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我最喜歡的是花和尚魯智深,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鼓上蚤時遷。一是因為他的能力和功勞被嚴重低估,我為他鳴不平。二是他從《水滸傳》單飛后,不斷自我革新,在傳奇、話本、曲藝等衍生作品中,從不入流的小偷進化成俠盜英雄,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一】梁山好漢們,為啥瞧不起時遷托塔天王晁蓋,山東鄆城縣東溪村保正,財主出身,因為搶劫生辰綱遭官府追殺,上了梁山。及時雨宋江,山東鄆城縣押司,小官僚出身,殺了小妾閻婆惜后連夜逃竄,也上了梁山。 兩人都號稱仗義疏財、義薄云天,但一個搶劫既遂數額巨大,一個故意殺人既遂,都是惡性犯罪,憑啥站在道德高地、帶領眾弟兄鄙視時遷呢?人家只是偷了一只雞而已。 可就是因為偷雞,當時遷被祝家莊活捉,楊雄和石秀逃到梁山請救兵時,晁蓋竟大怒,喝叫:
宋江勸道:
宋江這段演講信息量很大,一是用“原是此等人”把惹禍精按到時遷頭上,撇清了差點掛掉的楊雄和石秀,立刻收買兩顆人心。二是祝家莊打算惹我們,不如先發制人。三是山上糧食錢財不多了,洗劫祝家莊正好補充一下。四是順便把李應騙上山入伙。接下來就有了三打祝家莊。但是,這里有幾個疑點: 01 時遷為啥要偷雞,偷只雞能惹這么大的禍嗎?當然不能,惹禍的是石秀。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說道,楊雄、石秀、時遷三人組團入伙梁山,路上投宿在祝家莊地界的客店。因為天太晚,啥吃的都沒有了,時遷就偷了店家的雞,洗凈燒熟下酒。楊雄和石秀可是一口也沒少吃。 山村小店,雞是用來打鳴報時的,很珍貴,店家要他們賠,石秀竟自稱梁山好漢,吃你只雞怎么了,別在這嘰嘰歪歪的。看,亂打梁山旗號的是石秀,不是時遷。一通拳腳刀光,店家跑回祝家莊報信。石秀一把火燒了客店出氣,這才惹下大禍。 02 祝家莊真要挑釁梁山嗎?并沒有,準確地說是不把梁山放在眼里。 祝家莊、李家莊(撲天雕李應)、扈家莊(一丈青扈三娘)是獨龍崗的黑幫聯盟,平時互相照應,武裝比較強大但以自衛為主。 當時的梁山是晁蓋主持工作,他的愿景是弟兄們開開心心聚在一起,有酒有肉有自由,這就很好很滿足了。雙方都沒打算做大做強,也就沒有沖突的必要。 倘若祝家莊真的常常挑釁,為什么是宋江來說,晁蓋作為單位一把手竟一點也不知道嗎?依我看,晁蓋要斬殺兩個冒充梁山好漢的小混混,不趟渾水,是最正常的反應。倒是宋江連著提了一二三四,又要自己帶兵出征,讓晁蓋哥哥歇著,看來宋江想立威的小算盤打很久了。 03 李應是誰,為什么要拉他入伙?為了一并吞掉李家莊。 李家莊莊主李應很有錢也很會經營,他家總管杜興和楊雄有過命的交情。因為這層關系,李應曾出面向祝家莊索要時遷,但祝家莊沒買他這個面子,祝彪還給了他一箭。所以三打祝家莊的時候,李家莊袖手旁觀了。 祝家莊被滅,唇亡齒寒,李應一家子都被騙上了梁山,負責掌管錢糧。倘若沒有被騙呢?祝家莊就是榜樣,武力滅掉李家莊也不是沒有可能。 這么大的一盤棋,時遷知道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偷了一只雞。待到上了梁山,也不受人待見,排座次排個倒數第二,比他還差的是個盜馬賊。連宋清、杜遷、陶宗旺等存在感極低的梁山混子都比他強。 說白了,小偷的職業底色讓人瞧不起唄,就連時遷自己也瞧不起,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01 他是主動投靠梁山,不是逃命、不是避禍、也不是活不下去。他對楊雄石秀說:
