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新,就職于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要從事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研究。創辦了腫瘤科普公眾號“邱立新醫生(qiulixinyisheng)”。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發表SCI論文65篇,累計影響因子約300 分,其中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SCI論文40篇,累計影響 因子約180分。副主編《贏在論文*術篇》、參編《實用循證醫學方法學》。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等。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醫學院首屆青年學者論壇二等獎等 。 有任何問題,歡迎后臺留言,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也可直接微信搜索“qiuyisheng222”添加邱醫生就可以咨詢啦。 在我的印象里,父母輩的人,都不愿意去醫院看病,尤其是去“大醫院”。嘴上說的理由是“上班忙,沒時間”、“太遠了,真麻煩”,其實內心深處最最真實的想法是:擔心去正規醫院花錢多。那么問題來了,去大醫院真的意味著花更多的錢嗎? 邱醫生想告訴大家的是,去正規三甲大醫院看病,并不貴。 我們國家的等級醫院管理將醫院分成一、二、三級,一、二級醫院分別分為甲、乙、丙三等,三級醫院分為特、甲、乙、丙四等。不同等級的醫院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各級醫院之間有完善的雙向轉診制度和逐級技術指導關系。 一級醫院:(病床數在100張以內,包括100張。[作者注]下同)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區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衛生院。 二級醫院:(病床數在101張—500張之間)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 三級醫院:(病床數在501張以上)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 企事業單位及集體、個體舉辦的醫院的級別,可比照劃定。實際執行中,一級醫院不分甲、乙、丙三等的。醫院等級的劃分是按醫院的技術力量、管理水平、設備條件、科研能力等按1000分計分而劃分出來的。 前面所說的“大醫院”至少是三級甲等及以上等級的醫院,三甲醫院代表著什么呢? 醫院建設成績顯著,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工作質量和技術設施等,按分等標準綜合考核檢查達900分及以上! 擁有更多更優秀的醫療資源:包括專業水平更高的醫生和更先進的儀器設備! 疾病的檢出率更高,誤診率更低,治療水平更好! 很明顯,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去這樣的醫院看病當然更好,也更加放心。那為什么大家總會覺得去大醫院看病更貴呢?有以下幾個誤區: 1. 專家門診掛號費用貴? 就以我工作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為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預算管理單位,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也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腫瘤專科醫院。 自費去掛腫瘤內科的號,普通門診號25元/人,專家門診(副主任醫師)40元/人,專家門診(主任醫師)50元/人。 25元很貴嗎?在“魔都”上海,也就是一杯奶茶的錢,真的不貴。另外,現在大家都有醫保,還可以選擇醫保支付,基本不用患者掏錢。 對了,還有一個“特需”門診,這個有點貴。像復旦腫瘤有的專家“特需”號是198,也有的是298,一般這種號是一位專家一下午就看10個病人,專家有時間能坐下來跟你耐心地面對面聊天。像這種“特需”號是給有特殊需求的人準備的,一般人真的不需要,你可以理解為VVIP。綜上所述,專家門診掛號費用真的不貴。 2. 大醫院藥價貴? 很多患者或者家屬都跟周圍的人抱怨說:“XXX醫院看病貴呢,一盒藥幾千塊哦,真是個黑心醫院,大家千萬不要去呀。”這話傳著傳著大家都信以為真了,但是謠言說破天,也還是謠言。大醫院的藥價真的比小醫院貴嗎? 接觸過醫藥行業的人都知道,藥價不是醫院說了就算的,國家都有相關的規定。一般而言,同一個省內,藥價都是一樣的(跨省了,有的藥品由于各地醫保政策不同,報銷比例不同,售價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同樣的一盒藥品,你在市里的三甲大醫院買是這個價格,你在家門口的社區醫院買還是這個價格。不存在大醫院更貴的情況。 不過,有一個例外,需要跟各位講一下。