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面條,你的記憶是怎樣的? 小時候過生日,并沒有什么禮物,早晨揉著惺忪的睡眼, 心里默默許愿——想要一個大而艷麗的奶油蛋糕,有卡通花仙子造型的那種,奶油花綴滿蛋糕,最好還有巧克力寫的名字。 這當然都是幻想,餐廳桌上,等著我的,是一碗冒著熱氣紅湯面。所謂紅湯,就是加了豬油的醬油湯,這是我平日的早餐。彰顯著生日意義的,是紅湯面里臥著的那兩個雞蛋。 ![]() 攝影:顧名思 還不如吃小浣熊干脆面!有一個時間段,我們著了魔一樣地吃這種并不健康的方便食品——為了集齊卡片,一包一包吃著。下午,太陽漸漸西斜,老師在課上講什么,完全聽不進去,對我們來說,現(xiàn)在是干脆面時間。拿出一包來,小心翼翼捏碎了,不能被老師聽到響聲,然后撒進調(diào)料,搖一搖,讓每一點面碎都沾上那來歷不明的鮮和咸。食指中指和拇指,時不時抓一小撮放進嘴里,那種味道,一輩子也忘不了。 吃過最豪華的一餐面,是在杭州。中學畢業(yè),媽媽帶我去旅行。奎元館還是樓外樓,已經(jīng)不記得了。印象深刻的是,太貴了,所以媽媽只買了一碗,我們兩個人分著吃。 在面湯的氤氳熱氣里,飄著若有若無的鮮香——當然是螃蟹。蟹黃確實是現(xiàn)拆的,因為吃得出細碎的殼子,卡在牙縫里, 過了好久,忽然脫落了,悵然若失。但那種螃蟹的腥香卻保留在舌尖,一個下午,無論是龍井茶還是桂花藕粉,都沒有沖淡。 長大后,吃過的面條已經(jīng)不計其數(shù),在香港街頭老街坊帶著去的細蓉、蘇州巷陌的花樣澆頭、西北大風吹著的豪邁牛肉拉面……一百種面條,有一百種滋味,背后也有一百種故事。飽妹搜遍大江南北,粗略找了24款讓人欲罷不能的面。 里面有沒有你的那一碗? 蘭州拉面 ![]() 蘭州拉面 在蘭州,人們把牛肉拉面稱為“牛大碗”,講究的是一清(清湯)、二白(蘿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油潑紅辣椒)、五黃(面條黃亮)。 重慶小面 ![]() 重慶小面 重慶小面的靈魂其實是油辣子,這也是每家每戶的秘密,分寸全在掌勺的師傅。面條煮沸后過冷斷白,裹著紅油滑下喉嚨,滿腔火辣。 延邊冷面 ![]() 延邊冷面 延邊朝鮮族人的做法,冷面牛肉湯要求清澈,必須撇去浮油。由蕎麥粉、面粉和淀粉做成的面條煮熟放涼后,澆上香油、胡椒面和辣椒。 貴州腸旺面 ![]() 貴州腸旺面 貴州人的驕傲。腸旺面的關(guān)鍵是肥腸和血旺。肥腸越肥越好,血旺越鮮越棒,豬糟頭肉或五花肉制成的脆臊是靈魂,想想就要流口水。 武漢熱干面 ![]() 武漢熱干面 熱干面一定要趁熱吃!堿水面煮到七八成熟,過冷過油是為“撣面”,再稍燙一下拌著芝麻醬和醋,就著辣蘿卜吃相當開胃。 山東伊府面 ![]() 山東伊府面 這是一份做法精細的面條,由精面粉和蛋漿做成的雞蛋面,先油炸,再在肉湯中熬煮至七八分熟,然后二次油炸,最后澆上炒菜。 宜賓燃面 ![]() 宜賓燃面 傳說燃面舊稱“油條面”,后因油重無水,引火即燃而得了“燃面”之名。粗海椒面制的紅油噴香,把面條沾染得艷麗,此時宜輕撒花椒和芽菜提味。 河南燴面 ![]() 河南燴面 一碗有誠意的河南燴面,面湯就要足夠華麗。嫩羊肉和劈開的羊骨一起燉煮,熬到湯色渾白才算合格。除了好湯打底,粉條、海帶、千張絲也是標配。 開封鯉魚焙面 ![]() 開封鯉魚焙面 鯉魚焙面是將“糖醋熘魚”和“焙面”合二為一。炸到酥脆的焙面覆蓋著酸甜的鯉魚,一筷子下去,“先食龍肉,后食龍須”,汁水淋漓,鮮美非常。 