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銷售會計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銷售業務員在做新一季產品的銷售計劃,和舊產季產品的定價方案。他們想知道如果加快舊產季產品的銷售節奏,能降低多少成本,對公司業績有怎樣貢獻。他們要我提供詳細的數據,幫助他們做定價模型和計劃。這個我咋給他們數據,我也不知道呀。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業財融合的問題。財務應該怎樣去幫業務創造價值?簡單說,有兩個維度:財務的核心是數據,在業務有需要的時候,參與到業務決策,為業務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這是財務能提供給業務的價值;同時,財務用數據對業務結果進行量化,為業務提供有效的反饋,這也是財務的價值。 借一個簡單的例子來看,A公司主打有兩款產品,分別面向中端和低端市場。最近銷售部門發現市場疲軟,面向中端市場的產品滯銷嚴重,考慮降價促銷。在重新定價的過程中,財務能做些什么呢?不同的公司,財務參與業務決策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最初級的財務管理,會做的大概是提供給業務一個成本價。“這就是我的成本價了,只要在這個價格之上就能有利潤,你們看著辦”。等業務把價格定下來后,再根據業務預計的銷量計算出利潤數。 若是再進一步 ,財務可能還會做量本利分析,考慮銷售量變化后,產品的邊距貢獻變化情況。 這當然也不是全部,還可以更進一步,財務可以幫助業務做價格彈性分析,用歷史數據定義價格變化對銷量影響的模型,或者協助業務借助市場已有模型,來模擬價格變化對銷量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和業務一起,模擬面向中端市場的產品定價調整后,對面向低端市場產品的銷量的影響,然后再計算公司整體收入和利潤變化情況。 以上,是收入、成本、利潤直接相關的一些分析。挖掘更深一些,可以結合銷量考慮庫存成本的影響,對資產占用成本的影響,對公司各項營運指標的影響,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的影響。 一項業務的變化,反映到財務的結果最終可以簡單定義為利潤數據的變化,但是這個簡單的結果是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形成的,業財融合,是要尋找到業務變化后,與之有干系的一系列過程在財務數字上有分別會有怎樣的影響。這是財務與業務融合的第一個維度,用財務思維,借助數字模型,參與到業務決策環節。 而對于結果的評價,財務要為業務提供價值,則是要幫助業務去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而不是僅僅提供結果。 分析之前,首先要確保數據的可用性和準確性,剔除異常數據、冗余數據、調整數據。比如公司間交易,在做銷售分析時通常要單獨考慮的,再比如內部機構費用的分攤和特殊調整,也常常要進行還原。 然后,再是要從結果出發,挖掘數據形成的源頭業務。比如常規的銷售分析會有分渠道、分產品和分客戶毛利,更細一點,還會計算扣除銷售費用后利潤貢獻,這就結束了嗎?當然不,這只是開始,A客戶的利潤貢獻好B客戶差,你不能簡單說,建議銷售員以后多賣產品給A客戶不要賣給B客戶;某個片區銷量差也不能說,以后不要給這個片區鋪貨了,而是要找出好和差的原因。比如B客戶和A客戶的價格是差不多的,但B的銷量太少,導致單位運輸成本升高利潤下降很嚴重。C客戶售價居中,但對產品質量要求太高,導致退換貨的頻率明顯高出平均數,影響利潤共享。那么針對這類業務,銷售員在下一次定價時就應該考慮到這些特殊因素,是不是增加售價來彌補利潤。 看過一些經營分析的材料,常常是數字對比很豐富,數據很全面,但偏偏沒有對數據形成的說明,也沒有對數據的進一步分解;基于現有的結果,未來可以如何改善也沒有清晰的定義。這樣的分析材料其實意義并不大。對結果的分析一定是要為下一次的行動提供有效的反饋和指導,才有意義。所以,這是財務與業務融合的第二個維度,用數字為決策結果做出評價,影響和改善下一次行動。 最后,再回到前面銷售會計的問題,她可以提供哪些數據呢? 最核心的其實就是存貨成本,容易看見的是舊季產品的倉儲成本,比如倉儲費、管理費。還需要考慮的是存貨的資金占用成本,這里衍生考慮的其實還有銷售回款周期,實際計算可以參考公司平均貸款利率,或者財務費用,當然,如果資金量大,還可以考慮未來現金流可能的資金收益。容易忽視的是可能的存貨損失和跌價風險,并不是說存貨在賬面上就一直還值這個錢。 這些數據財務還是很容易拿出來的,業務基于這些數據,在定價時,就不單純只考慮產品的是成本,而是綜合衡量后的一個選擇。 現在好多財務人員僅僅局限于單純的財務,日常的賬務核算已經越來越與企業的經營目標偏離了,進而導致會計人員也離老板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就是目前好多財務人員經常抱怨的:老板不重視財務、會計的工資最低、開會從來不讓會計參加等等現象的出現。 殊不知,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究其原因是在財務本身,自己把財務與業務人為的隔離開來了,財務部門為了合規而合規,為了制度而制度,但是沒有考慮合規和制度到底是為了什么? 其實,財務與業務是密不可分的,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為企業創造價值,也就是業財融合。 那么,你是否具備了業務型財務思維,請認真的看看這10個問題吧! 問題1 你公司的經營產品定位在哪里?具體的業務模式、盈利模式是什么? 問題2 你公司的客戶群是什么,前10大客戶你都認識熟悉并做到有效的客戶管理了嗎? 問題3 你公司的前10大供應商你熟悉并一直在溝通著嗎? 問題4 你公司產品的生產工藝、工序流程以及產品配方你了解嗎? 問題5 你公司的銷售績效方案設計、公司架構、股權設計、組織制度建設、以及人員結構、薪酬設計等你是否非常清楚? 問題6 你公司的企業文化、專利技術、商標等無形的資產你是否清楚? 問題7 你公司未來的發展目標、公司戰略規劃以及下一步經營走勢你是否非常清楚? 問題8 你公司的經營薄弱點或者短板在哪里?以及你公司在同行業中具有的優勢在哪里? 問題9 你公司外部關系協調處理你是否做到了參與并跟蹤?對于外部風險你是否能做到及時預知以及有效防范控制? 問題10 你是否把公司的財務、業務、法務、稅務融為一體?并將公司信息技術融為一體?從而懂得多視角看待你所在的公司! 總結 ①財務要走向業務,一定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②好的財務,是靜待于幕后,隱藏于無形的,不能一味低頭搞核算,要把財務思維帶到業務中去; ③一個具有高附加值的財務人,應該從財務中來,到業務中去; ④業財融合,對于財務部門和財務人員來說,已經是時不我待,大勢所趨! 文章來源:康愉子、好老師說會計,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