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秦嶺哪個季節(jié)最美?我一定會犯了選擇困難癥。春天的山林,夏天的草甸,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無一不可愛。但若問西安大多數(shù)人,大概會是秋天吧。夏天人們也喜歡進山,但多限于水邊避暑,秋天則會有更多人登高。這與自古來秋日登高的習俗不無關系,但更是由于秋日秦嶺獨具的魅力。若恰逢晴日,藍天,暖陽,紅葉,白芒,在秦嶺走一趟,能徹底愉悅眼目和身心。 從去年開始,我特意收集了一些秦嶺看紅葉的路線,今年踩著時間,趕場子一般走了幾處,仍有好多不及去。秋日苦短,從十月中到十一月中,秦嶺最美的秋不過短短一月。去年零星寫了幾篇筆記,今年不如并在一處,做一份初級版的“秦嶺賞秋指南”吧。說初級,一是路線初級,二是指南簡略。略詳細一些的,可參照去年幾篇。 大瓢溝 - 小瓢溝 里程13.8km,上升814m, 難度系數(shù)2.5(5分制)。(以上數(shù)據(jù)都以六只腳記錄為準) 大瓢溝小瓢溝地圖 瓢溝小瓢溝在石砭峪內(nèi),據(jù)說因為地形像葫蘆,是有此名。這是一條很適合自駕前往的環(huán)形穿越路線。大瓢溝一側(cè)路陡難行,尤其近頂一段,以及從頂下到小瓢溝一段。若想省力,可以只走小瓢溝一側(cè),很長一段路是沿著山坡橫切,對面隔谷而望是另一片綿延的山坡,看紅葉視野絕佳。 秋日的石砭峪水庫也是非常美的,一湖碧水,圍以彩色重山。只可惜山路窄迫,沒有適合停車觀賞的地方。 一路很多柿子樹,幸運的話可以吃個飽。還有很多貓兒屎,雖然名字一言難盡,剝開皮的樣子更是一言難盡,卻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它在樹上長著的時候,像一串串小藍香蕉,還是頗美貌的。 柿子 貓兒屎 秦嶺的紅葉的主體是黃櫨,還有其他如柿樹,青榨槭,火炬樹。稍晚一點有槲櫟,還有衛(wèi)矛科、小檗科的灌木。十月中,山里還有不少花,菊科的最多,千里光,野甘菊,一年蓬,馬蘭,紫菀,翠菊,顏值都還不錯,只是彼此間太過相似,讓人暈頭轉(zhuǎn)向。 唇形科有香薷,木本香薷,也開得很熱鬧。喜歡植物的還能有一點小小的樂趣,比如擼個鳳仙花的果實,看個老鸛草殘果什么的。 千里光 老鸛草的果實 大山岔小山岔 里程8.34km,上升1007m , 難度系數(shù)2.5(5分制) 大山岔小山岔位于澇峪,也是一處比較有名的看芒草的地方,同時也是以鄉(xiāng)村風景出名的。 這本是一條環(huán)形路線,我去時卻沒有找到下山的路,所以這里的軌跡圖是別人的。據(jù)說下山的那段路比較陡, 難度稍大。若只論上山的路,似乎并沒有什么難度。 沿途有不少村落, 說村落,其實大部分是零星的村舍,不少已經(jīng)荒棄。但不管有沒有人住,有房屋的地方,常常有極為高大的楊樹。楊樹修長挺拔,樹葉金黃,如旗桿一樣標志著村舍所在,是很獨特的秦嶺鄉(xiāng)村風情元素。 有不少房子座落在山坡上,前面一無遮擋,后面又穩(wěn)穩(wěn)坐在山的懷抱之中,是一眼看去就極為舒適的位置。 ![]() ![]() 有幾處村落附近就有大片芒草,屋前屋后一片白茫茫的芒草海,讓人不由去想象住在這里的幸福。 