說明時遷對自己的身份和價值并不認同,他聽說梁山聚義替天行道,也想向好漢靠攏,用自己的本領干一番事業,再不做小偷了。 02 他想投奔梁山,卻不敢自己獨去。當楊雄石秀同意和他組團、三人一起拜山門之后,時遷說了句:“小人認得小路去。”自稱小人而非小弟,說明他把姿態放得很低。認得小路,說明他早就想上山了,但因為自卑一直不敢。 03 他為了體現價值,入伙后認真做任務。東京(汴梁)盜甲、三打大名府、攻打曾頭市、燒毀濟州城樓與城西草料場,后隨宋江南征北戰,征討遼國、河北田虎、淮西王慶、江南方臘都有他的功勞。說明時遷想通過實實在在的貢獻,刷新自己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比山上那些劃水的混子強多了。 可惜,作者施耐庵沒打算重點刻畫時遷,給他安排了極簡風格的介紹:
對人物形象的描寫也只有短短的“鮮眼黑瘦漢子”六個字。我猜,施耐庵寫時遷,多半是因為劇情需要,后面有一些地下情報、敵后偵察的任務,總不能讓李逵兄弟去做吧。 張恨水曾評:
雖也是貶損,但有一定的道理。那些殺人越貨放火行兇的都成了好漢、滿口替天行道,其本質也不比雞鳴狗盜之徒高明多少。 【二】被梁山埋沒的王牌特工時遷自上山后,立下功勞不少,最主要的有三件:一是計盜雁翎甲,二是火燒翠云樓,三是攻打曾頭市。 01 計盜雁翎甲 呼延灼率軍征討梁山時,以連環馬沖陣,梁山無計可施。金錢豹子湯隆推薦表兄徐寧,稱他的鉤鐮槍可破連環馬。但徐寧怎肯上山?須盜取他的家傳之寶雁翎圈金甲,誘他上山。這項任務分配給時遷,他立功心切,說道:“只要有,就一定能拿來。” 時遷事先作了大量的偵查工作,先在徐寧家附近踩點,而后經過望風、埋藏、潛伏、換位、吹燈、盜甲、口技等一系列動作,體現出一名情報人員的過硬素質。他神不知鬼不覺地盜出寶甲,成功將徐寧騙上梁山。徐寧向梁山軍傳授鉤鐮槍法,果然大破連環馬。 02 火燒翠云樓 三打大名府時,時遷建議吳用:
同去的孔明孔亮兄弟扮乞丐漏洞百出,時遷迅速指出他們細皮嫩肉根本不像要飯的,趕緊躲一躲別讓人發現。而后,他獨自躲進翠云樓,按約定放火,造成城中恐慌,指引梁山軍發起總攻,攻破大名府。此役,時遷當是第一功臣。 03 攻打曾頭市 時遷奉命查探敵情,將曾頭市摸得一清二楚,還把史文恭所設陷阱全部探知。梁山假意議和,時遷又與李逵、樊瑞、項充、李袞一同到曾頭市作人質,“臨行時,吳用叫過時遷,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休得有誤。”看得出,時遷才是內應小隊的核心人物。后來,曾頭市中計夜襲梁山軍:
梁山軍里應外合,攻破曾頭市,時遷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 隨后梁山軍南征北戰,征討遼國時,他潛入薊州城,在寶嚴寺連放三把大火,燒得“老幼慌忙,兒啼女哭,大小逃生”。征討田虎時,他扮作北軍混入蓋州城為內應,放火燒毀草料場。征討方臘時,他由小路摸上獨松關放火,嚇得守將棄關而走,后又獨自摸上昱嶺關,放火放炮,虛張聲勢,嚇得龐萬春等人“魂不附體,動撣不得”,幫助盧俊義順利奪取關口。 時遷憑自己的“偷技”,為梁山軍的興旺作出了貢獻。盡管宋江等人只是利用他的一技之長,并沒有真心相待,但時遷很忠心很積極,因為他不是為自己偷,而是為梁山軍替天行道的事業,在隱蔽戰線頑強奮斗。 ![]() 【三】從《水滸傳》單飛后,人生成功逆襲時遷是《水滸傳》原創的人物,因其價值被嚴重低估,給了后人較大的二次創作空間。鼓上蚤的形象,在后來的傳奇、話本、曲藝等衍生作品中不斷變化、自我革新,最終成了神奇俠盜式的英雄人物。 01 明末清初的傳奇《偷甲記》:狗盜雞鳴,一般堪任 這本傳奇頗具代表性,后世的昆曲、京劇的腳本多是以它為藍本。與原著不同,時遷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認為自己的偷盜事出有因,并心存義氣:
