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家的兒子和小李家的兒子是好朋友,從生下來就是鄰居,倆家又經常串門。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這倆男孩都特別愛說話,漸漸地長到3歲的時候步入幼兒園,開始了學校生活。 但這倆孩子在園里的表現卻有很大的差異。 據幼兒園老師所述,小張的兒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玩,課堂表現也特別不積極,注意力不集中,每當老師提醒他好好上課時,他就會大哭不止。而小李的兒子剛開始進入幼兒園就很快的適應了,認識了很多的新朋友。這時候小張可納悶了,就去找小李討教一些育兒的經驗。 小李就問小張說:''記得以前那會你家孩子沒那么內向啊,一出去玩總是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玩,不過孩子的心很敏感,你們沒有打過孩子吧。''說罷,小張慚愧地點了點頭,說:''有時候太不聽話,我們就佯裝著打他幾下。''小李說自己以前看一些育兒案例,建議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用武力解決,而是找準孩子犯錯的初衷,因勢利導的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父母經常打罵孩子的負面影響 父母認為孩子做錯了就需要教育,教育方式只有打罵孩子,這是非常不科學的。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作為父母首先自身應該保持一個理智的情緒,幫助清晰地分析孩子錯在哪里,為什么會犯錯,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去打孩子,這樣的后果往往是父母無法預料到的。 1、孩子會效仿并出現暴力行為 父母拳打腳踢在犯錯的孩子身上,孩子不但不會改正,反而會容易效仿父母的這一行為,他們甚至會認為打罵會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長大后的他們一旦和同學們或者其他人發生沖突,很容易動手,最后導致不可逆轉的悲劇發生。 2、 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毛躁 父母經常打孩子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很膽小,因為他們害怕挨打,小心翼翼地去做任何事情,甚至一些嚴重的會發展成為自閉癥,他們開始變得孤僻、不合群,無法融入集體生活,也不愿意和其他人成為朋友,正常交流,影響他們成年后的發展和生活。 3、 造成家庭關系的隔閡和裂痕 許多父母覺得打孩子就是在教育孩子,孩子長大了就會懂,這點說法聽起來是沒錯,但未成年的他們并未形成一個全面的是非對錯判斷能力系統,他們會覺得父母是故意針對他的,甚至和父母之間變成一種敵對關系,疏遠父母,隔離這個缺少愛意的家庭,將來會讓家庭關系變得異常緊張甚至產生無法彌補的裂痕。 經常挨打和未挨打的孩子差距究竟在哪里 中國父母教育自古以來就講究嚴父嚴母式的教育,但這并適用于當代的孩子們,隨著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幼兒接觸的新鮮事物也越來越多,父母作為引路人,不是一味地限制幼兒探索新世界的權利,而是應該學會放手。經常用打罵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他就會覺得打罵是一種很隨意的行為,可以隨便使用,未打罵的孩子會認為犯錯可以努力去改,還擁有一個讓自己做對的機會。 等到二十年后,孩子長大成人,兩種孩子之間的差距就相當大了。 1、 經常挨打的孩子容易自卑 父母們用棍棒狠狠地打罵孩子,孩子會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在其他人面前特別容易自卑,因為孩子會覺得他根本做不好這件事,還有一部分莫名的恐懼感,孩子在不明白自己究竟錯在哪里的情況下被打,很容易使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包括一些失語癥、自閉癥等等心理疾病,直接困擾和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生活。 2、 未挨打的孩子獨立性強 從來沒有挨過打的孩子肯定很幸運,因為這群孩子擁有理智的父母,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爸爸媽媽們要第一時間告訴孩子這么做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如果那么做你會怎樣。按照這個步驟去做,孩子的思維判斷能力會加強,在此過程中歷練,獨立性也會變強。 未挨過打的孩子以后會怎樣變化 沒有挨過打的孩子就好像是被爸爸媽媽保護起來的小樹苗,他們偶爾也會有犯懶、懈怠的時候,但是只要爸爸媽媽們稍微在一旁提醒下,他們就會立馬端正態度,繼續向陽成長。打孩子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式,通過正確、合理的教育方法去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才是爸媽們需要學習的。 1.這樣的孩子性格更加樂觀、自信 沒有被爸媽打過的孩子成年后會變得更加勇敢,幼年時雖然會犯錯,可父母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給孩子上了一課,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書本以外沒有的知識。這些孩子長大后會變得很積極、很樂觀,對世界充滿希望和期待,對于自己的未來也會努力進取,而不是躊躇不前。 2.更加有利于增進親子關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很多父母都很想和孩子建立平等的親子關系,像朋友一樣快樂的相處,這件事情簡單做起來卻又不是那么容易。沒有挨過打的孩子長期在父母雙方的愛護下成長,心理上是十分健康向上的,這更有利于增進親子親密關系的建立。 愛打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許多愛打孩子的父母也并非真的想要打孩子,只是有時候情緒到了才出此下策,若有打孩子行為的父母們可一定要注意了,從現在開始一定不要這么做了。教育的方式千萬種,父母們要學會使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往有利的方向發展,切不可將孩子推向暴力的深淵。 1、 停止暴力行為 為子女父母的人要注意切不可任由憤怒的情緒控制住自己,要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再大的錯誤,也要平靜地和孩子溝通,錯的地方直接點出來,讓孩子清楚明白,可能孩子會故意拒絕接受你的說法,但這時候也要管好自己的脾氣,停止作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身心受傷,摧毀掉孩子的意志力。 2、 平等與孩子對話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要注意挖掘到孩子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找到根源,才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改正自己的錯誤。父母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對話,不要質問、懷疑自己的孩子,更不要動手,讓孩子感到害怕、恐慌,像個朋友那樣了解孩子,包容孩子,愛護孩子。 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打出來的孩子會給他以后的成長帶來諸多負面的影響,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教育孩子,協助孩子改正自己的錯誤,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進步和成長,這才是積極正面的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