四川擔擔面 ![]() 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最早是小攤販用擔挑著沿街叫賣的面,因此不帶面湯,而是拌著豬肉末、蔥花、花生碎等食用,一定要加芽菜提鮮,紅油提味。 陜西褲帶面 ![]() 陜西褲帶面 褲帶面是手搟出來的,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厚薄不一,嚼勁十足。拌過辣子,澆上熱油,就是一碗油潑辣子褲帶面。 鎮(zhèn)江鍋蓋面 ![]() 鎮(zhèn)江鍋蓋面 面鍋里煮鍋蓋是鎮(zhèn)江的一大特色。鍋蓋面用的是“跳面”,即用竹竿壓制而成的堿面,因煮面時要在鍋上置一個老杉木小鍋而得名。 杭州片兒川 ![]() 杭州片兒川 杭州的傳統(tǒng)湯面。澆頭由雪菜、冬筍、瘦肉絲組成,吃的就是雪菜和冬筍的鮮味。受季節(jié)限制,冬筍常由別的筍或者茭白替代。 杭州蝦爆鱔面 ![]() 杭州蝦爆鱔面 杭州奎元館的名食。燒法講究,鱔魚現(xiàn)殺,去骨切片,蝦仁也要現(xiàn)剝,二者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并以鱔汁煮面,湯濃面柔。 昆山奧灶面 ![]() 昆山奧灶面 面湯由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黏液煎煮而得。最受歡迎的澆頭是青魚制作的爆魚和鹵鴨。有“三燙”的說法,即面燙、湯燙、碗燙。 太和羊肉板面 ![]() 太和羊肉板面 搟面時,要把面條在案板上幾經(jīng)摔打,因此得名“板面”。鹵子是關(guān)鍵,用料包括茴香、花椒、桂皮、面醬、食鹽、紅辣椒、羊油和羊肉等。 濰坊雞鴨和樂 ![]() 濰坊雞鴨和樂 因面鹵中有大量雞鴨肉,因而得名“雞鴨和樂”。小麥做成的面條用和樂床子壓入老田雞、鴨共煮的湯內(nèi),撈出后佐以雞鴨肉、辣椒油等做成的鹵子。 上海蔥油拌面 ![]() 上海蔥油拌面 蔥油拌面,重頭戲當然在蔥油。蔥油的火候最重要,既要逼出蔥香又不能有絲毫焦糊,醬油的選擇也很重要,一點開洋,這是點睛之筆。 青海羊腸面 ![]() 青海羊腸面 青海出好羊,無論羊肉羊雜,只用清水加姜片煮一煮都好吃。羊腸面匯羊雜與灌腸于一碗,腸肥粉白,蓋蒜泥,投陳醋,淋上紅油辣子,冷熱皆宜。 度小月?lián)忻?/strong> ![]() 度小月?lián)忻?/p> 捕魚淡季,漁人擺攤賣面,以度過清淡的“小月”。擔仔面好吃與否,肉臊中的蒜蔥酥必不可少,而骨湯里不可或缺的是蝦殼和蝦頭。 廈門沙茶面 ![]() 廈門沙茶面 沙茶面代表著中西合璧,沙茶醬來自南洋,堿水油面則為廈門本地土產(chǎn)。可以任性地加上魷魚、腰花、豬肝、鴨腎、大小腸、糯米血、炸豆腐…… 港式車仔面 ![]() 港式車仔面 車仔面生于手推車,木車里放著煮面的鍋和煮物格,分別裝著魚蛋、牛肉丸、豆腐皮、豬紅、蘿卜等平價菜色,供客人自行選擇搭配。 新疆艾面 ![]() 新疆艾面 艾面有一種特殊的香氣,這是因為人們把艾草和入面中,面形晶亮碧綠。吃時澆上油潑蒜泥、油潑辣子和雞蛋,還有醋鹵,筋道又滑溜。 廣西老友面 ![]() 廣西老友面 傳說為病中老友而煮,可以“面到病除”。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和酸筍配上肉末,想想都能聞到那濃郁而霸道的香味,胃口一開,病就好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