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旅行 公眾號 yylx526 云深處 民宿里 一意陪你喝茶聽風景 如果你喜歡旅行 或者愿意把日子過成詩 長按二維碼關(guān)注我們 為你而寫662篇原創(chuàng) 《二十四節(jié)氣之秋分》 貴谷子 一分秋意一分涼, 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黃蟹兒肥, 風和氣爽丹桂香。 秋分,斗指已,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六個節(jié)氣。 秋分,日夜平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后夜愈長日愈短。 “秋分”中的 “分”為“半”之意。“分”示晝夜平分之意,意同春分。 秋分的意思除了“晝夜平分”之外,還有一個意思是氣候由熱轉(zhuǎn)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jié)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現(xiàn)在的中秋節(jié)則是由傳統(tǒng)的“祭月節(jié)”而來。《北京歲華記》記載北京祭月的習(xí)俗說:“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祭月,這種古老的習(xí)俗,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設(shè)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當月亮冉冉升起,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在潮汕,我們至今都有著在八月十五晚上拜祭月的習(xí)俗。隆重莊嚴也寄望著美好圓圓。小時候,還有“燒塔”用磚塊壘成塔狀,里面塞滿木柴,中間不斷噴射油,或者灑進鹽,增強火焰,非常壯觀,四周還有煙花助興,是孩子們喜歡的熱鬧娛樂,也是大人們放下勞作,開心歡笑的節(jié)日。如今只有在一些度假村舉辦的活動里才能看到“燒塔”這原屬于民間的壯觀亮麗活動。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漸漸演變成輕松的歡娛。中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xí)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秋分的習(xí)俗除了祭月,還有吃秋菜,送秋牛,吃粘雀子嘴,放風箏,豎雞蛋等習(xí)俗。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聲。古人用陰陽轉(zhuǎn)換來解釋氣候的寒暑變化,而秋分正是一年中陰陽轉(zhuǎn)換的節(jié)點。雷是陽,雷始收聲意味著陽氣開始衰退,而陰氣逐漸占據(jù)了主導(dǎo)的地位。體現(xiàn)在氣候變化上,就是秋意漸濃,氣溫逐漸下降了。 二候蟄蟲坯戶。由于天氣開始變冷,蟄居的小蟲子們開始用泥土封閉自己的洞穴,以抵御寒氣的侵襲。 三候水始涸。雖有一陣秋雨一陣涼之說,但進入秋季以來,北方地區(qū)降水開始明顯減少。南方在迎來最后一波臺風降雨之后,也開始逐漸進入少雨的時期了。 到了秋分前后,北方能夠感到濃濃的秋意,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而在我們潮汕,也就是早晚需要添件長袖,而中午氣溫依然高挑。但干燥的空氣,依然在不急不緩地告訴你,我是秋。 秋屬肺金,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廣東民間歷來秋日最多潤養(yǎng)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卜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yǎng)生之品。 《秋分》 左河水 暑退秋澄氣轉(zhuǎn)涼,日光夜色兩均長。 銀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萬徑香。 秋分過后,北方的秋色漸次絢麗,胡楊,銀杏,楓葉,該黃的黃,該紅的紅,秋分就像是畫家的手,輕輕一揮,隨意著色,便色彩斑斕,艷麗奪目,再沒有比秋更美的畫面了。而我在南方的邊角,只看到陽光比往常更白更耀眼,風攜著干燥,樹木少了水份的滋養(yǎng)耷拉著如放久的水果表皮,失了光澤與圓潤。 露臺上的桂花依舊靜悄悄地沒有花苞,今年的桂花很奇怪,從冬天開到春天,從春天開到初夏,然后從來沒有在秋天開過,我們這里的秋不是被盛夏霸占了,就是被初冬搶先了。而開在江南秋天的杭白菊,在我們這要到農(nóng)歷的十一月才會盛放。每日黃昏,依舊會上樓臺掃落葉,灑庭院,靜候明月升起,星空閃爍。盡管樹木依舊蔥綠,但黃色的落葉還是明確表示,秋,來了。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秋風盈袖,打裝流年,一窗樹葉陽光斑駁。懷著希望,眼望秋水,最怕聽到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人生草木,一季榮枯,我在等一場秋雨,讓干涸的大地得到滋潤,讓干燥的塵埃隨雨滌蕩,讓浮躁的空氣安靜下來,讓思念的心情有了著落。 秋已過半,人生最是絢麗的時刻。“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shù)葉紅。”歲月的沉香,舊甕殘破新苔綠,一片綠林幾棵紅。歷經(jīng)滄桑過,看透看破后,會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會有聽一夜秋雨明朝看幾樹落葉黃的細膩,更會有林外之風的灑脫與野逸。 世間有一種美好,是來自那場恰逢其時和應(yīng)約而回的你共賞最美秋色。所有的秋色,不管是遠方還是近郊;所有的陪伴,不管是朝夕還是長期;所有的美好,不管花開還是葉紅;有一種情感任山高水遠,山河壯闊,它就在那里不增不減,不深不淺,不離不棄。 秋分了,深秋了,我相信,總會有一種歸期,如秋而至,再不分離。縱然需要等到秋意闌珊,寫滿心箋,也要燒一爐火,煮一盞茶,暖一壺秋色,與你共清歡! 秋天已經(jīng)不急不緩地來了,想要的秋高氣爽也一定不會等太久。秋分都到了,初涼還會遠嗎?秋色都開始妝點山河里了,美好的期盼也可始譜寫序曲了。就以秋色為序,秋雨為奏,秋天的斑斕為背景,泡一壺茶,賞一首曲,倚一扇窗,望一輪月,再攜手把山河踏遍,再尋一處風清水綠之地,建幾間白墻黛瓦的房子,朝看煙云繚繞,夕望紅霞斜陽,共對青山晨曦,既可游走天涯四海為家,也能安于一庭淡飯清茶。 走過喧囂歲月,看過跌宕起伏,看似荒涼的歲月深處,往往能開出靜美的花朵。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秋色繽紛,心境安寧,只要內(nèi)心安詳,何懼歲月荒涼?人生最曼妙的風景,便是修得淡定活得從容。 秋分, 秋至一半,相守不分。 流年似錦,光陰不負。 愿所有的期盼都有著落, 愿被時光溫柔以待,被歲月寵愛。 眼里有光芒,心中有日月, 溫暖前行,向陽而生。 2019年9月21日星期六22時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