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閱讀育兒好文哦】 很多時候,別看小孩子年紀小小的,心里卻是蠻敏感的,并不像成人所認為的那樣,年紀小就不懂事。有位寶媽就分享了這么一件事,講到鄰居家有一位3歲大的女童,有好一陣子就是睡不安穩,常常會吵著、念著說家里的陽臺上有鬼,起初家里的大人認為孩子是不是最近看了什么關于鬼啊、神啊之類的節目,便不自覺地就記住了,沒有認為有那么嚴重。 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孩子的這一情況并沒有得到好轉,反而是變得更加頻繁起來。看到這樣的情況,有家里人認為孩子很可能是“中了邪”。對于孩子的父母來講,他們并不相信這樣的說法,便帶著孩子來到了醫院,想進行全面、詳細地檢查。 醫生針對孩子的情況做了科學、權威地檢查后,并沒有發現身體哪部位是有異常情況的,反而是在跟孩子的交流后,發現了問題的所在。由于孩子的父母時常吵架,引起了孩子的過度緊張,情緒不安。為此在事后,醫生提醒了做家長的,經常以吵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太過頭了,要不就別過了、別繼續生活下去了。 01、父母的行為會觸發孩子的焦慮情緒 焦慮感是現在常常會關注的焦點,像孩子上學了,父母會和孩子有分離焦慮,當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學習、工作任務時,會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時的焦慮感,等等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碰到的。 除了這些外在環境變化而產生的焦慮感之外,其實父母的自身的行為習慣、處事的方式也會直接、間接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也就像文章開頭時所分享的3歲女童的事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父母由于最近的工作壓力,加上家中因為一些變故,花銷變得捉襟見肘起來,矛盾一時間就這么排解不開了,父母間出現了解不開的問題時,用了爭吵的方式來宣泄,顯然這些情況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是無法了解到的,孩子只會感到父母的爭吵很可怕,是件恐怖的事情,便會形成內心的焦慮、恐懼感。 對于做父母的朋友們很需要重視的地方,就是面對年幼的孩子,我們在處理家庭瑣事、成人間的分歧時,不能以簡單粗暴,過于激烈的方式去尋求解決。往往這樣只會加劇矛盾的升級,使得夫妻間的關系是惡性循環的,使得經歷過這些家庭危機的孩子們,在內心產生焦躁的情緒,童年留下深深地傷痛。 02、孩子更渴望父母相愛的樣子 現在很多的人也蠻贊成,就是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愛,強調了父母的關系在家庭教育中、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情緒表達往往就是在反映著家庭環境的實際情況,表現了父母間的關系是否和諧,家庭中的變化對于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了多少的影響等等。當孩子出現了很不安,情緒起伏波動很大時,往往反映了家庭環境的變故造成,或者是父母間存在著因為一些事情就大吵起來的情況。 而孩子在表達這些情緒的起伏時,也是在向父母傳達內心的不安,渴望父母不要爭吵,變得更加和諧,以更為和平、平靜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其實就是孩子更渴望父母相愛的樣子。 孩子是敏感的,也是聰穎的,看似年幼的孩子,卻能夠用自己敏感地內心去感知到父母的態度,哪怕有時并非非常激烈地吵鬧也會感受到,這就希望做父母的多些對于孩子的關注、關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今日話題:在不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前提下,您是如何處理夫妻間的問題的?歡迎留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格格,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平臺簽約作者,親子閱讀推廣人。關注我,為您帶來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困惑和疑問,請給我留言。歡迎大家收藏,點贊,轉發,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