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南北極點和地球南北極點是同一個概念嗎?很多朋友可能會一下子答不出來,準確的說,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更不是互相重合,而且兩者還有很遠的距離。 地球南北極點地球南北極點就是地球自轉軸穿過地球時候和表面的交點,地球自轉軸的北極方向大致指向北極星附近(當前),大約有1°左右的夾角,而自轉軸南極方向則指向南十字座亮星連線和半人馬座的亮星連線垂線交點處,如果不是天文同好或者對星空比較熟悉的朋友的話,這個點還真不好找。 北極星就是小熊座勺柄末的那顆星,中文名字是搖光,北極星的位置是會變的,由于地球自轉軸的的擺動,未來1.2萬年后織女將成為新的北極星。 小北斗七星的各個天體和地球的距離,請注意哦,這些恒星在距離上并不在一個平面哦。 上圖中交叉點就是地軸南極指向的位置,如果不是非常熟悉天空的朋友,應該很難找到這個點,不過南邊有大小麥哲倫星云哦! 地磁南北極地磁南北極是地球內核液態流動金屬發電機效應產生磁極S(北極),N(南極),兩者和地球地軸南北極并不重合,地磁S(北極)在2016年,位于經緯度為86.4°N 166.3°W,并且它在不斷移動哦:
各位是不是發現地磁S是北極有些奇怪?因為S才會吸引磁鐵N極,因此N指向北方是因為地磁S極在北方,地磁N是南極也是因為N吸引磁鐵S極,是不是有點繞口令?但仔細理解下就釋然了。 請注意上圖中的地磁南北極和地理南北極哦,想明白就好了哈。 1600-2015年地磁北極位置變化圖,這個距離有點遠啊,跑得還挺快。 1600-1986年地磁南極地點變化 ,南極也一點都不遜色,似乎一直都在無規律移動。未來還有可能會飯轉,期間數百年可能地球將無磁場或者弱磁場。 站在地理北極或者南極時(自轉軸南北極),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一般我們在旋轉的建筑物上時,轉得再慢,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即可了解自身是否在轉動,比如下圖: 位于東方明珠電視塔267米旋轉餐廳,轉速為每小時一圈,盡管很慢,但只要設定一個地標,隔一段時間再觀察,存在位移那么我們可以判定自身轉動了,那么南北極點上的地球自轉能感覺出來嗎? 答案是不能,為什么呢? 因為所有的參照物都在隨地球轉動 當然您肯定會知道星星可以作為參考啊,因為星星是不動的,當然一點錯都沒有,但事實上當照片拍出來時卻會認為我們本身沒動,而是星星在轉動。 就如這幅星軌圖,樹木與山川都沒有位移,看起來確實是星星轉動了,素不知我們連著整個地球都在轉動,而星星遙遠,相對于我們卻是“紋絲不動”的。 當然最大的星星-太陽也是“不動”的,北極地區極晝時太陽在太空中的軌跡,我們一樣認為太陽在轉動,其實這也是地心說的由來,我們觀測到的所有天體都在繞地球轉。但有幾個現象無法解釋:
當然還有很多,但兩個案例足夠說明問題,地球并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地球在轉動,不僅公轉,還在自轉。如果要形容的話,我們被自身的感知器官給欺騙了,而且欺騙了上千年!從古希臘時代開始,一直到哥白尼時代才搞明白。 沒有參照物時,我們最高能適應的轉速是多少?因為我們有位置傳感器:眼睛和前庭器官,當兩者獲取的信息反差強烈或者位置劇烈變化時,我們就會感到不適,因此將轉速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很重要,大多數人在超過3rpm/min時會感到不適,最好的轉速是控制在1.5-2rpm/min以下,也就是每分鐘1.5圈到2圈。 現代離心力模擬的重力也是在這個參考意見指導下執行的,按此轉速,以0.5倍重力模擬要求時候,旋轉半徑達到220M左右的條件下,能模擬出0.5G的重力,人類工作還是比較舒服的。 不過地球是不會的達到這個轉速的,否則就不是人暈的問題了,而是地球早已散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