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1100年世界十大強國排名和評分 1.塞爾柱帝國 26分 2.宋帝國 25分 3.拜占庭帝國 17分 4.遼帝國 16分 5.神圣羅馬帝國 13分 6.朱羅王國 12分 7.摩洛哥穆拉比特王朝 12分 8.匈牙利王國 9分 9.英格蘭王國 8分 10.蒲甘王國 7分 大事記 1054年,羅馬天主教會與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正式分裂,即“東西教會大分裂”。 1055年,塞爾柱突厥人首領圖格魯勒率軍入主巴格達,驅逐白益家族,成為阿拔斯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1071年,塞爾柱帝國在曼齊克特戰役重創拜占庭軍隊,占領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拜占庭帝國由此衰落。 1069-1086年,王安石主持下,宋帝國實行變法。 1096年,在教皇烏爾邦二世號召下,歐洲基督教世界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9年,東征的十字軍占領圣城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 1050-1100年世界十大強國評析 11世紀中后期,突厥人的塞爾柱帝國迅速崛起,征服了從中亞到小亞細亞的廣闊地帶,控制了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新領導者,并重創了拜占庭帝國,成為這個時期最大的亮點。東亞仍然是宋遼夏三國鼎立的格局,宋帝國經濟文化的發展達到新的高度,人口總量達到8500萬,創下世界歷史上的新紀錄,遙遙領先于同時代世界其它國家。在歐洲,神圣羅馬帝國在薩利安家族統治下仍然處于強盛期,而教皇的勢力膨脹,成為皇權的制衡力量,在教皇鼓動下歐洲揭開了十字軍東征的序幕。夾在天主教十字軍和伊斯蘭教世界之間的拜占庭帝國,盡管還殘留著上一個全盛期留下的余暉,但已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1.塞爾柱帝國 26分 圖格魯勒在位時期(1037-1063年),奪取了伽色尼王國在伊朗和中亞的全部屬地,1054年又征服阿塞拜疆,塞爾柱人確立了向西亞挺進的目標。 此時,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在波斯什葉派的白益家族控制下已有百余年了。為擺脫白益家族的統治,哈里發戛伊姆邀請塞爾柱人到來。圖格魯勒乘機在1055年領兵入主巴格達,驅逐了白益家族,控制了哈里發,被賜予“素丹”(意為“權威”)的稱號。塞爾柱人成為阿拔斯王朝的實際統治者,而哈里發僅剩下宗教領袖的職能。 圖格魯勒的后繼者艾爾斯蘭(1063-1072年在位)及其子馬立克沙(1072-1092年在位)時期,繼續將塞爾柱人的征服事業發揚光大,他們的主要獵物是老朽的拜占庭帝國。1064-1070年,塞爾柱人先后奪取了亞美尼亞、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等地。1071年曼齊克特戰役重創拜占庭軍隊,俘虜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四世,占領小亞細亞大部分地區,小亞細亞由此開始了突厥化的歷史。11世紀末,塞爾柱帝國如日中天,領土東至中亞,西至小亞細亞,版圖面積約為42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670萬,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導者。但好景不長,1092年之后,王室持續內訌,各地軍閥割據稱雄,帝國遂走上瓦解衰落之路。 2.宋帝國 25分 11世紀后半期,宋帝國延續了經濟文化上的高度繁榮,首都開封人口突破100萬。宋詞進入黃金時代,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作品交相輝映;散文也佳作頻出,“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屬于這個時代;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也編撰完成;哲學方面則有以“二程”為代表的理學先驅。在科技方面,活字印刷、指南針、火藥等成就在宋代開始得到應用和推廣。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實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改革,內容包括農田、水利、賦役、軍事等方面,以求抑制兼并、增加財政收入,但最后在保守派的強烈反擊下無果而終,反而使宋帝國陷入了長期的黨爭之中。根據歷史人口學家的估計,11世紀末宋帝國的人口達到8500萬,創下世界歷史上的新紀錄,人口和經濟總量均接近世界的30%,但其領土只包括傳統漢人聚居地區,1100年前后面積約為280萬平方公里。 3.拜占庭帝國 17分 1059年,君士坦丁十世開始了拜占庭帝國杜卡王朝的統治。面對塞爾柱突厥人咄咄逼人的進攻,拜占庭帝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在1071年曼齊克特戰役中慘敗,失去了小亞細亞的大部分領土,這也意味著失去了重要的兵源地和財政收入來源地,從此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與此同時,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大貴族手中,服徭役和交納稅賦的自耕農軍士是軍隊和國家稅收的真正基石,但他們經濟情況日益惡化,數量也不斷減少。 