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人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 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騰躍穿行于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中。空虛無形之物,能自由透任何沒有間隙的地方。我因此懂得了“無為”的益處。這種無言的教化,無為的益處,天下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 【解析】 上一章老子講了萬物的和氣,這一章緊接著上一章的論述,繼續(xù)闡述“柔’’和“無為”的妙處。 “天下之至柔”,天下的至柔之物是什么呢?答案顯而易見,就是水。水為至柔、至順的、事物,我們在前面的章節(jié)中已經(jīng)介紹過水的一些特性,它泰然自若、無欲無求,可以任由我們把它放到不同的器皿之中。水是最柔和的事物,它象征著大道的德行。水也是無欲無求的事物它總是安靜地繞開繁華’順著低洼的河谷緩緩前行'默默無聞地順流而下'滋潤田地、山谷。它決不會在地勢的險峻或壯觀的地方駐足停留,它造福萬物卻不主宰萬物;它決不居功自傲,而是甘于卑下的地位。 上面所說的,是水至柔的一面,但這還不足以說明水的本質(zhì)。水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老子說:“(水的本質(zhì)就是)馳騁天下之至堅。”在老子看來,盡管水是至柔至順的東西,但它可以在最為堅硬的東西中馳騁、奔流。雖然水柔弱到了近乎虛無的境界,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柔弱可欺。李白有句詩寫得好:“抽刀斷水水更流。”水是柔順的,但是當它面對鋒利堅硬的刀時,卻絲毫也不畏懼,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敬佩嗎?我們知道“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滴兩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時間久了,水滴就可以在堅硬的巖石上穿個孔。石頭是堅硬的東西,可以說沒有任何的空隙可侵襲,但是水卻能憑著不斷地積累侵入石頭內(nèi)部,可見具有柔弱特性的水擁有著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從不可知的宇宙洪荒年代開始,水就憑著自己柔順的特性攻無不克,幾乎侵占了所有的領(lǐng)域:陸地、平原、丘陵、溝壑、沼澤、低谷、深潭。所以,水是萬物的生存之源,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源泉:我們尚在母體之內(nèi)的時候,羊水就為我們提供給養(yǎng);同時,羊水也保護著我們的身體,以免受外物的擠壓而造成傷害。因此,可以說水是孕育我們的源泉,沒有水我們就無法孕育生長,也就不能存活下來。水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它卻十分謙遜,時刻表現(xiàn)出無為、素樸、默然的柔和狀態(tài)。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水的柔和,體現(xiàn)的是樸素無為,如果人類能夠擁有水一樣的特性,那就做到了心靜如水,也就不會陷入爭名奪利的泥潭中了,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痛苦和煩惱。水至柔至順,無為不止,即使受到傷害也會坦然面對。通過這一章,我們應該學習柔水的處世態(tài)度,當我們面對傷害時,應該效法水的與世無爭,應該寬容地對待一切,而不要睚眥必報。 王弼《道德經(jīng)注》 氣無所不入,水無所不經(jīng)。虛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為之有益也。 柔弱的水和氣是什么地方都能到的,無孔不入。虛無柔弱的東西哪都能到。什么也沒有也就不會有竭盡,非常柔軟的東西是不能被折斷的。由此推理,就知道無所作為的益處了。 蘇轍《老子解》 以堅御堅,不折則碎;以柔御堅,柔亦不靡,堅亦不病。求之于物,則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無入有,無未嘗勞,有未嘗覺。求之于物,則鬼神是也。是以圣人唯能無為,故能役使眾強,出入群有。 以堅硬的東西來抵御堅硬的東西,不是折斷就是破碎;以柔弱的東西抵御堅硬的東西,柔弱的也不會敗倒,堅硬的也不會受到損害。具備這種柔弱性質(zhì)的物質(zhì)就是水了。實際存在的東西要想進入實際存在的東西,會受到抗拒不能進入;不存在的東西進入實際存在的東西,不存在的東西不會勞頓,實際存在的東西連感覺都感覺不到。具備這種能力的東西就是鬼神。所以圣人只有能夠無所作為,才能利用眾多剛強的事物,管理各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
|
來自: 啟明星座 > 《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