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窯賦》 北宋 呂蒙正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 行不及蛇;雄雞兩翼, 飛不過鴉。馬有千里之程, 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 非運不能自通。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于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 盜跖年長,豈是善良之輩。 \ 堯帝明圣, 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 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 蕭何稱渭縣吏。 晏子身無五尺, 封作齊國宰相; 孔明臥居草廬, 能作蜀漢軍師。 楚霸雖雄, 敗于烏江自刎。漢王雖弱, 竟有萬里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 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于陰人之手。有先貧而后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 白發竟然不中;才疏學淺, 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 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 時來配作夫人。青春美女, 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 反配粗丑之婦。蛟龍未遇, 潛水于魚鱉之間;君子失時, 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雖破, 常有儀禮之容;面帶憂慮, 每抱懷安之萱。時遭不遇, 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 必吐揚眉吐氣。初貧君子, 天然骨骼生成; 乍富小人, 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 日月無光;地不得時, 草木不生;水不得時, 風浪不平;人不得時, 利運不通。注福注綠,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字八字,豈能為卿為相?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極品,位置三公; 身雖鞠躬于一人之下,列職于千萬人之上, 有撻百撩之杖,有斬鄙吝之劍。 思衣而有羅綿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 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 上人寵,下人擁。 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 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 人生在世, 富貴不可用盡; 貧賤不可自欺, 聽由天地循環, 周而復始焉。 作者簡介:呂蒙正(公元944年一一1O11年),字圣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宰相,著名的政治家。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中狀元后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后三次登上相位,封許國公,授太子太師。呂蒙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宰相,也是第一位靠讀書坐上相位的寒門學子。寫作背景:呂蒙正出生于寒門,他深刻體會到社會底層人苦難。所以,他為了走出寒門,勤奮讀書,曾經和冠準在一座破窯里讀書,最終學業大成,在科舉考試時中了狀元,呂蒙正從此步入仕途。他做了宰相后,還兼任太子老師。當時的太子(宋真宗),對太師們不屑一顧,誰的課他都聽不進去,這讓幾位太師們十分難堪。這時呂蒙正就煞費苦心的寫一篇文章給太子看,太子看了這篇短小精悍、充滿人生和自然哲理的文章后,很快就回心轉意,改變了自持孤傲的性格,去掉了放蕩又羈的習慣,虛心地聽從太師們的教誨。此文就是《破窯賦》,也稱《寒窯賊》,流傳一千多年,堪稱干古奇文。![]() 《破窯賦》全篇雖不足千字,但句句經典,字字珠璣。《破窯賦》雖是文言文,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呂蒙正有狀元之才,居宰相之位,作太子之師。他用絕妙之筆寫成的《破窯賦》,透析了人生命運和天地自然變化無常的深刻道理。他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人生經歷,訴說了自己的人生起落,真可謂用心良苦啊! 當然,呂蒙正是封建社會的政治家,他的思想無不打上封建統治階級的烙印,因而《破窯賦》里體現著'聽天由命'的唯心主義思想,這也是難以避免的。 我以為在當下的今天,不管是得意者或失意者,讀一讀《破窯賦》,都將會有積極意義的。對得意者來說,《破窯賦》會警告你:'富貴不可用盡'。對失意者來說,《破窯賦》會鼓勵你:'貧賤不可自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