沿途也遇到大片種植的烏頭,大約夏天來也會成為一道風景。 ![]() ![]() 大小山岔離城稍遠, 印象中除了玩戶外的,很少有普通游人去,人相對少,是一條不錯的休閑路線。 小五臺-五道梁-尖山- 子午峪 里程13.9km, 上升974m, 難度系數(shù)2.5(5分制)。 ![]() 小五臺在子午峪口,幾乎是離城最近的峪口了。 路線一開始上小五臺是一段陡升,之后幾乎一直沿著山脊線走,雖有上上下下,但比較輕松。中間有很多路線可以下撤,體力差一點的,可以有很多選擇。可想而知,這會是多么受歡迎的一條路線!一路從各個方向,各條岔路,都有人上來。紅葉季時,山脊線上隨處歡聲笑語。 這條路線最富魅力的地方,一是芒草蕩。從小五臺到子午臺頂?shù)穆飞嫌袔滋幒艽蟮拿⒉菔帯0酌⑴c黃櫨是秦嶺的秋日代言,其美麗必須親見才能體會。 ![]() ![]() ![]() 一是五道梁。所謂五道梁,其實是一道山脊線,多個山頭連綿起伏。左右兩側(cè)又有多道山脊,遠處的山是黛藍,灰藍,淺灰的重重疊影,而近處卻是五彩斑斕。這樣一幅山水長卷展開在你眼前,任你觀賞任你采擷,頗有體會到一些快意人生的意思。春日里, 這條山脊線上開滿了白鵑梅,是另一種美。 ![]() ![]() ![]() 再其次,最開始登小五臺時,下瞰子午峪,一條古道穿越五彩群山而過,對面金仙觀坐擁于群山之中,也是一景。 ![]() 一路有幾處地方非常適合腐敗。一處是子午臺頂,是很寬敞的一片平地樹林。很多人在這里曬太陽,煮火鍋, 更有甚者,直接鋪開了攤子包餃子。 另一處是尖山腳下到子午峪埡口,也是頗為平坦的一處地方,尤其有枯草過膝,秋陽中正適合躺于其上享受陽光。 這一路也有很多柿子樹,只是樹太高了, 不適合采摘。不過不要緊,峪口很多農(nóng)戶賣山貨,柿子,野生獼猴桃,拐棗,盡可大飽口福。 上天池寺 里程6.98km, 上升584m, 難度系數(shù)1.5 (5分制) ![]() 上天池寺也在石砭峪。 從石砭峪還可以去南五臺,牛背梁,去年從秋天到冬天,我感覺一直在石砭峪打轉(zhuǎn)。 上天池寺曾經(jīng)是知名的隋代古寺,如今復建中,規(guī)模也不大。現(xiàn)在對很多人來說,這條路線的出名是因為芒草,那里有近山(離西安比較近的山)最大的芒草蕩。每年到秋天,芒草變白,在陽光下一蓬蓬一簇簇,閃著銀亮的光澤,且一大片躺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 想象一下就很醉人, 眼見實景更為震撼。 ![]() ![]() 但好看的風景人人都想看, 再加上路線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和強度,每年去的人真是多不勝數(shù)。去年我慕名而去時,被芒草蕩旁的人群驚呆了。這是我第一次在秦嶺的山里見到這么多人,熙熙攘攘,簡直比公園還要熱鬧。很多人在芒草蕩旁吃火鍋, 做飯, 種種玩鬧,還留下很多垃圾,不能忍。 想要一個清靜的上天池寺,有一種辦法可以一試,便是在雨天去。 雨天的秋山其實也有獨特魅力,水霧迷蒙,有如仙境。 紅葉和黃葉在雨中也有一種獨特的色澤。 關鍵是人少,一座山只有幾個人在走,可以充分領略空山新雨。 一路會經(jīng)過不少清修人的茅棚,大多風水獨佳。比如站在門口,眼前一座彩山盡收眼底。雖我等凡俗中人無法拋家棄舍隱逸山林,卻可借此地感受一分鐘隱士生活。