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自大的統治者被一聲炮響驚醒,此時他們還沉浸在“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的睡夢中,可事實是后來落后腐朽的清王朝在強大的西方列強面前求饒并簽訂《南京條約》。 此條約規定清政府割讓香港島,并賠款2100萬銀元給英國,雖然賠的銀元較少,但它也意味著中國吞下了主權被侵犯的苦果,從此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農業文明再也不是先進工業文明的對手。 然后就是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后和彈丸之地日本簽署《馬關條約》,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并賠款2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清政府失敗后,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看中國連日本都打不過,紛紛入侵中國借此撈取一杯羹。 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深,而這也激勵了仁人志士們為中國的變法圖強而奮斗。 言歸正傳,后列強們在1900年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并于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 清政府向列強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共計本息9.8億兩。 如此巨額數目的賠款,真是清政府“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一些數額較少的賠款,清政府短時間內還能還上,但數額巨大賠款,只能分期付款,有些甚至在清政府倒臺以后林林總總還有13億兩賠款沒還清。 后來中華民國建立,革命黨人為了獲取西方列強的支持,就承諾那些不平等條約和賠款仍有效。 但后來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當時侵華的八個國家陸陸續續地停止向中國索要欠款,為什么呢? 因為中國在一戰中站在協約國一方,而一戰的發動者德國和奧匈帝國也理虧,中國方面拒絕他們的所有要求,包括催換欠款。 一戰過后,中國仍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全國各地軍閥為了換取西方列強的支持(買槍買炮),紛紛承認之前的欠款,而西方列強也在中國扶持代理人,企圖獲得更大的利益,北洋軍閥為了自己的統治,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尊嚴,真是可恥至極! 就這樣,北洋軍閥控制下的政府陸陸續續的還了三十多年的欠款。前文也提到,中國在一戰中站在協約國一方,所以后來列強們都削減了賠款金額,欠債少的直接一筆勾銷,所以北洋軍閥控制的政府賠款金額不算太多。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在1908年(美國)與1927年(英國),分別通過議案,取消了中國繼續賠款的協議,還退還中國之前已經支付的賠償。列強們堅持這些退款要用在中國的教育科學文化領域(建設學校醫院等等)。 而到了國民政府垮臺,新中國成立,完全的反帝國主義,對之前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一概不承認,中國人民也不用受帝國主義的壓迫,清政府留下的幾十億賬,從此也就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
|
來自: 袁承志dtau70na > 《明清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