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天文下地理,每天説點有用的,大家好,我是湘西自媒體人“九曲黃河萬里沙”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這是古人對人生各個年齡階段的思想境界、德性修為、生命狀態的經驗總結和歸納。放在今天來講,細細品味,依然有一些指導意義。 人到“不惑”年齡關口,時常聽到身邊不少人感嘆:這人啊,一到四十歲,就有事沒事愛琢磨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總想用一些具有規律性的法則,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看問題不迷惑不困惑的目的。 天地間,到底存在哪些大法則呢?大家談得最多的,就是:天道、地道與人道。 人們之所以將天地間的運行規律分為這“三道”,是有原因和根據的,因為古人對“道”的最早陳述,就是來自于《易經》的一句話: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在解釋這句話的意思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弄清楚天道、地道與人道的概念,到底具體指的什么? 顧名思義,所謂天道,指的無非就是天上、太空宇宙、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和軌道。 那么,天道的運行規律和軌道到底是什么呢?個人的理解為:自然界有自已的變化發展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看問題,要用陰陽多維的眼光看宇宙、看世界、看人生,不要局限在眼前的現象上,要有意識樹立這樣一種“遠程”的人生觀,再通過自身一步步親證,最終徹悟宇宙人生真相。 地道也一樣,無非指的是大地上的山川大海、河流湖泊、風雨雷電、地球磁場、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一切物質世界的生死、繁衍、運行規律。 那么,地道的運行規律和軌道又是什么呢?個人的理解為:就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內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也可以叫做森林法則。不可否認,人類最初也包括當前的現實,都是在這種理論支配下發展前行,值得指出的是,人畢竟是高級動物,和低等動物比起來,這種森林現象法則要隱性得多。除了森林法則外,世上的萬物,相生又相克、一物降一物,形成食物鏈的完美閉環,也是地道的法門和規律之一。 說完天道與地道,我們現在說說人道,所謂人道,無非指的是,作為地球上的特殊精靈,應該遵循的各種規矩。 那么,人道的運行規律和軌道又是什么呢?個人比較認同下面的這種形象說法:人道是介于天道地道之間的一種可上可下、可自由選擇的中間道。天道太高深,地道太血腥,人道的作用和使命應該是:大行天道,管好地道,和諧共生,萬世太平。 真正的人道,應該是人心向善、慈悲互敬。反之,則是道德淪喪,劫掠盤剝。人類在社會活動中,一旦干擾了天道,破壞了人道,無疑是自已給自已找麻煩。 解釋完天道地道人道的概念,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易經中的那句話意思:用白話文翻譯過來,大概就是:天道的德性,是毫無私欲地周濟萬物,而讓天下光明普照;地道的德性,是屬于德厚而容納,滋養萬物而運行不息。 用更淺顯直白的講話,就是:無論上天的運行規律、還是厚土的運行規律、或是鬼神的規律,還是做人的規律,都看不慣那些過于美滿的人和事。總要想辦法,用無形的手,將過于盈滿者的好運、福分,分一些出來,送給那些謙虛者卑微者弱小者,從而達到均衡和諧的目的。 了解了這些規律,你也就不難理解生活中的一些警示性俗語了: ——滿招損,謙受益。 ——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 ——福則禍所倚,禍則福所倚。 ——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 ——做人不可太聰明,要留三分給兒孫...... 簡簡單單的一些話,無不包含著天道、地道、人道的規律和法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