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很多場合,都聽過“人與人是相互平等的,沒有等級之分”。
我讀書的時候,還挺堅信這個道理的,慢慢進入社會,才算進入真正的生活,才知道這句話太過理想,太過虛幻。實際上,人與人之間,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的人原本在同一個起跑線,但慢慢的,差距開始拉開,后面越來越大,兩者最后聚在一起的時候,都格格不入,一邊是唏噓不已,一邊是以為對方對自己瞧不上眼。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除去硬件因素(如智商等),更多的是想法和行動力。我們每個人可以回想下身邊的人或事情,從原來的的同一起跑線,到后面的差距越來越大,有多少是因為幸運,有多少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和行動力)。
宇宙有一個生態,動物,植物也有一個生態,而人,也一定有一個生態,在這個生態中,必然存在著“食物鏈”,而這個食物鏈就是人的三六九等,處于中端的人,靠著對下一鏈的“掠食”(時間,體力,技能,智力,想象力等等)而生存。
有的時候,我再想,人與人之間,不分三六九等行不行?思來想去,覺得只有分三六九等,社會效益才能最大化,社會這個組織才能茁壯成長,才能生機勃勃。我們看看處于社會底層的人(品德高尚人士不在此列),他們大多都有這些特點(一個或幾個):懶惰,麻木,好逸惡勞,安于現在的習慣,不愿動腦,不愿思考,被欲望所支配,自律性差,沉浸于物質,被人性(自私,虛榮,懶惰)所操控。而這些,正是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根本原因所在,這樣的一類人,如果走入食物鏈的頂端,那才是最大的不平等。
人的三六九等劃分,是一種正向的運作機制,古往今來,莫能逃過這種劃分,不管你承認與否。而這種劃分,決定權在人手上,而不在所謂的其它“非自然力”。時也好,運也罷,那只不過是誆人的把戲,相對于人的思考,世間一切東西都可以是靜止的,面對靜止的東西,生(人生,生活)就如同下棋一樣,一步一子,按部就班。
越深入生活,越深入社會,就越能理解人分三六九等的必要性,我們不歧視任何人,但我們要接受不平等的存在,你若不想被不平等的對待,那你就要有制造不平等的能力(能力可用可不用)。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煽動什么,如果你往這方面想了,就說明你的生活還不夠“真”。人分三六九等的目的,是激勵人自強不息,而不是制造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