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7日,農歷為九月九日,為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歷史上有重陽節登高、插茱萸、賞菊、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民俗。本文分析這些習俗的養生學意義。 一、重陽節的來歷 之所以把九月初九日稱為重陽節,其中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亦與中醫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則,中國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且為最大的陽數,稱為“老陽”。九月初九,日月皆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也叫“重九”。 二則,上為陽,天為陽,清又為陽。此時天最高,最清,意味著陽的狀態最旺。且《內經》云“積陽為天”,天有九重,亦稱為重陽。 三則,有學者認為,重陽之名,實際上是天象的反應。龍尾星在夏歷九月十日前后出現,此時日月并出,除月亮外,天上還有龍尾星、天策星、鶉火星、啟明星,均與太陽相重,同時出現在天空,所以稱之為重陽。 其實,從星相和中醫理論去推演,其結論是一樣的,這也充分地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醫)是符合天文規律的。也就是說,古人仰觀俯察,文化與天文本來就是一體的,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文化。以民俗與養生為例,包括24節氣、二月二龍抬頭等等,都是有天文背景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我的博客搜索此篇:《話說“二月二,龍抬頭”》。 四則,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古人把重陽節稱為老人節。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文化與現代節慶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由此看來,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重陽佳節 重陽佳節 0 二、養生思路 從中醫來分析,重陽節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此時天地之氣機變化劇烈,由夏季的長旺轉為秋季的收斂,人氣亦應之。《內經》講“秋冬養陰”,就是說秋冬時節要注重將體內的氣血、津液、正氣等都收藏起來,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的規律,從而為來年春天的陽氣生發打好基礎。所以,重陽時節養生,當重視兩個原則,一則收斂陽氣;二則養好陰精。 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 一則,時逢重陽,一定要調養氣血。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當然要養好脾胃; 二則,養肺。秋季由肺當令,肺應于金,主收斂,養肺即是讓人體順應天地的氣機,把陽氣收斂下來; 三則,舒暢心神。肺在志為悲,當宣暢肺氣,使之升降有度,防止氣機郁滯。重陽節登高、賞秋等習俗正適合舒散郁結之氣; 四則,保暖避寒。重陽時節,天氣由涼轉冷,不可盲目秋凍,以免傷寒,導致疾病。尤其是頭部、腹部和足部不能凍。 0 三、重陽登高 關于九九重陽節登高的原因,可做如此分析: 一則,陰陽學家認為,“物不可極,極則反”。重陽為陽數盛壯之極,應是由陽極返回的起點,因此,重陽之后,陽極則陰生。此時應登高,多接天氣。 二則,九為陽數之極,重陽節月與日皆為九。正逢金秋時節,天地之間陽氣斂降。此時登高遠眺,可使機體感受肅殺斂降之氣機,以助陽氣斂降歸根。 三則,重陽正值暮秋時節,冷風乍起,氣候轉涼,草木凋零,季節的冷暖轉變明顯。可以說,重陽節是生活中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此時氣候乍然寒冷,人們難以適應,容易感受寒邪而患病。但秋高氣爽,陽光高照,高阜之處空氣清新,若能在明媚的陽光下登高,既可強身健體,又能延年益壽。 四則,秋風蕭瑟,秋氣肅殺,黃葉飄零,容易讓人產生悲傷。