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檸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古語有言: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們在犯錯誤中不斷成長,走過一些曲折,才能到達更遠的遠方。沒有不冒煙的煙火,沒有不犯錯的孩子。 如今的許多家長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有著很高的期許,對孩子所犯錯誤的容忍度很低,容易對孩子大發脾氣,從而造成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傷害。其實孩子犯錯很正常。 阿想是個從小喜歡涂涂畫畫的女孩子,幼兒園時老師就夸過她很有畫畫的天賦,建議家長可嘗試往這方面培養孩子,但一件事改變了阿想對畫畫的熱愛,使家長的期望從此落空。 一次,阿想把媽媽買給她的畫紙全用完了,但是還覺得畫得不過癮,就將目光轉向了家里那面巨大的白色墻壁。 說動手就動手,不一會兒,家里的白墻壁就被阿想涂得花花綠綠的,五彩繽紛。勞累了一天的孩子媽媽回家一見此情此景,當場大發脾氣,喊叫的聲音幾乎掀翻屋頂,孩子當場嚇哭。從此,再也不敢輕易觸碰畫筆。 也許,不少家長會問,難道孩子犯錯了,我連個氣也不能生嗎? 家里有這么個皮猴子,家長會生氣是人之常情,但是,表達生氣不能等同于發脾氣。 表達生氣不等同于發脾氣“生氣”與“發脾氣”最大的區別在于對身邊人的影響程度。
而“發脾氣”則是一個人對外宣泄自己的情緒的行為,當一個人生氣的時候,我們可能說他生悶氣,即不會針對別人,將脾氣發泄在他人身上,但發脾氣不同,這是一種會對發脾氣的對象發出猛烈的攻擊的行為。 比如,家長在公司遭遇不順時,回家后可能會對家人冷言冷語,這就是宣泄情緒,發脾氣的一種表現。 因此,家長應區分表達生氣與發脾氣的區別。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影響01.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阿想因為媽媽一時控制不住的脾氣從此再不愿提起畫筆,媽媽的大聲吼叫給阿想帶來了心理上的陰影,對自己曾經熱愛的東西再提不起興趣,甚至上升成了一種深深的恐懼感。 02.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會讓孩子習以為常 再不平常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最終也會讓人習以為常。家長如果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會對這種行為習以為常。 家長再大聲的吼叫,在孩子那也不會發揮多大的教育作用,爸爸媽媽們一旦觀察到孩子在受訓時,變得沒有太多情緒,臉上也沒有很多表情,說明孩子已經對這種“大吼大叫”的批評方式免疫了,當孩子對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免疫后,家長再嘗試回歸溫和的教育方法也很難達到效果。 03.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培養 在父母的高分貝沖擊之下,孩子會變得膽小害怕,對于明明會做對的事也會變得不自信,更不敢表達自己的主張,可以說是喪失了主見和獨立性。這并不是孩子天生就是如此,而是家長導致的。 這種孩子長大后進入社會也會變得沒有主見,依附性很強。他們想要追隨自己的內心,但往往都沒有勇氣,常常會感嘆自己的不足,卻又不會嘗試改變。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這樣的性格嗎? 03.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還容易培養出暴躁易怒的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所以當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方式時吼和罵,那么孩子也會效仿,覺得這就是正確地與人交往溝通的方式。在進入社會之后,只要遇到不符合自己的心意的事,就會變得暴躁易怒,對身邊的人大發脾氣。 因此,爸爸媽媽們對孩子適當嚴厲是可取的,但是大吼大叫是不可行的,這樣的做法會給孩子的大腦和身心帶來嚴重的影響,并伴隨著孩子的一生。那么,家長應當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生氣,合理地發脾氣呢? 家長應該如何“發脾氣”01.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首先應保持冷靜 爸爸媽媽們若是發現孩子犯錯,想發火的時候,應先冷靜下來,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她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感受是怎樣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斥責和打罵孩子,會不會只是給孩子帶來了恐懼,對已經發生了的事,不但起不到什么作用,還有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給自己幾分鐘的時間冷靜下來想一想,緩解一下暴躁的脾氣。 02.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適當表達生氣并以理服人 遇到孩子犯錯,家長千萬不要劈頭蓋臉地責罵,否則往往使效果適得其反,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適當表達自己生氣的情緒,比如在這件事上,媽媽可以通過故意板起臉,給孩子一點小教訓這樣的方式來告知孩子:你這樣做不對,我生氣了,后果很嚴重,下次不許再犯。而不是對孩子大哄大叫,對孩子發脾氣,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此外,講道理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家長在適當表達自己生氣的情緒之后,可以嘗試跟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你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哪里做錯了,同時培養了孩子安靜傾聽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溝通,也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孩子犯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應學會合理地發脾氣。 在達到威懾孩子作用的同時,護航孩子的成長,避免發脾氣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不可磨滅的實質性傷害。發脾氣,也是考驗爸爸媽媽們智慧的哦! 今日互動:你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告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