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 名稱的區分 根據史籍,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出書之名稱與年代雖不相同,但其內容皆以八卦為基礎,再由八卦重而為六十四卦,且其卦象之次序亦各不相同,茲略舉如下: (一)連山易 孔穎達云:連山起于神農。邵雍曰:夏易曰連山,按伏羲王朝傳十九帝而至神農。神農氏姓姜,起于烈山,即今之桐柏山區湖北隨縣,故又稱烈山氏或炎帝。當時,人類活動已由漁獵轉換為農耕,神農氏乃發明揉木為耒,教民種植生產;又嘗百草以為醫藥,開市場以利貿易,造福人民,使民豐衣足食。繼先哲之啟示,闡揚易學,其所用卦象,以艮卦楁為首,蓋取象于山脈之綿亙起伏,云氣內出于山,故云為連山易。 (二)歸藏易 杜子春云:歸藏黃帝。黃帝之名由于黃土而起,生于軒轅之野,即今河南新鄭。黃帝又稱軒轅氏或有熊氏,以土德王。黃帝利用八卦原理,發明衣裳、舟車、弓矢、杵臼、指南針,并創造甲子、律呂、算數、文字、書契。中華文化因而歸藏于土,以坤象為地、為土、為用,亦即萬物之本體,故曰歸藏易。 (三)周易 周易之名稱,有二說:一、鄭玄謂“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有周遍、周匝、周而復始、周流六虛之含義”,其理亦通。二、孔穎達謂“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自天地開辟,陰陽運行,寒暑更迭,日月往來,莫不基于變易的作用。文王系卦辭,周公作爻辭,時在周代,故曰:周易”,后之學者,多采此說。按周易以乾椸、坤椺兩卦為首,取乾坤開闔、陰陽和合,有天德生生、變化不息之義。文王所演之易,乃窮變化之趨勢、研吉兇之幾微,欲以順天應人,創造發明,以安生民者也。 義理的解釋 鄭康成氏作易贊及易淪云:“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崔覲、劉貞簡等并用其義云:“易者,謂生生之德。有易簡之義。不易者,言天地定位,不可相易。變易者,謂生生之道,變而相續?!敝芎喿釉疲骸安灰渍?,常體之名。變易者,相變之名。”今用鄭氏說,分述如下: (一)易簡 《朱子正義》曰:“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自天地開辟,陰陽運行,寒暑迭來,日月更出,孚萌庶類,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續,莫非資變化之力,換代之功。”此釋易也?!断缔o傳》曰:“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文坤,聵然示人簡矣?!边@是用易簡以釋乾坤之德,而非釋易之名。后人因見“道在邇而不在遠”,宇宙間極平常的道理,就寓有極高深的學問,萬有化生,以表象視之,確足錯綜復雜,然究其實質,則是平易而簡單,遂援《系辭》易簡以釋易,此其所以為簡易也。 (二)變易 《易緯·乾鑿度》云:“變易者,其氣電。天地不變,不能通氣,五行迭運,四時更易,君臣取象,變節相移,能消者息,必專者敗,此其變易也?!贝思凑f明宇宙萬有變化的道理。就天道而言,如《系辭上》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因為宇宙萬有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的。以人道而言,如《系辭下》云:“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樣,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立,圣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故無論言天道、地道或人道,皆不離變易之理。 (三)不易 《系辭傳》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此即說明天地萬有、張設布施、恒常不易的理則。因為宇宙生化,固然錯綜復雜,瞬息萬變,但在變易之中,也含藏不變之理。就天道而論,如日月往來,寒暑相推,在現象的過程上看,在不斷地變化著;可是以本質而論,是往者復來,息者必消,這一基本法則是永恒的。在人事而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幼尊卑,父慈子孝,朋友往來,守信重義,這都有其不易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