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時期的歷史,繞不開一個關鍵人物: 司馬懿。 對司馬懿的印象,首先來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被描述為一個狡猾的大白臉奸臣形象,是反派陣營的重要角色,但經常被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間,所謂“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正史。作者羅貫中的立場非常明確:尊劉抑曹。整部書都是按照這個基調來寫的,蜀漢陣營相當于八路軍,而曹魏陣營都是日偽軍,即使厲害,也是反動的,必須批判。 由于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在近代成為古典四大名著,再加上電視劇的演繹,這一印象更加固化,以至于很多人認為這就是真實的三國歷史。 但小說跟歷史畢竟是有很大差別的,如果全信小說家之言,那么按照金庸小說的影響力,后世金庸迷就會認為: 蒙古大汗蒙哥在襄陽被楊過用彈指神通擊斃,段正淳為情自殺沒有做過大理皇帝,韋小寶是清朝鹿鼎公,武功蓋世的遼國南院大王叫做蕭峰,蕭峰有個結拜兄弟叫段譽,還有個叫完顏阿骨打。 穿過兩千年的烽煙和迷霧,我們可以還原真實的歷史: 曹魏自漢獻帝手中奪得江山,雖是篡位,但實際是承繼中原王朝的正統,良臣猛將如云,天下九州占其六。 蜀漢劉備自稱皇叔,實則只是一介草民,他的祖上中山靖王,乃是漢景帝之子,漢武帝之兄,到劉備這一代,已經隔了四百來年,早就八百桿子都打不著,比慕容復靠譜不到哪里去。 而東吳,就是純粹的割據政權。 無論后世如何評價,司馬懿無疑是成功的。在那個群雄爭霸的亂世,他成為了最強大的權臣,和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玩起了權力的接力賽,最終由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完成了篡魏為晉的大業,成為三國時代最終的贏家。 司馬懿的成功,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 壹 能忍 有句話叫做“諸葛一生唯謹慎”,其實這句話用在司馬懿身上更合適。司馬懿的一生,多數時候都在夾著尾巴做人,一貫的低調,讓他屢次逢兇化吉。 裝病不出 魏文帝曹丕在做五官中郎將的時候,與其兄弟曹植爭奪世子之位,雙方都廣攬人才。曹植的首席謀士是著名的楊修,曹丕則屢次邀請司馬懿出山輔佐自己。但司馬懿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不惜以馬車壓斷自己雙腿,以如此自虐的“碰瓷”方式來規避入仕。但最終,還是被曹丕的誠意和遠大志向所打動,終于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歷史的洪流。 司馬懿的對手楊修正好相反,是一個典型的霸氣側漏型才子。他不懂得韜光養晦,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的同時,也給自己掘好了墳墓。 曹操在攻打漢中的時候,久攻不下,他想著撤軍,但是又怕天下人恥笑于他。這時候,正巧部下送來了一碗帶雞肋的雞湯,曹操便嘆息道“雞肋!雞肋!”。這話被楊修聽到了,對部將說曹操的心思是“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操知道后大怒,就以“擾亂軍心”的名義把楊修給殺了。 這就是中學課本上著名的文言文“楊修之死”。 曹操是一個心機深沉的梟雄,楊修之死雖說表面上是因為泄露了軍機,但背后根本的原因還是成為了奪嫡之爭的犧牲品。因為,曹操最關心的還是曹家的江山。 司馬懿同樣見識過曹操的厲害。 三馬同槽 有一次曹操問他:孤昨晚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三匹馬同在一個槽里吃草,有人說,這是三個名字帶馬的要顛覆我曹家,你覺得三馬是誰啊? 司馬懿知道曹操懷疑自己,稍有不善就可能腦袋搬家,但反應還是非常敏銳,立馬磕頭道: 三馬,應該是西涼的馬超、馬騰、馬岱! 曹操:是嗎? 司馬懿:要不,要不就是馬云、馬化騰、馬明哲! 