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之篇——后天脾與先天腎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與腎的關系是后天與先天的關系。后天與先天是相互資助,相互促進的。脾與腎在生理上的關系主要反映在先后天相互資生和水液代謝方面。 中醫所講的脾,并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腎四臟,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中醫所講的脾,并不是西醫解剖學中的脾臟,而是概括了胃、小腸、大腸等器官的綜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腎四臟,也都不是西醫解剖學所說的心臟、肝臟、肺臟、腎臟,而是指中醫學中的心火系統、肝木系統、肺金系統、腎水系統)。 歷代醫家均非常重視脾胃的養生作用。 《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系,過思則傷脾。 中醫有一個了解人體氣血盛衰狀況的小竅門,就是觀察口唇的色澤。因為脾開竅于口,口唇的色澤代表了氣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澤蒼白或者暗淡無色,就表明脾氣不足,制造出的氣血不足,這個人多半是氣血虧虛。脾胃系統的異常,常表現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脹、惡心、嘔吐、打嗝、燒心、腹瀉便秘、胃炎、胃腸潰瘍等癥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癥狀的有無,來判斷脾胃功能是否良好。 脾土系統,能夠調養、補益脾胃之氣。飲食上應多吃黃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黃豆等都是滋養脾胃的佳品。 在我們身體里面也蘊藏著調養脾胃的力量。如民間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雞”的說法,也就是說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靜蹲來強健脾胃系 。在中藥養生中,靈芝、人參、納豆、白術、茯苓獐寶都是益氣健脾的良藥。 《黃帝內經》認為腎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為生命的發動機,故古代醫家又稱腎為“先天之本”。 腎藏精主生殖系統,如果生殖系統出現問題,比如說出現前列腺肥大,就說明腎的精氣不足了,要趕快補充精氣。 老百姓常說“耳大有福”,背后的原理就是腎開竅于耳,腎氣充足則耳大。經常耳鳴或者聽力下降的人,就是表明是腎氣不夠用了。 什么是腎主骨?中醫認為,人的骨骼是否強健,是由腎精氣盈虧所決定。骨質疏松的人要補養腎的精氣。人散步的時候會有很多生理反應,其中一個反應就是滿口生津。這代表你的腎氣、腎精得到補充了,因為在五行學說里面唾液歸屬于腎水。所以腎陰虛的人口里會經常干,缺少唾液,這就是腎精不足了。腎精氣不足。常有腰膝酸軟、手腳冷、體虛乏力、耳鳴、脫發、牙齒松動、骨質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腎虧、更年期綜合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