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尚有讀書清凈業,未容春睡敵千鐘”如何理解?《次韻答子由》詩又該如何賞析? 這兩句詩本身到不難解,作為《次韻答子由》的尾聯,我們來看這首詩如何賞析,回答題主的第二個問題,順便解答前面這個問題。 本人賞析詩詞,一般從平仄格律入手,先看是否合律,是什么格律,然后再從文法看內容。但是蘇軾的這首《次韻答子由》咱們不能這么來,咱們先得看蘇軾這首詩寫的是什么? “答子由”,子由是誰?我們知道蘇軾的字是“子瞻”,子由就是他的弟弟蘇轍。也就是說,這首詩是蘇軾寫給他弟弟的一封回信中的酬答詩。“次韻”又是什么意思呢?古人在酬答之時,有時候在一起,你寫一段,我寫一段,這個叫唱和。這個是要“依韻”的,因為同在一首曲子中不同段,作為格律體,自然最好是同韻,這樣才顯得有意思。而“次韻”就更加嚴格,不但要同韻,相同韻腳位置還要使用相同的字。這個就增加了文字游戲的難度,也更加顯示詩人的文采。 我們看到蘇軾的這首《次韻答子由》,自然就知道了蘇轍是有封信先來的,而且寫了首詩韻腳也和這個一模一樣。作為回答,其中的內容肯定和蘇轍的來信相關。所以我們要賞析蘇軾的這首酬答詩,還得先從蘇轍的來信看起,才能徹底、清晰地明白蘇軾這首詩的內容。 蘇轍的這封來信原詩是《舟次磁湖以風浪留二日不得進子瞻以詩見寄作二篇答之前篇自賦后篇次韻》。這么長詩題,又是什么意思?行船到磁湖因為風浪停留二天不能來看子瞻,寫兩首詩寄給你算了。大概就這意思。磁湖,在湖北黃岡,那么蘇軾在哪兒呢?
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次韻答子由》所用韻腳和前面那首詩的韻腳一模一樣。“風”、“従”、“重”、“儂”、“鐘”,除了首句“風”字押平水韻“一冬”部,其它韻腳都是“二冬”部,“従”古同“從”,所以《次韻答子由》在韻腳格律上是“孤雁出群格”,是合格律的,并且完全“次韻”蘇轍詩。 蘇轍這首詩不難懂,也不是題主重點,就不解了,我們只需注意第三句“黃州不到六十里”,也就是想去見蘇軾被風雨阻擋在六十里之外的磁湖,而且說明蘇軾在黃州。 蘇軾什么時候在黃州?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在黃州做團練,那是蘇軾最艱難的一段時期,但是也寫出了《前赤壁賦》這樣的千古名篇,還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這樣的傳世名句。 我們由此得知蘇軾當時的環境、狀態,再來分析他的這首大家并不算熟悉的詩。
為什么前面要說這么多?因為這首詩背景極少,網上分析幾乎沒有,所以這篇賞析都是個人見解,跟大家講清楚思路,才能盡量不出歧義。也歡迎大家指正。 “平生弱羽寄沖風”首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是七律的平起平收,也就是平起押韻格式,根據“對、黏”規則,推導出整首詩的平仄關系:
整首詩對應下來,平仄是合律的,韻腳前面講次韻就講過,沒有問題,頷聯“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和頸聯“山僧有味寧知子,瀧吏無言只笑儂”是工整的,對仗也沒問題。所以這是一首符合格律的七律。 再來看內容,因為是酬答詩,所以會有內容和蘇轍詩的銜接,我們逐句分析。 首聯“平生弱羽寄沖風,此去歸飛識所従”起筆,明顯是銜接蘇轍的詩“従此莫言身外事,功名畢竟不如休”句的意思,蘇轍說歸去,不問身外事。蘇軾便從自己起筆:我這一生啊,就像那纖弱的小鳥,在猛烈的狂風中飄忽(寄),現在想回去(歸飛)了,卻不知飛向何方? 頷聯“好語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承接首聯詩意:你的話說的漂亮啊,像珍珠項鏈一樣一串一串的,還寫了兩首詩給我,可如今,我的那些豪情壯志(妄心)早就像蛇皮一樣蛻了一重又一重。因為“烏臺詩案”,險些喪命,蘇軾開始小心起來,不再像以前那樣直言諷諫,得罪同僚。這也是一種政治成熟。 頸聯“山僧有味寧知子,瀧吏無言只笑儂”轉開,不再寫風雨人生事,“山僧”這里應該是指代自己,因為蘇軾的佛學修為頗高。我現在啊,活得像個山里的僧人,不正合了老弟你說的“功名畢竟不如休”的意思?我現在就是芝麻綠豆官啊(“瀧吏”典出韓愈《瀧吏》,就是指無名小官),你說的心境我都了解,默契地笑笑就好了,無需多言。 尾聯“尚有讀書清凈業,未容春睡敵千鐘”合回首聯,承接頸聯。這也是題主的第一個問題,一起解決了。首聯是“歸飛何所從?”尾聯便回答了“讀書清凈業”。我至少還能安安靜靜地讀書啊,又或者醉倒在春風里,長眠不醒。這是一種心里自適,也就是自我排解,從這里也反映出蘇軾豁達、開朗的胸懷。 蘇轍要他去買塊地養老算了,別管什么功名了。蘇軾說我現在這樣也好啊,雖然官小,但是還能讀書、買醉,言下之意,這么早養什么老?有些心胸開闊,展望未來希望的意思在里面,當然了,更多的是自我排遣。 “尚有讀書清凈業,未容春睡敵千鐘”也可以解成我還有讀書這個事情做,時不我待,連喝酒、賴床的功夫都沒有呢。雖然更加積極正面,倒不如前面的解釋更符合東坡居士疏狂灑脫的性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