1081年,阿歷克塞一世推翻杜卡王朝,開始了科穆寧王朝的統治,并調整政策,盡力團結歐洲的力量,以對抗西亞更可怕的敵人。為了使威尼斯人支持拜占廷帝國反對突厥人和諾曼人的戰爭,給予了威尼斯共和國一些貿易特權,實際上損害了拜占廷的經濟和海上霸權。1090年,阿歷克塞一世傾舉國之力阻止了塞爾柱人的西進,使帝國東部防線獲得暫時的安定。在他和羅馬教皇的鼓動下,1096年西歐封建主發動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拜占庭則坐收“借力打力”之利。 4.遼帝國 16分 11世紀后期,遼帝國處在遼道宗耶律洪基(1055-1101年在位)時期,仍然保持遼闊的疆域和在北方各民族中的宗主權,與宋和西夏的關系也比較穩定。1100年前后遼帝國的人口約為900萬,疆域面積約為489萬平方公里。但這個時期,遼國政治腐敗,國勢逐漸衰落,東北地區女真完顏部在烏古乃、劾里缽擔任首領時期,已著手統一女真各部,逐漸成為一股能夠威脅遼帝國的力量。 5.神圣羅馬帝國 13分 11世紀后期,教皇國的權勢和影響漸入高峰期,導致其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陷入長期的權力爭奪之中,皇權與教權之爭成為中世紀歐洲政治的一大主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1073-1085年在位)進行了一系列提升教皇地位的努力,曾逼得皇帝亨利四世跪在雪地里三天三夜以求恢復教籍,史稱“卡諾莎事件”。烏爾邦二世(1088-1099年在位)則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于1096年挑起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在那個瘋狂的年代里成了整個西歐的精神核心。 亨利四世(1056-1106年在位)一生致力于加強神圣羅馬帝國皇權,同教皇及有分裂傾向的封建主長期較量,多次進軍意大利,最后終于在1084年攻占了羅馬,廢黜了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扶植克萊芒三世為新教皇,并受其加冕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支持低級騎士和城市自由市民,幫助他們增進經濟利益。1100年前后,神圣羅馬帝國的版圖面積約為6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820萬。 6.朱羅王國 12分 11世紀中期,朱羅王國達到全盛,陸上稱霸南印度,海上控制了印度洋東部的制海權。此后,朱羅王國在陸上不斷與后遮婁其王國爭戰,在海上則面對室利佛逝國的挑戰,長期的消耗戰耗盡了朱羅的國力。庫洛通加(1070-1118年)是朱羅王國最后一位有作為的國王,他的時代過后,朱羅王國頻頻受到攻擊,國力不斷削弱。 7.摩洛哥穆拉比特王朝 12分 穆拉比特王朝是柏柏爾人在西北非洲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權。創始人是伊斯蘭學者伊本·雅辛,提出“純潔伊斯蘭教”的口號,施行馬立克學派教法學說,強調苦修、遵守教律和圣戰。1042年,伊本·雅辛在沙漠地區組建了軍事性的宗教兄弟會,被稱為“穆拉比特人”,此后得到附近的柏柏爾人部落的支持,隊伍不斷壯大。1056年起,穆拉比特人開始在非洲西北部用武力擴張領土,建立了穆拉比特王朝。優素?!ひ帘尽に卜以谖粫r期(1061-1106年),穆拉比特王朝國力強盛,控制了今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西部、塞內加爾和馬里的北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南部。 8.匈牙利王國 9分 在東歐,馬扎爾人在9世紀晚期建立了匈牙利王國,曾經是歐洲基督教世界的巨大威脅,但在11世紀初皈依天主教之后,轉而成為基督教世界在東方抵抗異教徒入侵的橋頭堡。在拉斯洛一世(1077-1095年在位)和卡爾曼(1095-1116年在位)統治時期,匈牙利結束了內部動亂和外部威脅,重建教會勢力,農業生產也逐漸趕上歐洲主要國家的水平,國力強盛。拉斯洛一世打敗波洛伏齊人,建立對特蘭西瓦尼亞的統治,出兵克羅地亞,占領斯拉沃尼亞??柭ňb號書蟲)時期,再次入侵克羅地亞并將其吞并,后又征服了達爾馬提亞。 9.英格蘭王國 8分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作戰,殺死英格蘭國王哈羅德,征服了英格蘭,開始了諾曼王朝的統治。威廉一世在位時期(1066-1187年),將諾曼底傳統的集權統治和軍事立國帶入了英格蘭,通過“索爾茲伯里盟誓”確立了“我的封臣的封臣仍是我的封臣”的原則,通過“末日審判書”掌握了全國的土地和人口狀況,在英格蘭建立了當時西歐國家中最為強大的王權,改變了英格蘭歷史發展的軌跡。他還在1072年入侵蘇格蘭,1081年入侵威爾士,確保了邊境的安定。 10.蒲甘王國 7分 阿奴律陀在位時期(1044-1078年),蒲甘王國先后征服了南部孟人的直通王國和西部若開族的阿拉干王國,使上緬甸的撣邦土司歸附稱臣,在歷史上首次統一了緬甸。阿奴律陀在國師阿羅漢的影響下,定上座部佛教為國教,大力宣揚,廣建佛塔,并根據上座部佛教巴利文創制了緬文字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