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腰痛。所以導致兩者之間非常難于區別,尤其是對于沒有醫學常識的人士。今天分享給大家3個區分兩者的自我診斷方法。 一看:有無腿痛 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分為三種:
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間隙,而坐骨神經正是來自腰4、5和骶1-3神經根,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的人群多有坐骨神經痛,或有的從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后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的腿痛。 腰肌勞損通常只有腰痛,偶爾累及臀部,但不會放射到腿,尤其是膝關節以下。 二看:壓痛點 腰椎間盤突出的棘突、棘突旁或棘間隙有壓痛,即背部中間。壓痛時可出現下肢放射痛。 腰肌勞損通常腰椎棘突間無壓痛,而腰背肌局部壓痛,即在腰背部兩邊的肌肉。 三看:活動是否受到限制 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是因為腰椎結構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出現了錯位或者微錯位,卡壓椎間盤,形成了突出,故其疼痛的程度較為嚴重。往往出現向前、后、左、右等至少一個方向的彎腰困難。更有部分人在臥位時腰痛依然不能緩解,只有在保持某個特定的姿勢或體位下,疼痛才能稍稍減輕一些。 腰肌勞損是指腰后部肌肉、筋膜層面的勞損性炎癥,其并沒有在腰椎支撐性結構上出現異常,故對腰椎活動影響不大,疼痛程度也相對較低,多可堅持工作。 以上幾種判斷方式,只是簡單的從日常生活和癥狀上,區分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肌勞損的,并不是十分準確。建議您如果有腰痛癥狀,請及時到專業的地方進行確診和調理。 3D腰部動態解剖視頻視頻譯文 人類的脊椎由24塊骨骼構成,稱為“椎骨”。 椎骨一個個堆疊起來,形成了脊柱。脊柱為身體提供了主要的縱向支撐。在側面,脊椎有3個生理彎曲。頸部有輕微向前的頸椎曲線,中背部是向后凸的胸椎曲線。向后凸的胸椎曲線過大,形成“駝背”。下背部的腰椎曲線微微向前,脊柱向前的曲線,也稱為“脊柱前彎”。 腰椎由5塊椎骨構成,簡稱為L1-L5.最下面的這塊腰椎——L5,連接著骶骨(一塊三角骨)的頂部。骶骨剛好位于兩塊髖骨中間。骶骨與兩塊髖骨各形成一個關節,統稱為“骶髂關節”或“SJ關節”。每一塊椎骨負責承受壓力的部分,稱為“椎體”。相比胸椎,腰椎的椎體更高大。因為腰椎要更多承受站立時來自身體重力和來自日常的一些動作的壓力,如:舉起重物、搬運和旋轉。椎孔在椎體的后面,當椎骨一個一個堆疊起來后,就形成了“椎管”。椎管包繞著脊髓,穿過脊柱。正如顱骨保護大腦一樣,脊柱保護脊髓。脊髓從大腦向下延伸至L2。這個水平以下的脊髓分裂成一束一束的神經,進入四肢和骨盆中的器官。拉丁語中將這些神經束稱為“馬尾神經”,就像馬的尾巴。 從大腦到脊椎的脊髓,在每一塊椎骨旁邊有分支發出,稱為“神經根”。這些神經根連接在一起,遍布全身,將信息反饋給身體的“電力系統”。從腰椎穿出的神經進入下肢和骨盆,從胸椎穿出的神經進入腹部和胸部。從頸椎穿出的神經進入頸部、肩部、手臂和手部。 有時候,單獨的看一個脊髓節段會更容易明白脊柱中發生了什么。每一個脊髓節段包含兩塊椎骨,一個椎間盤,兩條神經根和兩個關節突關節。椎間盤由兩部分組成,位于中央的是海綿狀的髓核,緩沖椎骨與椎骨之間的壓力。髓核周圍是一系列強壯的韌帶組成的環,稱為“纖維環”。韌帶由堅韌的結締組織構成,連接骨與骨。纖維環是一種特別的韌帶,將兩塊椎骨連在一起。在椎骨與椎骨之間關節突關節也有韌帶連接。關節突關節在椎孔的后面,這樣的小關節在每一對椎骨中間,脊柱兩側各一個。關節突關節是一個很小的從椎體上向后延伸而形成的骨性突起。關節突關節是滑膜關節,連接上下椎骨。這些腰椎的關節突關節以滑動的方式移動,比如你向前屈和向后伸。關節突關節的表面覆蓋著一層關節軟骨,關節軟骨是一種光滑的膠狀物質,它允許骨與骨之間能夠很光滑的移動,而沒有摩擦力。兩條神經根從每一個脊髓節段穿出,一條在左,另一條在右。每一條從脊髓分出的神經根會經過一個小的通道,稱為“椎間孔”。 腰椎被許多復雜的韌帶和肌肉支撐著,韌帶被安排在不同層次,而且向不同方向連接腰椎與骶骨和骨盆。下背部的肌肉也有不同的分層。最表面被一層厚厚的“筋膜”組織包裹,中層組織從胸部的下段肋骨到下背部。他們在腰椎區域形成厚實的肌腱,連接到骶骨和骨盆的后下方。深層的肌肉組織獨自穿行于脊柱的背面,它們將腰椎、骶骨和骨盆連接在一起,以及與腹部的肌肉共同在運動中維持腰椎的穩定。 第一腰椎段 主要關聯大腸、輸尿管、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等。如發生障礙,易患結腸炎、腰痛、腹痛、腹瀉、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氣等癥。 第二腰椎段 主要關聯卵巢、輸卵管、腎、膀胱、外陰、大腿內側等。如發生障礙,易患月經不調、子宮卵巢炎、小產、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等癥。 第三腰椎段 主要關聯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經等。如發生障礙,易患月經不調、生殖器疾病、水腫、坐骨神經痛、腰痛、腹痛、血壓不正常等癥。 第四腰椎段 主要關聯前列腺、下腰、子宮、坐骨神經等。如發生障礙,易患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月經不調等癥。 第五腰椎段 主要關聯前列腺、子宮、膀胱、直腸、足等。如發生障礙,易患膀胱障礙、小腿至足踝酸麻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月經不調等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