天文學的歷史,太陽系的疆域在人類的認知中擴大了一倍,這也使43歲的赫歇爾成為世界聞名的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天王星所用的望遠鏡 天王星當然,赫歇爾的成就遠不止這些,他還發現了土星的兩顆衛星和天王星的兩顆衛星,編制了第一個雙星表,并發現了太陽的運動,描畫出了銀河系的形狀……威廉·赫歇爾能夠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離不開他的妹妹卡羅琳·赫歇爾的幫助。卡羅琳·赫歇爾一直陪伴在威廉·赫歇爾左右,長年協助他進行艱苦的觀測和天文研究,她發現了8顆彗星和14個星云,還是獲得皇家天文學會金質獎章的第一位女性。威廉·赫歇爾看到梅西耶發表了《星云星團表》后,產生了探索深空天體的興趣。從1782年開始,他用自己做的兩個焦距為610厘米,口徑分別為30厘米和47厘米的望遠鏡,進行了深空天體的觀測。1789年,他制作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反射望遠鏡,口徑為1.2米,焦距為12米。用這個當時性能最好的望遠鏡,他看到了許多前人從未得見的“星云”,他發現有的星云在望遠鏡中呈現出與行星類似的視圓面,即看上去像太陽和月亮那樣呈圓形,而非點狀,于是為這樣的星云取名為“行星狀星云”,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威廉·赫歇爾制作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從1782年到1802年,赫歇爾在妹妹的協助下,發現了2 500多個星云、星團,并陸續發表。在此之前,人們所知的深空天體不超過150個。威廉·赫歇爾的發現直接把深空天體帶上了一個新的量級,再一次刷新了人們對宇宙的認知! 威廉·赫歇爾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天文研究,直到50歲才結婚,54歲時他的獨生子約翰·赫歇爾出生。在父親的影響下,小赫歇爾也成了天文學家。1825年,小赫歇爾對父親和姑姑所發現的星云進行了徹底的核查。他還前往南非的好望角進行了南天星空的觀測。在好望角,小赫歇爾特別仔細地觀測了大、小麥哲倫星云。對這兩個“星云”的觀測,開創了河外星系研究的先河。1864年,他發表了《星云星團總表》(General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 of Stars),簡稱GC星表。大、小麥哲倫星云(實際上它們是銀河系的兩個伴星系)NGC星表和IC星表在赫歇爾家族之后,愛爾蘭的天文愛好者羅斯伯爵制造出了更大的望遠鏡,口徑達到1.8米,鏡筒長16米。羅斯伯爵招募了幾個助手,德雷耶是其中之一。德雷耶用這個口徑更大的望遠鏡發現了更多的星云,同時發現GC星表與自己的測量結果存在不少偏差。他決定對GC星表進行修正和增補。1888年,他編制完成《星云星團新總表》,即NGC星表,其中的天體數量達到了7 840個。隨著不斷觀測,德雷耶又在1895年和1908年兩次發表了NGC星表的補充表——《星云星團新總表續篇》(Index Catalogues),簡稱IC星表,共包含了5 386個天體。隨著天文攝影的出現和發展,IC星表中的很多天體是通過照相發現的。NGC星表是較為全面的天體星表,包含了幾乎所有梅西耶天體。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天體既有M編號,又有NGC編號。M51 也是NGC5194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完善,NGC星表還在不斷修訂。1973年,兩位天文學家蘇林提科和蒂夫特發表了RNGC星表(The Revised New Catalogue of Nonstellar AstronomicalObjects),對NGC星表的數據進行了修訂。1988年,天文學家辛諾特又編著出版了NGC2000.0。其他有趣的深空星表當年,梅西耶觀測時用的望遠鏡口徑只有10厘米;威廉·赫歇爾改進了望遠鏡后,望遠鏡口徑從30厘米不斷擴充至47厘米、1.2米;羅斯伯爵將望遠鏡口徑再一次擴大至1.8米。隨著望遠鏡觀測技術的發展,人類觀測到的深空天體數量也從110個飛速增長到1萬多個……過去,天文學家還未認識河外星系,所以這三個星表是星團、星云和河外星系的混編。如今,望遠鏡技術經歷了飛躍式的發展,更多的深空天體被發現。天文學家們把這些深空天體區分出來,出現了更多細分的深空星表,而且這些星表的容量一再增長,如亮星系星表RC3囊括了2萬多個亮星系,星系表MCG包含了3萬多個星系,星系表PGC包含著90多萬個星系。除此之外,還有暗星云表Barnard、球狀星團星表Arp、星系團表Abell,等等。Barnard33是著名的獵戶座馬頭星云,它的背后是明亮的發射星云IC434在沒有大型巡天望遠鏡的年代,一部星表的編制需要天文學家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些星表中成千上萬個編號正是天文學家們堅毅、嚴謹的科學精神的重要體現。400多年前,當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指向夜空時,他大概也沒想到夜空竟如此絢麗多彩。正是一代代天文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們今天才有幸窺見浩瀚宇宙那無與倫比的美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