詔安時,他不愿為官:“梁山罷戰爭,論英雄當自省。問平生何科何目,參何典讀何經?”雖自嘲沒文化,但矛頭直指世間用人之道。金錢豹子湯隆亦道:“狗盜雞鳴,一般堪任。盜跖合明簪,笑他們斯文冠冕空花錦。” 這里出現了對時遷人物價值判斷的轉變,認為只要有才能,雞鳴狗盜亦可委以重任,不比斯文之輩低下。 ![]() 02 清道光年間的子弟書《盜甲》:蜘蛛網上翻筋斗 本書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和適當的情節處理,將時遷塑造成一個身懷絕技、風趣機智的神偷俠盜式人物。 比如,先寫盜甲之難:
時遷主動請纓:
這明顯和原著中的安排任務不同,時遷也變得更加自信。宋江的態度也有變化:
可見,在宋江的眼中,時遷從原著中的“原是此等人”成了技藝精湛的高手。 ![]() 03 清末民初的揚州評話《后水滸》:梁山第一能人 道光、咸豐年間,水滸書目形成兩大較為規范的傳授體系,鄧光斗的鄧門水滸,宋金章的宋門水滸。后來,王少堂的王派水滸集二者所長,藝術再上新高,以120回本為底本,以林沖和魯智深為主線的是“前水滸”,以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為主線的是“中水滸”,其后部分是“后水滸”。 書中刻畫時遷的形象不惜筆墨,如,盜甲前在忠義堂表演走鼓,在鼓面上蹦縱躥跳,聲息全無,后右腳懸蹬,將巨石一分為二。梁山頭領們欽佩不已,吳用更是盛贊:
原著中哪有這種評價? 后水滸中的時遷智勇雙全,戰斗值大幅提升,甚至影響了整個梁山的命運。地宮盜玉牌舉重若輕,暗勘擂臺盜地雷瓦解蔡京陰謀,躍上擂臺賭彩巧勝任原,娃娃谷里除怪獸有勇有謀,連領盒飯的形式也由原著中的患絞腸痧病故,變成了葬身蛇腹救大軍的英雄事跡。 這些脫離原著、平空而起的傳奇情節,把時遷的形象提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表達了民眾對鼓上蚤的喜愛和推崇。 ![]() 04 上世紀80年代的北方評書《大鬧大名府》:貫穿全書的核心 袁闊成編演的評書,把時遷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鮮活,在北方評書中很具有代表性。在這部書里,時遷成了書膽人物,即貫穿全書的核心。 與原著不同,時遷以盜走國寶九龍杯的形式出場,以梁山好漢之名夜入皇宮,赴宴亮國寶,替燕青鳴冤,實際上卻將盧俊義裹攜上山,使得朝廷統治者感受到梁山的巨大威脅而采取行動,雙方矛盾由此激化。 所有人物關系隨盜取九龍杯而鏈接,時遷與梁山的關系也由此疏通,他的形象完成了從梁山末流的小偷到英雄能人的躍升。 ![]() 【四】結語研究鼓上蚤時遷的逆襲之路,大致有三點思考: 01 民間價值判斷的變化 原著對時遷價值和地位的嚴重低估,是基于其小偷的出身,是受道德偏見的遮蔽。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發自民間的價值判斷逐漸變化,不再糾結時遷小偷的職業底色,而是以實際功勛論英雄,這才有了曲藝作品中“梁山第一能人”之稱。 02 “俠盜”品格的魅力 《中國的俠》(劉若愚)書中有言:
俠盜是俠義精神的重要載體,他們勇敢、正義、挑戰權貴、敢于自我犧牲,深受普通民眾的歡迎。說明在封建時代,百姓在追求生活富足的同時,對社會的公平正義有著更多的期待。 ![]() 03 英雄形象的更新換代 高大全的英雄審美,長時間占據著傳統美學的主流,岳飛、關羽、武松、楊家將等等,都是如此。 但從明末清初開始流行的通俗文藝中,有一批另類英雄涌現出來,他們骨骼清奇、身懷絕技、機智過人,市井氣息更濃郁,一般都有行為或認知上的缺陷,如《三俠五義》的蔣平、《連環套》的朱光祖、《彭公案》的楊香武、《大八義》的趙華陽等等。 他們向傳統英雄發起沖擊,撕開臉譜,更像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涌現,對后世的文學作品創作,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