悲為陽氣不舒暢,為陰,若陽氣健旺,則秋悲自散。重陽節天高氣爽,若能與家人、朋友、同學、同事一起到大自然中登高望遠,本身是一個愉悅身心、舒放心靈的過程,可以曠心怡神,抗衡悲秋的負面情緒。 0 四、佩茱萸, 飲茱萸酒 重陽節為什么要佩吳茱萸,或喝吳茱萸酒呢? 一則,吳茱萸味辛性溫而散,入肝、脾、胃、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養護脾胃之功效,對嘔吐吞酸、腹痛瀉痢均有奇效,尤其對虛寒性胃痛等疾病療效顯著。重陽節在秋冬交替之際,是疾病容易流行之時。用吳茱萸可以興奮人體陽氣,陽旺則陰邪自退,能預防疾病。 二則,吳茱萸能祛逐陰邪,使人逢兇化吉。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因為陽極陰生,陽為吉,則陰為兇。而吳茱萸即是“辟邪翁”,有興陽避邪之功。 三則,佩戴吳茱萸香囊,其香氣撲鼻,既能清爽神志,又可驅蟲避邪。從吳茱萸的植物特性來看,此物有較濃的辛辣之味,能除膻腥之氣,故古人認為佩戴此物能夠避邪。 制作茱萸香囊的方法:選用單面絨布或綢緞等布面材料做香囊囊體,按吳茱萸30克、冰片6克、白菊花15克、蒼術12克、藿香20克、艾葉15克、白芷10克、甘松12克、丁香12克配方,把中藥研成細末,裝入囊袋后縫合即成。香囊應精巧細致,方便隨身攜帶。 現代研究表明,吳茱萸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吳茱萸烯、羅勒烯、吳茱萸內酯等,還含有多種生物堿,有鎮痛、升高體溫、降壓、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調節子宮興奮性、抗腫瘤、抗炎等作用。臨床也發現,吳茱萸與醋調和外敷涌泉穴,對高血壓、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潰瘍等病有較好的療效。 0 五、賞菊花, 飲菊花酒 古人逢重陽節要賞菊花。我們熟識的晉代詩人陶淵明對菊花尤為鐘情,其詩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謂賞菊的經典。自陶淵明之后,陶醉于菊花盛開的田園之中,成為文人雅士的一種時尚。王勃的“九月重陽節,開門見菊花”、“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寒雁一向南去遠,游人幾度菊花叢”,以及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都描寫了古人重陽賞菊的情景。 一則,菊花為秋季之花,農歷九月盛開,是九月的物候。且菊花被譽為“花之君子”,秋令時節菊花芬芳爭艷,清芳幽香,畫意無限,賞菊能令人精神清爽而振奮。 二則,菊花既是可賞之花,亦是臨床常用的中藥。菊花味甘性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的功效。秋天氣候干燥,最容易損傷肺津及人體津液。菊花味甘質潤,歸肝肺二經,有滋陰養肺、柔肝緩急、減緩肝陽上亢及肝氣不疏引起的眼干、口苦、頭痛及預防血壓升高等作用。 菊花酒由菊花的莖葉和雜黍釀造而成,其味清涼甜美,能順暢陽氣、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陶淵明說:“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 若不想飲酒,亦可趁重陽節喝菊花茶,一樣可以養肺潤燥,清爽頭目。具體做法為:白菊花五六朵,以少許冰糖沖泡成300-400毫升,隨意飲用。血糖高者可不用冰糖。 三則,菊花象征正直、吉祥、長壽,與老人節其義互通。 四則,西晉周處《風土記》載:“漢俗九日飲菊花酒,以袚除不祥。”菊花盛開,其氣清香。酒性辛溫,宣暢陽氣。飲菊花酒能讓人清陽上升,陽氣健旺,古人認為有助于逢兇化吉。 0 六、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用秋季當季產的水果及花瓣制成的點心。吃當令而生的蔬果花朵,有助于讓人跟上天地陰陽變化的節奏,當然有益于健康。況且,重陽糕還有益氣養血、預防疾病的功效。 重陽糕的制作方法:糙米50克、薏仁30克、小米10克、花生20克、陳皮少許。以上配方一起蒸熟拌勻,按壓成長條形狀后切成塊狀,以新鮮菊花瓣少許點綴,即是潤肺開胃的重陽糕。 綜上所述,重陽節不但是一個有意義的民俗節日,還有著深刻的中醫學淵源。今時我們歡慶重陽節,祓除不祥的寓意逐漸減弱,而祈求平安,健康長壽,思親念親的意味卻越來越濃,且亦體現出尊老敬老的主題。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