有的藥品可能剛進入國內,最初只在大醫院有,比如之前比較火的免疫治療“O藥”、“K藥”,就是如此。價格也是非常的昂貴,很多病人在用完之后回到當地可能會跟病友交流,說自己在某醫院用了一個藥,一支上萬呢。由于很多基層醫院并沒有這類藥品,患者及其家屬也不知道市面上有這個藥。聽完人家的描述,可能就會認為是大醫院亂收費,哪有藥能一支上萬呢?這個收費肯定不合理,坑人的,可不能去大醫院看病。實際上,作為一名身處“大醫院”的醫生,平白遭受這樣的誤解,真的感覺到很冤枉。 3. 總體治療費用高? 這個也是對大醫院的誤解。一般而言,高等級醫院的診療費用收費標準是要比低等級的高一點點,但總體上的差距不大。這“些微”的收費差距,我相信大部分患者都能理解,高等級的醫院設備都是最先進的,人員配備也是更優秀的,所以在做某些檢查的時候肯定是會比低等級的醫院更貴一些。但是,更先進的設備也意味著診斷結果將會更加準確。而且,從醫生的角度出發,像咱們醫院,不說別的,就看學歷吧。如果要進我們醫院現在至少都是名校碩士、博士,而在一些二級醫院,不知名的普通醫學院校畢業的醫生比比皆是。我不是歧視非985/211院校,只是學校水平不同,相應的師資力量等更方面都是有差距的,最后畢業的大家在能力上面,也是不同的,看診的時候確實有差別。很多低等級醫院的醫生在學習的時候沒見過那么多的疾病,在工作之后由于地域的限制,也很少有機會接觸那么多的疑難雜癥。而人體真的是非常精密的儀器,有很多疾病的早期癥狀非常相似,如果經驗不足,就很容易出現誤判的現象。 舉一個親戚的親身經歷,幾年前了。某隔房阿姨,40出頭,平素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不知道哪一天開始,整天只覺得耳鳴難忍,且影響睡眠。在縣里醫院反復看診、開藥數次,花費上千,耗費時間大把,最終也沒確診,不知是何病,甚至懷疑是耳聾的早期癥狀,那么多藥吃完,也沒見好轉。最后在朋友的建議下,終于想到來市里看看,結果不湊巧,沒掛上專家號,在市里等了兩天,住了兩天賓館,后來掛上了專家號,花費12元。見專家做檢查只花了半天,最后確認是中耳炎,醫生開了一盒藥,具體藥名不清楚了,就幾十塊錢,回去一吃沒過多久就好了。本以為是什么大病,原來只是虛驚一場。 這就是“大醫院”和“小醫院”的差別吧,整體治療費用更嗎?好像并沒有。算上路費和住宿等費用,比在縣里看病還少花了好多錢。重點在于,一下就確診并且治好了,免去了疾病沒確診之時的擔驚受怕。 再舉個更貼近的例子: 現在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術后輔助化療,胃癌花費大概是3000多,腸癌是2000多,相比于地方來說真的是便宜的。而且,我相信我們醫院的化療水平,大家還是信得過的,很多小醫院的水平就不一定了。當然,不同的病人治療方案也不完全一樣,所以可能還是存在些微差別的,整體而言,在大醫院看病真的不比在小醫院看病貴多少。 其實,腫瘤患者如果去大醫院看病不一定要花錢,有可能還能省錢呢。為什么?很多優秀的新藥做臨床研究往往都是在這些所謂的“大醫院”,往往都是全贈藥的,患者不用花一分錢買藥,這是在基層醫院想都想不到的待遇。所以,時代在進步,大家千萬不要還停留在過去。 還有,很多病人在看病之前都喜歡上網搜一下,看看“某度”,專業一點的可能會咨詢一下相關人士,比如說微信問一下邱立新醫生(咳咳,就是我啦),然后再去醫院看病。結果發現最后實際看病花費的錢超過了最初的咨詢結果,就覺得醫生夸大病情了,醫院亂開藥、亂收費了。 真實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比如,我今天上班路過門診大廳的時候就聽到某位患者家屬在說:“爸爸不就化療了幾個療程嗎?怎么這么多錢呀?是不是醫生亂開藥呀?在我們當地醫院肯定不會花這么多,之前我們廠的那個李老頭在縣里看的,也沒花多少錢呀。” 對此,我只能笑而不語。同樣名字的疾病在不同人的身上癥狀都不相同,治療怎么能如此類比呢?如果所有醫院都亂開藥,那整個醫療行業豈不是亂了套了。 當然,這些只能在心里想想,要想讓大家轉變觀念真的是任重而道遠呢。 最后,放上一些“大醫院”在做的腫瘤臨床研究,感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 相關文章點擊這里 EGFR靶點介紹、相關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ALK靶點介紹、相關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ROS1靶點介紹、相關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MET靶點介紹、相關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HER2靶點介紹、相關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BRAF靶點介紹、相關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BRCA靶點介紹、相關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MSI相關介紹、治療藥物及臨床研究免疫治療最全、最實用科普免疫治療的十萬個為什么免疫治療太貴,怎么辦?非小細胞肺癌國內外治療方案大比拼小細胞肺癌國內外治療方案大比拼 |
|
來自: 昵稱7262766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