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天氣晴朗的15時左右,從正南方位,看向位于皇姑塔灣的遼代無垢凈光舍利塔,這座l3層密檐八角形磚塔的其中一個外立面,從上至下鑲嵌的大小共計319面銅鏡都在爍爍反光。這種反光現象大約持續10余分鐘后,逐漸減弱并消失。 七旬市民發現“古塔鏡光”這一景觀,并拍下了照片 無垢凈光舍利塔位于皇姑區塔灣街45巷15號,建于1044年(遼重熙十三年),今年正好是其建成970年。這座塔為l3層密檐八角形磚塔,高約33米,空心,整體分地宮、塔座、塔身、塔檐、塔剎5部分,極具建筑特色。 “離遠看,塔的每一層每一個面上,都有中間一大、兩邊各一小的黑色圓點。我查閱資料才知道,那是銅鏡。”說話者叫馬忠禮,年逾七旬,是一位鐵桿的民間文史愛好者,他關注舍利塔長達30多年,一直在搜集和研究關于它的各種文獻資料和信息。 指著《沈陽文物志》第122頁上記載的“(舍利塔)每層每面嵌銅鏡三面”,馬忠禮告訴記者,這是官方的資料上唯一關于舍利塔銅鏡的描述與介紹了。 “如果按照‘每層每面嵌銅鏡三面’統計,塔有13層,每層8個面,每面上有3面銅鏡,總數應該是312面。”但是,這位愛較真、愛鉆研的老人多次來到塔下觀察,發現并非如此:塔的第13層正南面是兩面銅鏡而非三面,在塔剎的“蓮花”之下還有8面銅鏡,而相關資料對此只字未提。 馬忠禮說,實際他實際觀察得出的結論是,舍利塔身鑲嵌有大銅鏡107面,小銅鏡212面,總計銅鏡數目為319面。 2013年12月的一天下午,他又來到塔下,想再對這個數字“較較真”的時候,意外地看到了“古塔鏡光”現象。 驚喜萬分的馬忠禮連續多日前來觀測,摸清了在什么樣的角度、時間和天氣狀況,能看到這一現象,并借來相機拍下了圖像。 “先是驚喜,隨后就是驚訝。”馬忠禮道出心中疑團 疑團一:歷經970年風雨,本應銹蝕的銅鏡為何還能反光? 舍利塔建于遼代,這些鑲嵌在塔身的銅鏡如果是當時就有的,則已有970年歷史。舍利塔有歷史記載的重修只有一次,是在1640年清朝皇太極時期,即使是彼時所鑲,也已過了370多年。在風霜雨雪侵蝕之下,銅鏡應該早已生滿了銅銹,又或經過了幾次維修粉刷,更應失去了原有光澤,為何還會爍爍反光?是它具有獨特的材質、防銹工藝,還是自然形成? 疑團二:這種反光現象在全天其他時段、角度、其他幾個外立面會否出現? 馬老說,據他目前的觀察,只發現了正南面有“古塔鏡光”現象,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建筑者有意為之。如果其他情況下也有這種現象,希望有更多人提供信息。舍利塔塔身鑲嵌銅鏡(馬忠禮提供)記者手記 出于對家鄉古跡的深厚感情,馬老半生癡迷于其研究以及保護,他曾經為了搶救塔周的古樹,攔下已經舉起刀鋸的施工隊。他數銅鏡、觀察到“古塔鏡光”等成果也不一定會有來自官方的認可,但是老人就是這樣執著地做著這一切。 “古塔鏡光”或許很快就會有科學的答案,或許談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發現,但是馬老一語說破心思: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家鄉古塔,認識它、發現它、熱愛它。記者 葉青 原標題:七旬愛塔人發現“古塔鏡光”奇觀 欲解舍利塔千年銅鏡爍爍反光之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