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被廢除死后,玄宗有意立武惠妃為后。開元十四年春天,玄宗鄭重提出立后的打算。朝中立刻有人上書諫阻,稱武氏家族中有李唐宗室不共戴天 的仇人,武惠妃絕沒有資格做大唐的國母;玄宗考慮到這種看法恐怕也是多數朝官的意見,所以立后的事從此沒有再提。 武惠妃盡管得不到皇后的名分,但她在宮里卻享受著皇后的待遇。她的兒子李瑁去年從寧王府接回宮里,封為壽王,因為他是玄宗皇帝的第十八子,所以宮里人都叫他“十八郎”。在所有的皇子當中,玄宗對這十八郎最為鐘愛;武惠妃看在眼里,心中便又有了奪儲的欲念。 吏部侍郎李林甫,一向非常喜歡結交宮里那些得勢的宦官和得寵的妃嬪。皇帝對壽王的偏心,早已引起他的注意,于是,他托內侍轉告武惠妃說,他本人樂于盡全力關照壽王。聰穎的武惠妃聽到這個口信后,自然領悟了李林甫此言的暗示,于是十分放心地把奪儲的希望寄托在這個甘愿效命于她的朝官身上。顯然是得力于武惠妃的美言,李林甫很快被連連擢升;并且在開元二十二年,當上了宰相。 開元二十四年秋,太子李瑛和他的兩個弟弟李瑤和李瑪,在宮里飲酒敘舊,說起他們的母親趙麗妃、皇甫德儀和劉才人的遭際,頗有些怨憤之辭。 由于這三位皇子一向十分友愛,又都很有才學,所以他們的舉動容易惹人注目,壽王胞妹咸宜公主的丈夫楊洞早就盯上了他們的行蹤。 三位皇子私下里的閑話很快就被駙馬都尉楊泅探聽到了,他立即把這事稟告給武惠妃,武惠妃聽后使跑到玄宗面前哭訴,說太子私自結黨,企圖陷害她和壽王母子,甚至還指斥圣上。玄宗一聽,勃然大怒,當即召宰相入宮,商討廢太子及二王之事。宰相張九齡據理陳辭,反對廢儲;老奸巨猾的李林甫當場沒有表態, 事后通過玄宗身邊的內侍轉達了他的意思,告訴玄宗說:“這是主上的家事, 何必問外人!” 武惠妃得知由于張九齡的諫阻,皇帝沒能對廢儲之事做出最后的決定, 于是便私自派宮奴牛貴兒岀宮,驅車到修政坊張宅去見張九齡,向他許諾說,如果成全此事則可久居相位。張九齡當場將牛貴兒叱退,隨后又把他聽說的話一一稟告玄宗皇帝。玄宗考慮再三,暫時不再堅持廢儲。 第二年春天,李林甫已升任朝中頁席宰相,廢儲之事重又被提起。楊洞奏稱三皇子與太子妃之兄薛鋪同謀暗害壽王。玄宗仍舊像去年一樣,召集宰相討論如何處置這幾位皇子。這一次,李林甫不用再通過內侍來表明自己的 態度了,但他仍然只說了句“此乃陛下家事,為臣不宜干預”,便不再多說。結果廢儲之事便因這簡短的一句話而決定下來。 不久,宮中宣制,三位皇子同時被廢為庶人;隨后和薛鋪一道被賜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