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赤交角 (1)黃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義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著太陽直射點移動的范圍,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范圍,決定著回歸線與極圈的度數(shù)。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黃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轉(zhuǎn)時地軸的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如下圖)。 (2).黃赤交角變化帶來的影響
2.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 晝夜長短的變化是地球運動的重要地理意義之一,突破此考點應主要抓住“三看”: (1).晝夜長短的判讀——看“弧長” 晨昏線把所經(jīng)過的緯線圈分割成晝弧和夜弧。同一緯線圈上,若晝弧長于夜弧,則晝長夜短,反之晝短夜長;赤道上全年晝夜等長。 (2).晝夜長短分布——抓“直射點位置” 太陽直射點所在的半球位置決定晝夜長短狀況。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且越向該半球的高緯度地區(qū)白晝時間越長。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的極點周圍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如下圖所示: (3).晝夜長短變化——抓“移動方向” 此處的“移動方向”主要是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它決定晝長、夜長的變化趨勢,緯度高低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且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如圖所示: 例如, 題中,芬蘭伊瓦洛(68°N以北)輪胎測試場最佳測試期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其中11月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動,則該地晝短夜長,且晝漸短夜?jié)u長,直至進入極夜期。 3.晝夜長短的計算 (1)根據(jù)各緯線圈被分割成的晝弧、夜弧長進行計算:晝(夜)長=晝(夜)弧度數(shù)÷15°/小時。 (2)同一天同一緯線上,各地的晝(夜)長都相等,各地的晝長和夜長之和為24小時;各地的晝長與另一半球同緯度各地的夜長相等。 一個地區(qū)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時間反映了該日的晝夜長短狀況。白晝以12點為界,上午與下午時間相等;黑夜以午夜(0時或24時)為界,上半夜與下半夜時間相等。 (3)已知日出時間為m時,晝長等于=2×(12-m),夜長=2m;已知日落時間為n時,晝長=2×(n-12),夜長=2×(24-n);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夜長=24-晝長。 (4)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日出(落)時間=12±1/2×晝長(日出取“-”,日落取“+”) (5).有關晝夜長短時間計算的三個規(guī)律 (1)對稱規(guī)律:日出日落的時間以當?shù)貢r間12時為中心對稱。已知日出或日落時間,可據(jù)此推算出晝長。若觀測到的日出、日落時間不以12時為中心對稱,說明觀測點不位于所在時區(qū)的中央經(jīng)線上。以春分日為例,如果觀測到的日出、日落的區(qū)時早于6時和18時,說明觀測點所在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東側(cè);反之,則在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的西側(cè)。 (2)反對稱規(guī)律:緯度相同的南、北半球兩地,在同一天,北半球一地的晝長等于南半球另一地的夜長。例如,夏至日60°N緯線上各地晝長為18時29分,則當日60°S緯線上各地夜長為18小時29分。 如下圖,在同一天中,θ°N的晝長等于θ°S的夜長;θ°N的夜長等于θ°S的晝長。 (3)等值規(guī)律: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日出日落方位會出現(xiàn)兩次等值。 ①關于夏至或冬至對稱的兩個日期,其晝夜分布是一樣的。因為關于夏至或冬至對稱的兩個日期,其太陽直射點在同一條緯線上。如下圖: (a與b這兩個日期關于夏至日對稱,c與d這兩個日期關于冬至日對稱) ②關于春分或秋分對稱的兩個日期,其晝夜分布關于赤道對稱。因為關于春分或秋分對稱的兩個日期,其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關于赤道對稱。如下圖: (a與b這兩個日期關于秋分對稱,c與d這兩個日期關于春分對稱) 4.全球日出日落方位 (1)在3月21日—9月23日之間,全球有日出、日落現(xiàn)象的地區(qū),日出方位均為東北,北半球時間為6時以前、南半球時間為6時以后;日落方位均為西北,北半球時間為18時以后,南半球時間為18時以前。 (2)9月23日—次年3月21日之間,全球有日出、日落現(xiàn)象的地區(qū),日出方位均為東南,北半球時間為6時以后、南半球時間為6時以前;日落方位均為西南,北半球時間為18時以前,南半球時間為18時以后。 (3)春秋分日,全球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注意:①緯度越高,其日出、日落方位年變化越大;②同一地點,夏至日、冬至日的日出、日落方位偏離正東的角度最大。 【典例分析】 下圖為一位旅游者于北京時間2018年7月30日13:31在巴厘島面向大海拍攝的景觀。讀圖回答1—2題。 1.根據(jù)光影可知該景觀拍攝的地點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2.最能反映該地6月22日旗桿桿影端點移動軌跡的是 【答案】1.D 2.A 【解析】 1.北京時間為13:31,則當?shù)?2:00的位置應該在東經(jīng)97.5°左右。依據(jù)圖中巴厘島的經(jīng)度可知巴厘島位于太陽直射點以東,故巴厘島已經(jīng)過了12:00,太陽直射點在巴厘島的西北方向。根據(jù)實景圖,旗桿影子方向在右前方,那么太陽就在左后方。圖中甲太陽在左前方,物影在右后方,A錯;乙太陽應在右前方,物影在左后方,B錯;丙太陽在右后方,物影在左前方,C錯;丁太陽在左后方,物影在右前方,D對。故選D。 2.6月22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由于巴厘島位于南半球,正午的物影朝向正南,B、C錯;夏至日全球日出東北(日出物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日落物影朝向東南),A對、D錯。故選A。 下圖示意位于我國某城市的觀察者在6月22日觀慕到的太陽視運動軌跡。下表示意我國部分城市地理坐標。據(jù)此完成3—4題。 3.觀察者所在城市可能是 A.杭州 B.石家莊 C.沈陽 D.哈爾濱 4.觀察者在12月22日觀察到的太陽視運動軌跡是 A. B. C. D. 【答案】3.C 4.B 【解析】3.讀圖可知,該地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70°左右,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計算可得,該地應位于43°N附近,對應表中各地緯度可知,沈陽最為接近。故選C。 4.由于該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陽東南升、西南落,正午太陽高度約為23°。故選B。 下表是我國四城市連續(xù)兩日的日出、日落時刻(北京時間)。據(jù)此完成5~6題。
5.表中日期最接近的節(jié)氣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關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自西向東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東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 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 【解析】 第5題,表中四地晝長均略小于12小時,說明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接近赤道;同時第二天晝長大于第一天,說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據(jù)此可判斷接近春分。 第6題,由日出時間,可判斷自東向西依次是①③②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越往北晝越短,則依據(jù)晝長,可判斷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答案】5.A 6.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