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連接著腦袋和身體,遍布血管神經,也是全身經絡的貫穿之處。 脖子一轉就咔咔響,肩膀酸?后背痛?頭疼?突然起身頭暈眼花?莫名其妙就落枕了……醫生提示,你很有可能是頸椎出了問題。 萬病之源——頸椎頸椎,連接著腦袋和身體,遍布血管神經;密集分布的淋巴結是人體排毒的重要通道。 從中醫的角度看,頸部是全身經絡的貫穿之處,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及三焦經等5條重要經絡都從這里經過;頸椎后面的風池、風府、大椎等穴位,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 由頸椎受損導致的病癥,可能體現在全身各個部位。醫生指出,70%的頭痛都是由頸椎受壓迫產生的。頸椎病有8個潛伏癥狀,別再以為只是脖子痛了! 1.吞咽不暢:進食時出現吞咽不暢、異物感等癥狀。 2.腹脹便秘:胃腸道蠕動減慢,會出現腹脹、便秘等不適的癥狀。 3.視力障礙: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不等大,甚至視野縮小、視力銳減。 4.經常落枕:對枕頭、床等睡眠環境要求非常高,稍不注意就特別容易落枕。 5.脖子彈響:總覺得脖子有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不自覺地想轉脖子,并發出“嘎嘎”的響聲后才感覺舒服。 ? 6.血壓升高:突然血壓升高,吃了降壓藥也控制不好。 7.心跳過速:轉頭、扭脖子時,會感覺心跳明顯加速,甚至出現胸悶等不適。 8.眩暈、猝倒: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在轉頭、改變體位時突然跌倒。 頸椎病引起的原因1.不良姿勢 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 2.玩手機的低頭一族 有調查顯示,低頭刷手機,頸部肌肉要承受25kg以上重量。長期如此,頸部會疼痛僵硬,出現“手機脖”,這也是頸椎病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的重要原因。 3.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 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4.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增長,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的可能性也會更大,國外統計40—50歲有退變者占25%,55歲以上有退變者占85.5%。這也是為什么中、老年人群中患頸椎病的較多。 頸椎自查:你的頸椎還好嗎?《黃帝內經》說“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真正傷害到頸椎的不是低頭或是仰頭,而是“久”——過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肌肉過度緊張,產生靜態損傷,進而形成頸椎病。 通過下面的“頸椎自查表”,可以快速判斷自己頸椎的狀況。 頸椎自查表 1級:抬頭看向天花板,脖子酸痛、僵硬感; 2級:肩膀、后背也有明顯的酸痛感; 3級:睡覺容易落枕,醒后脖子活動受限; 4級:牽連至胳膊,感覺疼痛、麻木;視力模糊(建議去醫院檢查); 5級:走路很難走直線(急需就醫)。 第1級較為常見,到第2、3級時,就需要進行有意識的保健,讓已經受損的頸椎恢復健康。 8招輕松遠離頸椎病下面介紹8個小妙招,不用專門找時間運動,坐在辦公室也能輕輕松松就能讓頸椎得到有效的鍛煉,遠離頸椎病。 1.下巴寫“鳳”子 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之后,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左右活動一下脖子;或是把下巴當筆尖,在空中寫“鳳”字,都可以放松頸椎。但動作要緩慢,以免傷到脖子兩側韌帶。 2.左顧右盼 保持肩以下部位不動,頭向左轉90°,保持3秒,再向右轉,保持3秒。做兩個8拍。 3.仰頭望掌 雙手十指交叉,手心朝上舉過頭頂,仰頭看向手背保持5秒。 4.頭手相抗 雙手交叉緊貼頸后,用力頂頭頸,頭頸向后用力,相互抵抗5次。 5.頸項爭力 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手臂放在胸前,手掌立起向左平行推出。同時頭部向右看,保持幾秒鐘,再換左右手。 6.桌邊敲“后溪穴” 敲后溪穴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如果脖子感覺不舒服,可以在桌子邊敲打手部外側的后溪穴,促進頸部血液流通。 7.睡前“小燕飛” 俯臥在床上,雙臂和雙腿同時慢慢向上抬起,根據個人身體情況做到極限即可;頭部后仰,感受到背部肌肉收縮,讓胸腹部支撐身體,穩定呼吸,堅持5到10秒后回歸原位,放松肌肉,休息2~3秒,重復數次。 這個動作不僅可以增加頸部肌肉的韌性,對脊椎也有保養矯正作用。 8.“滾”出好脊椎 如果已經出現站姿歪斜、輕微駝背,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做“滾背”運動:平躺在床上、雙手抱緊小腿、抬頭收腹,在床上前后滾動,按摩脊椎。 適度即可,重在堅持。切記不要在過硬或過軟的床上做,以免傷到脊椎。 以上8個動作,簡單易學,就算在上班也能輕松練習,為了有一個好的頸椎,趕快練起來吧~ |
|
來自: 樂逍遙gcxohw7o > 《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