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一民謠的號召下,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聲勢浩大的紅巾軍起義爆發(fā)了,反元烽火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人們耳熟能詳?shù)闹煸啊㈥愑颜彽热顺跗诙际羌t巾軍將領(lǐng)。而在紅巾軍之外卻有一位獨樹一幟的義軍領(lǐng)袖,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創(chuàng)下一番基業(yè),這個人就是私鹽販子張士誠。張士誠與其說是爭霸天下的梟雄,更像是一個講義氣的江湖大哥,這是他迅速崛起又最終走向滅亡的關(guān)鍵,性格決定命運。 元末農(nóng)民起義 張士誠出生在東南沿海的泰州興化白駒場,家里世代以物流業(yè)為生,說白了就是劃船為官府運鹽的,從十歲開始就賺錢養(yǎng)家,靠出賣勞力補貼家用。元朝末年朝政敗壞,上有官府橫征暴斂、苛捐雜稅無數(shù),下有小吏士紳仗勢欺人、侵吞民財,張士誠和鄉(xiāng)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差,后來就干起了販私鹽的營生。 但販私鹽在古代是殺頭的罪名,張士誠還沒有任何背景,常常被當?shù)厥考澙账鳎坏禁}被搶走,人還被打了,張士誠暗懷不滿。同時白駒場鹽警依仗監(jiān)督鹽民的權(quán)力,常常克扣鹽民工資,還向鹽民勒索錢財;而張士誠為人仗義疏財,常常拿錢幫助這幫鹽民,慢慢的樹立了威信,鹽民們也就成了張士誠起家的班底。 張士誠像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受紅巾軍起義的鼓勵,張士誠和自己的兄弟聯(lián)絡(luò)了一幫鹽民共18人,歃血為盟,殺欺壓百姓的鹽警當投名狀,起兵反元,因為元朝對鐵器管理極嚴,張士誠等人只能用扁擔(dān)當武器,因此這次起義被稱為“十八條扁擔(dān)起義”。一方面是張士誠平時的名聲起了號召作用,另一方面是他們將從富戶、官府手中搶的錢糧分給當?shù)匕傩眨瑥埵空\的隊伍迅速壯大,攻下泰州、興化,又用詐降的方式偷襲高郵,建立“大周”,張士誠自稱“誠王”,此后攻占揚州,截斷京杭大運河南北水路運輸。 張士誠是所有反元義軍中第一個稱王的,槍打出頭鳥,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元朝丞相脫脫率百萬大軍圍攻高郵。所有人都以為張士誠死定了,誰知元朝自廢武功,因為高層斗爭解除脫脫兵權(quán)并將其毒死,臨陣換將造成百萬大軍崩潰,張士誠神奇的獲勝了,還收編了大批潰兵,實力和名望大漲。此后張士誠軍攻陷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不斷擴大地盤,到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勢力地盤縱橫兩千余里,麾下兵馬數(shù)十萬,雄霸東南,成為元末群雄中最富有的一位。 張士誠劇照 張士誠本身是底層出身,對于元朝末年民眾生活的辛苦非常了解,再加上地盤處在東南沿海,從鹽業(yè)和海外貿(mào)易中獲取暴利,因此張士誠對治下百姓是真好,不但取消了各種苛捐雜稅,還給民眾分田地、分財物、農(nóng)稅能免則免,各地流民紛紛來投。 得民心可以說是張士誠立身的根本,不論是元朝百萬大軍圍高郵,還是朱元璋攻滅張士誠的平江戰(zhàn)役,張士誠能夠長時間困守孤城,就是因為當?shù)厝说闹С帧V煸耙唤y(tǒng)天下后,平江(蘇州)地區(qū)的稅收占明朝收入的十分之一,就是因為朱元璋惱恨當?shù)厝酥С謴埵空\,收取重稅給予懲罰,《國榷》上記載“上惡吳民殉守張士誠,故重其科 ”。 作為一個君主,對民眾好是對的,但對屬下好有時就是錯的,特別是不講原則的好。張士誠為人講義氣,發(fā)家后樂于和屬下分享富貴,到了賞罰不分的地步。平時張士誠就是各種賞賜屬下,田地、豪宅,曾經(jīng)的苦兄弟都成了大富豪;而這幫人打了敗仗、犯了錯,張士誠也不懲罰,依然讓他們擔(dān)當重任,弄到最后張士誠手下成了一幫沒有斗志的咸魚,都不愿意拼命了。 一個勢力要保持戰(zhàn)斗力,都要依靠嚴格的賞罰制度,是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恩大成仇,光靠施恩去籠絡(luò)屬下,最后大家會將任何賞賜當成自己應(yīng)得的,索取更多。張士誠就遇到了這個問題,他對屬下太好,以至于完全沒有上位者的威嚴,手下將帥們對于他的命令是各種敷衍,不給好處不做事,給了好處也不用心做事,最終看似龐大的張士誠勢力迅速在朱元璋打擊下崩潰了。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張士誠兵敗被俘,面對朱元璋的招攬拒不投降,在被押解到應(yīng)天府當夜,自殺身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