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足之三陽經,當然是指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以及足少陽膽經了。對于此三條陽經經脈的“根結”所在,經文有著詳細的記載。 經文曰:“太陽根于至陰,結于命門,命門者目也?!本褪钦f,足太陽膀胱經的下端根部,在足小趾外側的至陰穴,其上端結于面部的命門;而所謂命門,就是指目內眥的睛明穴。 而“陽明根于厲兌,結于顙大,顙大者鉗耳也?!彼^“顙大”是穴名,此處指頭維穴。整條意思是說,足陽明胃經的下端根部,在足大趾外側之次趾前端的厲兌穴;其上端結于額角處的顙大。而所謂顙大,則是指鉗束于耳之上方、額角部人發際處的頭維穴。 至于“少陽根于竅陰,結于窗籠,窗籠者耳中也?!贝艘馑际钦f,足少陽膽經的下端根部,在足小趾內側之次趾前端的足竅陰穴,其上端結于耳部的窗籠;而所謂窗籠,就是在耳孔前面、耳屏之前的凹陷中的聽宮穴。 關于此三條足之陽經經脈的“開、合、樞”,經文曰:“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故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余不足,瀆者皮肉宛瞧而弱也。合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陽明,視有余不足,無所止息者,真氣稽留,邪氣居之也。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余不足,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所謂骨繇者搖故也,當窮其本也。”這段經文包含的意思較多,故在這里分開解析。 首先在人體生理情況下:太陽經為三陽之表,主表而為開;陽明經為三陽之里,主里而為闔;少陽經介乎表里之間,轉輸內外,如門戶之樞紐而為樞。其次在病理情況下,會有如下三種情況: 第一,由于太陽經主表為開,敷布陽氣以衛外,所以開的功能如果受損.則就會使表陽不固、皮膚干枯,外邪易于侵襲人體而出現急暴發作的病證。而所以對于這類暴發的病證,就可以取用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然后根據病情的虛實,瀉其有余,補其不足,來進行治療。 第二,文中所謂“肉節瀆”的“瀆”字,是指皮膚肌肉干枯消瘦而萎弱的意思。因陽明經主里為闔,受納陽氣以供養內臟,所以倘若闔的功能受損,那么陽氣就會因“無所止息”而引起四肢痿軟無力的痿疾。所以對于這類痿疾,治療就應當取用足陽明胃經的腧穴,然后根據病情的虛實去瀉其有余而補其不足來予以治療。這里所謂“無所止息”的意思,是說如果胃氣不運,則就會導致真氣留滯不行,病邪盤踞不去而發生痿疾。 第三,少陽經介乎人體表里之間,轉輸內外,故可出可人而為樞。所以如果樞的功能受損,則就會發生骨繇病而站立不穩。所以對于骨繇病,施針者就可以取用足少陽膽經的腧穴,再根據病情的虛實予以瀉其有余補其不足來進行治療。所謂骨繇病的患者,就是指骨節弛緩不收;這里之所以稱它為“骨繇”,就是因為其患者骨節緩縱而會出現身體動搖不定的病狀。 最后經文總結概括道:對于以上各種病證,醫者都要根據三陽經開、闔、樞的不同作用和相應的病候,從各種病證的具體病象中找出其致病的真正根源所在,然后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