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是個雙商很高的媽媽,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特別是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泡在書里,那些家務就是爸媽該做的。但是孩子真的只需要一心只讀圣賢書,不用做家務,就可以學習得更加好嗎? 孩子不做家務≠好好學習,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吧!在哈佛大學的有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揭示---將愛做家務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較,他們成年之后的就業率是15:1,犯罪率是1:10。前者的收入和婚姻滿足度也比后者高了許多。 在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是超級豪門家族,他們家族六代各個都是精英,沒有一個敗家子。他們的家規只有兩個:孩子從小要學會做家務和記賬本。 這些例子都可以看出,想讓孩子學習成績好,成為精英,第一步就是讓孩子參與到生活,讓做家務成為習慣。 那么很多家長就會有疑問了,那應該給孩子安排什么樣的家務呢: · 一到兩歲: 引誘孩子拿奶瓶等小物體 讓孩子扔尿不濕 送小紐扣、積木等'回家' · 三到四歲: 收拾自己的小玩具箱和物品 自己穿鞋 會擺放碗筷,自己扔垃圾 擦桌子 自己刷牙洗臉 · 四到七歲: 飯后會收拾自己的餐具 睡前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 整理小書包 會簡單的洗水果 擺放好桌椅 會清洗自己的小手帕和內褲襪子 · 小學后: 整理自己的衣柜,并擺好 定時打掃自己的房間 飯后收拾碗筷,學會洗碗 能夠獨自上學 可以將老師布置的作業自己處理好 將自己的文具和用品分類擺好 能夠幫媽媽拖地擦窗戶 會用燒水機和煮飯機器 ………… 其實這些對于學習能力和模范能力極強的孩子們來說都是很簡單的,只有學會了真正的實踐和學習理論,才會是個學習很好又聽話的乖寶寶! 為什么從小會做家務的孩子雙商都很高?· 孩子的學習和智商更加的優越 這可不是空口白牙的說辭,而是經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嚴密研究調查,發現孩子在愛做家務的家庭和不愛做家務家庭的孩子,前者孩子的學習成績優秀的比例是后者的27倍。 其實,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參與到生活里面來,而不是讓孩子只在書本里尋找真理。局限于可課內單一的學習,而不去真正的實踐參與家庭生活中的鍛煉只會讓孩子紙上談兵。孩子動手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得不到發展,智商的發育自然就不會得到較好的發展。 · 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人 我們不能讓孩子覺得愛就是別人一味的付出,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如何去愛別人。一個會做家務的孩子一定也是個懂得體諒父母的好孩子;只有親生去體驗家務才會明白父母的難處和不易,知道父母為這個家里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汗水。 孩子在經歷過一天的學習回來再洗碗,'原來媽媽每天都這么辛苦,下了班不僅要去買菜還要洗碗。' 只有經歷過,才會珍惜父母的愛,也會讓年幼的孩子學會付出學會去愛他人。 · 孩子的邏輯能力更加的清晰,獨立自信 當父母將家庭的家務分擔給孩子的時候,孩子就要在小腦瓜里想怎么去做,如何做的更好。腦到,心到,手到;孩子的動手能力會更加強大,靈活敏感。 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了這件家務,心理就會得到滿足感,會變得自信,也能夠很好的適應以后的住宿生活。 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輕松持久的保持參與家務的好習慣?
很多父母不愿意讓孩子做家務除了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就好,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孩子不能夠完美的完成家務,有的時候孩子添亂,干脆我就一口氣做完吧。 其實這種想法是很不理智的,沒有人天生會做家務,正是一次次的實踐和失敗才讓孩子從中吸收到教訓,通過改正才會做得越來越好。 在孩子洗碗的時候打碎了盤子,弄得泡泡全都是但污漬還是殘留在那,家長不要急于說罵孩子,而是要告訴孩子要怎么去做,或者引導孩子去做好。'你看沾了洗潔精,碗是不是很容易就滑落,你可以戴手套洗或者你可以在水槽上方沖水,這樣就不怕了。''洗了這么多次碗,你覺得洗潔精放多少比較合適啊?' 讓孩子在積極的參與里慢慢摸索。
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下達很籠統的命令:'去把你自己的房間打掃干凈!'可是這么泛的范圍,會讓年幼的孩子很不解,打掃干凈?到底什么才算是打掃干凈呢? 這就需要父母將家務拆分成一個個小任務交于到孩子的手里,讓孩子明確的做到。就好像收拾房間:先去把玩具箱整理整齊,再把書柜的書擺好,將桌椅擦干凈,在掃地拖地!孩子才會積極主動的完成這些明了的任務。 另外一個方面,爸爸媽媽們應該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規劃表,并且對于孩子不太熟悉的家務進行演示;慢慢的家長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制定規劃表---起床得鋪好自己的被褥;晚上要將第二天上學的東西準備好;每一周收拾一次自己的房間;每一天幫助媽媽完成兩個家庭合作家務等。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孩子也會覺得參與到家庭家務也是自己的一份責任,而且能夠很好的完成。
家務不能夠只是有媽媽一個人承擔,爸爸和孩子也要參與進來,每個家庭成員都得有這個責任意識,這個家是我們共同擁有的,我們要一起建設。作為新時代的新新人類,家庭成員可以將家務劃分為很多個小紙條任務,分到每個成員的手里。 好的開明的氛圍才會在家里蔓延,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完成自己的小任務。而我是很不推薦父母用獎勵金錢引誘孩子做家務;這樣孩子會覺得這些家務都是你必須做的,我做這些得需要酬勞。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在家里張貼一張獎勵表,上面記錄孩子一個月來的表現,比如說今天孩子負責洗菜和擺桌子,家長就可以在表上那欄貼上小紅花。當然如果表現的不好就可以撕掉一朵,在集齊一定數目的時候,家長可以滿足孩子一個小要求。比如周末去看電影,去游樂園等! 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我們每個人都有建設它的義務和權力!而讓孩子從小就參與到家庭勞務中,不僅是對孩子大腦發育的促進還可以培養孩子的高情商,讓孩子學會愛人,學會承擔,學會付出。有的時候學會做人比學習更重要,做人相當于樹根,如果樹根相當牢固,你還會怕孩子學習能力差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