曹操:草泥馬也是馬,司馬也是馬啊! 司馬懿嚇得滿身大汗,趕緊大表衷心,最終還是由于他一貫的低調作風,加上曹丕的力保,也由于當時他的地位并不高,曹操最終放了他一馬。 而最終也正好是司馬懿的后代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這三匹野馬,應了“三馬同槽”的讖言。 司馬仲達就是翻版的曹孟德,晉宣帝、魏武帝,連手法都是復制粘貼的。 嗚呼!太白公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女服之辱 司馬懿作為魏國大都督,常年與蜀漢軍隊作戰,是諸葛亮的頭號勁敵。有一次,司馬懿與諸葛亮對陣五丈原,為消耗蜀軍實力,司馬懿堅守不出戰,諸葛亮心急如焚,就派人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給司馬懿。 這對于一個軍隊的主帥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換做一般將帥,早就跟諸葛亮拼老命了。 司馬懿心里同樣義憤填膺,但他忍了,不僅忍,還穿上女人的衣服坦然到兩軍陣前亮相,讓雙方將士們取笑。就這樣,司馬懿輕松化解了諸葛亮的激將法,穩住了陣營。 諸葛亮這才意識到,連這樣的恥辱都可以接受,這樣能忍的對手太可怕! 貳 能搏 高平陵兵變 司馬懿晚年,少主曹芳在位,大將軍曹爽專權跋扈。為避免曹爽的陷害,司馬懿發揮擅長的隱忍之術,長期稱病在家,等待時機。 曹爽還不放心,于是派出探子到司馬懿府上名為辭行,實為打探虛實。司馬懿裝作已經快要不行了,成功騙過了曹爽。 于是曹爽放下了戒備,帶著小皇帝和百官、禁軍去郊外高平陵拜謁曹丕的陵墓。 得知洛陽城內空虛,司馬懿知道等待大半生的時機來了,立刻從一個垂死的老頭變成了殺氣騰騰的王者,《虎嘯龍吟》里面這句臺詞非常的經典: 我做了一輩子別人的刀,這一次,我要做執刀人! 司馬懿先是以郭太后的名義下詔,關閉城門,捉拿曹爽家屬,又率領3000死士攻占武庫,掌握了京師的命脈。 再向小皇帝上奏,聲稱曹爽兄弟貪贓枉法,要求免除曹爽的兵權。司馬懿派遣使臣告訴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職而已,絕不傷他性命,還指著洛水發誓。 這樣的誓言,比談戀愛的山盟海誓靠譜不到哪里去,但凡有點政治智商,或者對司馬懿有點基本的了解,曹爽的回答應該很簡單: 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大司農桓范建議曹爽效法曹操當年故事,退守陪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小皇帝名義召集四方兵馬攻打洛陽。 如果采用這一方案,那么曹爽一方幾乎穩操勝算,因為都城洛陽守備空虛,幾千死士顯然不可能守得住。司馬懿唯一的優勢,在于手里掌握著曹爽的家眷。他就搏這一點。 曹爽選擇了投降,也就意味著選擇了死亡。 他哭著對桓范說:如果打洛陽,我的妻子兒女就死定了;投降的話,我還不失為富家翁! 桓范氣得指著曹爽兄弟鼻子大罵:令尊曹子丹(曹真)何等英雄,卻生出你們這樣蠢笨如豬狗的兒子!老夫也是倒了血霉,還要陪著你們被滅族! 后面的事情不出所料,曹爽被幽禁,隨后被滅三族。 司馬懿贏了。準確的說,是險勝。如果對手不是曹爽,而是一個厲害角色,或者如果曹爽采用了桓范的建議,那么歷史也將完全不同。 可惜歷史沒有假設。 叁 能活 如果只是能忍、能搏,還不足以成就司馬懿的成功。最關鍵的一點是:能活。 司馬懿活了73歲,在他那個年代,這是個不可多得的高壽。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就算到今天,這個壽命也不算短了。 放眼整個古代帝王群體,壽命超過80歲的屈指可數:乾隆89歲,梁武帝85歲,武則天82歲,宋高宗80歲,元世祖80歲,超過70歲的只有唐玄宗等11人。 跟司馬懿同時代的曹家人,曹操65歲,曹丕39歲,曹叡更短,只有36歲。雖說曹操祖孫三代都算是明主,但無奈壽命一代不如一代,司馬懿靠著超長待機時間,成功耗死了曹家三代,之后繼位的都是幾歲孩童,讓司馬懿有了可乘之機。 電視劇里曹叡在駕崩前哀嘆:司馬懿那么老了,為什么他不死,而朕這么年輕,卻要比他先死? 這就是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