步行到上天池寺,大師父人好,給你大殿屋檐下的一張小桌,幾把馬扎。背靠古寺大殿,面臨一山煙雨,吃一頓山間的午飯,如果有茶,那就人生完美了。 ![]() ![]() ![]() 當然,下雨不好的地方是, 芒草沾雨,那真是沒什么可看的了。。。 ![]() ![]() 這條路線也可以走環(huán)形穿越。不過我兩次都是原返,另一側(cè)情況不詳。 圭峰山 里程 7.52km, 上升954m, 難度系數(shù)1.5(5分制) ![]() 圭峰山在太平峪內(nèi), 大概是最最有名的一條看紅葉路線了,其有名程度,在北京就相當于香山。 太平峪本就是西安人最喜歡去的一個峪口。我初來西安時,慕名于72峪,問同事哪條峪最好玩,得到最多的回答是太平峪。 究其原因,大概還是因為離城近,而且峪中有太平森林公園,萬花山森林公園,再就是峪夠大,農(nóng)家樂夠多。 其實圭峰山在佛教中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因圭峰寺及圭峰禪師。圭峰寺自周代建寺,隋唐時鼎盛。圭峰禪師為華嚴五祖,唐時曾貴為國師。后經(jīng)武宗滅佛,以禪宗獨存,后代歷代大德輩出。千年流轉(zhuǎn),大德渺矣,寺院凋敝,只有山一直在,見證無常。 如今人們知道它, 更多是因為紅葉了。。。 春天的時候我去過一次圭峰山,發(fā)現(xiàn)整座山幾乎都是黃櫨,當時就想,秋天應該再來一次。路線看點,第一自然是紅葉。 上行的山頭,黃櫨面積>50%, 正當時應該是非常美。 ![]() 其二是山頂遠眺。立于山頂遠眺,視野極佳。一側(cè)是關中大地,平坦無際,真是福地所在,西安能成為十三朝古都,不是沒有道理。一側(cè)是連綿山丘,雖然山不高,氣勢卻頗為磅礴。山脊一路有不少成林的白鵑梅,春天時也是一景。 ![]() 其三是追尋佛道遺蹤。 半山有圭峰法云寺,但不對外人開放。寺中有一座白塔,不知道是不是傳說中的圭峰禪師舍利塔。山頂有廟,不過只留一個西天門和一座二層塔樓了。 圭峰山最常規(guī)的徒步路線是圭峰山-烏桑峪, 中間還能經(jīng)過天生橋,也是一奇景。 不過限于自駕,我只走過原返路線。 ![]() 再次去時是秋的尾聲,刷新了一次記錄,這絕對是我在秦嶺見過人最多的一次!! 上山因為早,人還不算多,下山是一路排著隊下來的,山道狹窄,稍有凝滯就堵塞不前,且泥地多塵, 滿天飛揚。 最不堪的是,游人在享受美景美食之余,隨手丟棄包裝和垃圾,處處在在,刺人眼目,讓人心痛不已。 如果要更好的享受圭峰美景,大概需要絕早,或是雨天,或是夜行,賞圭峰夜月,然后清晨下山。似乎沒有什么更好的建議。 不過如果你去,請一定把你的垃圾帶走,不要成為破壞這份美的推手。如果可以,再多帶一個垃圾袋,力所能及,多帶走一份垃圾。 終結(jié)于圭峰山的一堆牢騷中,略為遺憾。 更遺憾是沒有機會再完整經(jīng)歷一次秦嶺的秋了。時光不停流轉(zhuǎn),人生不停流轉(zhuǎn),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所能做的一點點微薄的事情,就是做這些記錄。給自己留下一點點痕跡,也讓更多的人看到和了解到秦嶺的美,從而欣賞她,愛惜她。 海風 2018-1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