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癌癥也有“朋友圈”,那么乳腺癌與卵巢癌一定是互粉的“好閨蜜”,她們是名副其實的“紅顏殺手”! 乳腺癌:介紹一下,我有個好朋友叫卵巢癌! 卵巢癌:來來來,咱倆手牽手,好朋友一生一起走! 乳腺癌和卵巢癌在女性群體中發病率較高,是潛伏期長,早期發病癥狀不明顯,并且死亡率較高的惡性腫瘤。有研究認為,14種不同部位的癌占據了全部癌癥的80%左右,這些癌癥都很頑強,其中乳腺癌和卵巢癌就雄踞其中。有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22萬以上女性患上卵巢癌,其中約有六成患者死亡。在中國,平均每3分鐘就有1名女性患乳腺癌,平均每10分鐘就有1名女性死于乳腺癌。 2017《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乳腺癌、卵巢癌為女性死亡前10位惡性腫瘤! 令人驚訝的事實:患乳腺癌的人容易出現卵巢癌 臨床資料和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了乳腺癌的手術、化療和放療后,大多需要按照醫囑每天吃藥,預防復發或者定期隨訪。然而,令人煩惱的是,上面的問題解決了,下面的問題又出來了。 有醫學人士做過如下統計:10年間某醫院收治的475例卵巢癌患者中有11例并發乳腺癌,11例患者均為卵巢上皮性腫瘤患者,占卵巢上皮性腫瘤的2.74%。她們均是先患乳腺癌,再患卵巢癌,兩種癌發病間隔時間平均8.60年。 婦科專家指出,卵巢與乳腺均為重要的性激素靶器官。因此,卵巢癌與乳腺癌有很多共同的危險因素。如初潮早和絕經晚,少育和不哺乳以及脂肪類食品的大量攝取。 乳腺癌、卵巢癌為何在家族中“扎堆”出現? 乳腺癌和卵巢癌不僅同時出現,還容易在家族中“扎堆”出現。約5-10%的乳腺癌患者和約10-15%的卵巢癌患者為家族性或遺傳性癌。在兩種遺傳性癌中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幾率都比較大,其中約有40-50%的遺傳性乳腺癌是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BRCA1/2基因突變的攜帶者一生患乳腺癌的幾率比普通人高10倍以上,患卵巢癌的幾率比普通人高30倍以上。 舉個例子,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莉亞.朱莉(Angelina Jolie)的家族和她本人都攜帶BRAC1基因突變,因為這個突變,她的細胞分裂產生的突變比正常高百倍,因此她家族多名女性,包括她的母親都很早就得乳腺癌。安吉莉亞.朱莉個人被估計有87%的可能性得乳腺癌,50%可能性得卵巢癌。 國際上1項對1 887例BRCA1/2基因致病性突變攜帶者的研究發現,BRCA1、BRCA2基因致病性突變攜帶者70歲前患乳腺癌的平均累積風險分別為60%、55%,患卵巢癌的平均累積風險分別為59%、16%。由此可見,對卵巢癌患者進行BRCA1/2基因檢測并篩查出其致病性突變,進而明確其子女或其他一級親屬是否攜帶致病性突變,使BRCA1/2基因致病性突變攜帶者得到個體化體檢及適當干預,這將對提高卵巢癌及乳腺癌的早期診斷率、降低發病率產生巨大的作用。當然,除了BRCA1、BRCA2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會導致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風險上升,例如PALB2,CHEK2等基因突變也會增加乳腺癌/卵巢癌的患病風險。 寫在最后 2019年,上海市抗癌協會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推出的2019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明確指出,兩個以上一級或二級親屬在50歲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建議進行乳腺癌篩查。當然,基因檢測后,是否選擇“壯士斷腕”,最好聽專業醫師的建議。對于已患乳腺癌的人,也要警惕卵巢癌悄悄潛入。 參考文獻 [1] 李寧,吳令英,張蓉等,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91例臨床分析,中華腫瘤雜志,2005 [2] Mavaddat N, Peock S, Frost D, et al. Cancer risks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results from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EMBRACE[J]. J Natl Cancer Inst, 2013, 105(11): 812-822. DOI: 10.1093/jnci/djt095. |
|
來自: 紅牡丹gu1btzpv > 《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