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常懷敬畏之心,不然就會多災多難 作者:彭允好 曾國藩說:人要常懷敬畏之心,不然就會多災多難! 《老子》第五十八章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福禍相依,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世事浮沉,瞬息萬變。沒有人會永遠順境,也沒有人會永遠逆境。 順境時,敬天禮人,心存敬畏,積善積德,等逆境來臨時,就可以趨吉避兇,化險為夷,盡享人間福報。 逆境時,不消極,不絕望,不懈怠,謹守信仰,慎獨修身,遇事才能從容應對,轉危為安,走上人生坦途。 基于神明崇拜而形成的民間信仰,是民眾順境中的導航,逆境中的支撐。 孔子說:“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這就是神明的德行,盛大巍峨,高山仰止! 你看不到它的形相,聽不到它的聲音,也不能像物質一樣觸摸到。但它卻能使天下的人,懷著恭敬虔誠之心心,穿著干凈的衣服去禮拜、祭祀。讓人們能感覺它洋洋灑灑的如在自己頭上,如在自己左右。監督評判人們的善惡忠奸,幫助人們斷惡改過修善,指引人們追求真理光明。 神明的設定存在,是人類文明的需要,也是精神世界的需要。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善惡有報,因果循環,是自然法則,是客觀定律,從不以人自身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金錢再多,建得起寺廟,買得到頭香,卻永遠買不到福報;權力再大,拆得毀寺廟,禁得了上香,卻改變不了因果! 關帝云:“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 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 各人因果各人種,從來果報不饒人。 詩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凡人打的是聰明的算盤,老天打的是因果的算盤。 人算不如天算。 人算,算的再精明,得到的不過是一時的利益。 天算,算的是公道,因緣果報,絲毫不差,還有時時滾動的利息,都在等待機緣一到,善惡全報。 善報的人有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惡報的人有六極:短命、疾病、憂愁、貧苦、惡事、耗弱。 人的禍福吉兇都是人自己種下的因果。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發不紊。 《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人心中的善惡正邪,因果報應,在神明看來,就像太陽光照身影,身正則影正,身斜則影斜,從來不會有任何偏差。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系辭下》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 善事不積累,不足以成就名聲;惡事不積累,不足以毀滅自身。小人以為小善對自己沒幫助就不去做,以為小惡對自己沒危害就不克制。 罪大惡極、罪惡滔天的惡行,往往都是由這些小惡不斷積累而成,等到罪無可恕之時,想重新來過已不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