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初,大家都會給自己立下新年目標,最常見的就是讀書、健身、旅游,還有85天2019年就過完了,這些計劃我們完成了幾項呢?曾經在網上看有朋友抱怨,看別人一年50本書,輕輕松松讀完,自己也下定決心好好讀書,結果翻開兩頁就放在一旁讓其落灰。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讀書這個話題,如何讓自己更有效的讀書呢?首先我們要弄清為什么讀書。 為什么讀書?李嘉誠,作為連書續多年的華人首富,被稱為“一本行走的書”,巴菲特曾經說過,“我的工作就是閱讀,讀一切可讀之物”。 為什么成功人士工作再忙也要讀書? 1.讀書可以不斷的積累知識,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國家圖館館長韓永進說:“讀書的最高境界,把它作為人生的境界,作為人生的一部分。當人們生理需要吃飯,當人們精神饑渴的時候,那么就需要讀書、學習。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那么多次民族、國家的磨難,不斷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我們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脈絡。我們幾千年綿延不斷的精神特質、精神追求是通過歷史的典籍傳承下來的,典籍是用文字書寫下來的,我們要使文明傳承下去,要使文明在當今社會發揚光大,就只有讀書。了解古人的思想、智慧,那么才能很好的把文化傳承下去。” 2. 讀書可以讓開闊視野,提升自己 宋代文豪蘇軾曾經說出讀書的妙用,它可以使困窘貧寒的人變得高貴優雅,因為其美質內在,閃爍光華:“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3. 讀書可以挖掘我們自身的潛能 曾經看到過一則令人驚嘆的數據:猶太人他們拿走了38% 的美國國家科學獎、27% 的菲爾茲獎、27% 的圖靈獎、42% 的諾依曼獎;以及 1/3 以上的普利策獎和 1/3 以上的奧斯卡獎。在其它頂級國際科學獎項中,這個比例甚至更高。 這就不得不說到猶太人有一條代代相傳的訓誡:當你處于窮困潦倒的境地,不得不變賣余物以維持生活的時候,你首先應該賣的是金子、寶石、土地和房屋;而你家中所擁有的書籍,則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變賣。 4. 讀書可以促使我們思考,鍛煉我們的大腦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頓能被蘋果砸中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是因為是已經讀過很多書,通過思考的出來的結論。 5. 書籍可以充當我們生活的“預防針” 對于那些有可能導致社會崩壞的“不好的事情”和“黑暗面”我們只有了解它、面對它、才能使得我們更加強大。 在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在小說中的國家的人民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監控,被獨裁者通過電幕(一種電視機與攝像頭的結合體)監控著所有人的影像和聲音。 作者描繪的世界過去的歷史可以隨意篡改、人們不允許有自己的思想。 這部《一九四八》在2013年的美國最為真實的一幕上演了,在愛德華·斯諾登曝光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聽事件后,這部小說被人們頻繁提起,這部小說正是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 有人可能會說,我已經知道讀書的好處了,但是總是有不讀書的理由,比如沒有時間,不知道讀什么等等,別急,下面就來給大家支幾招。 無法讀書的理由1.沒有時間讀書。 “因為工作忙/照顧寶寶/拖延癥犯了......即便買了書,也大多只讀一半就放棄了。” 相信被這種問題困擾的朋友也不少,那么如何如何平衡時間呢? 答案是:采取進攻的讀書方式 什么是進攻的讀書方式呢?打個比方,好比今天特別想吃麻辣燙,那么中午點外賣的時候就會選擇麻辣燙而不是麻辣拌。在工作繁忙的時候,選擇自己最需要閱讀的書籍,爭分奪秒地閱讀,并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量。 2. 讀哪本書才好 不知道讀什么書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去看看書店展架上擺放的暢銷書或者看看當當網、亞馬遜網站上的暢銷書,但有時候暢銷書并不都符合我們自己的口味,拆開包裝,讀了2頁,覺得枯燥乏味,就隨手一丟。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是:提升對自己需要的書的靈敏度。 看作家是否和自己的興趣相投,《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的作者赤羽雄二說:“如果作家在作品這種展現的內容與我的意識、所處環境以及當前覺得困擾的事情有相似之處,那么這位作家對我來說就是一位好作家”。這位作家的作品就會打動他甚至引發他的意識和行動的改變。 3. 克服拖延癥 如何養成讀書的習慣,克服拖延癥呢?不妨嘗試一下微習慣策略。微習慣顧名思義就是特別小的習慣。比如我們一想到晚上要讀一本書,大腦就提出了抗議,內心開始抵觸,但是如果一個晚上只讀2頁書呢?因為目標太小輕輕松松完成,運用少量的意志力來做一件事情,讓我們不會有機會體驗為完成目標的消極情緒。 4. 讀書無法專注 在高速發展的時代里,我們每天淹沒在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生成的海量數據中,我們難以集中注意力這一點并不奇怪,研究表明,讓我們獲得額外專注力的事物是體育鍛煉,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良好的鍛煉都能幫助我們提升專注力。 攻克了不讀書的種種理由,讀了書我們都希望能短時間內牢記書中內容的,那么如何操作呢?“集中閱讀法”來幫你。 “集中閱讀法”1. 一次只讀一本書 我曾經同時讀過3本書,可以說是非常“喜新厭舊”了,然后這樣讀書有個弊端,就是經常忘記上一本的情節,還要復讀,這樣很浪費時間。 長時間讀不完一本書,對自己也一種壓力,心里總是想著,同時有有點抗拒,就不如踏踏實實的一次只讀一本書,改變閱讀的觀念,不要“喜新厭舊”。 2. 買書后立刻開始閱讀 我們當時選擇書籍的時候,心里肯定對這本書有所期待,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再拿起來的時候可能閱讀需求就有所變化,對之前書籍的興趣也會喪失。這樣下去堆積的書籍就會越來越多。 買后立即閱讀,熱情和興趣不會打折扣,這樣才不會讓家里的書籍越囤越多。 3. 不在閱讀的時候記筆記 在閱讀的時候做筆記不僅會打斷看書的思路,還會延長讀書的時間,因為做筆記真的是件很耗時的工作。我們可以在書上用馬克筆畫記號代替筆記,如果是電子書也可以做個標記。把握書中的主旨更為重要。 4. 讀完書立刻記筆記 (1) 把想法寫在紙上,不需要書面化 因為整理筆記是用自己的話來整合書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只需自己看懂理解就行,不用太書面化。 (2) 用一分鐘的時間寫完要點 經常規定時間內快速寫文章就會慢慢適應這個節奏, (3) 3個月、6個月后再回顧筆記 不僅能因為讀了很多書而自豪還能通過筆記重溫知識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為什么讀書、無法讀書的理由以及集中閱讀法,希望我們都能從閱讀中獲取能量,熱愛閱讀,共勉之。 參考書籍:《大腦健身房》安德斯·漢森《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赤羽雄二《微習慣》斯蒂芬·蓋斯《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茂木健一郎 |
|
來自: wenxuefeng360 >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