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位于豐臺區南中軸附近的東高地公園正式向市民開放,周邊居民自發來到公園門口,用載歌載舞的方式慶祝“家門口的公園”開園了。豐臺區深入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通過拆違增綠、騰退建綠,共建成百余處、百萬平方米百姓家門口的城市休閑公園、街心公園、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公園不僅有綠色,更有文化內涵和體育設施,國慶前夕陸續對公眾開放。 今年春天開始建設的東高地公園占地7.2萬平方米,早在一年前,這里還是一座巨大的渣土山。“我們采用掇青山、理碧水的設計方法,利用場地內4米多高的渣土造山,利用拆除后的混凝土地基區域造湖,并將小龍河水引入園內。同時按照‘城市森林’設計理念,采用復層種植手法,將公園分為楓林大道、疊水景觀、雨水花園等11個綠化分區,打造一個活動空間多樣、四季有景的城市森林公園。”區園林綠化局留白增綠辦主任韓立國介紹。 走入公園,場地內微地形連綿起伏,元寶楓、連翹、紫薇、碧桃、海棠、馬鞭草等近百種植物高低錯落,塑膠慢跑環線、登山、環湖、賞花四條游覽線路供不同游人選擇。公園分為科普教育區、山林景觀區、濕地體驗區、兒童游樂區等8個功能區,中心是一片6000余平方米的湖面。公園東側設置了健身器材和乒乓球場地,旁邊還有一座形式新穎的兒童樂園,地面以彩色塑膠鋪成,不僅有大滑梯還有攀巖墻和沙坑,北側還有兩個網球場和兩個籃球場。
除東高地公園外,今年豐臺區新建、改造、提升公園綠地100余處,共100萬平方米。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拆違后留白增綠建設的看丹公園11.64萬平方米,最小的綠地則有幾十平方米,通過疏解還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大尺度構建城市綠色空間。 在公園設計中,新建公園在滿足散步、賞綠的同時,創新公園建設理念,堅持生態、文化、體育、環保相融合。新建公園中很多公園的前身都存在違法建筑,公園在施工過程中將建筑垃圾通過地形改造就地消納,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護了環境;將經過遴選后的部分建筑垃圾打碎就地掩埋于景觀微地形種植土之下,消納渣土的同時也改善了土壤的透水率;將建筑垃圾打碎加工,鋪設于廣場邊緣、樹池內及人行小路的基層,將修剪后的樹枝等園林廢棄物打碎后加工制成新型環保材料應用于園內樹池內,既可苫蓋裸露土地、美化環境又節約能源。 在應用海綿城市設計理念方面,三營門公園、嘉囿公園二期、紅門佳蔭、靜欣苑公園等40個公園廣泛應用了集雨節水型園林綠化,包括高效灌溉技術、雨洪利用、園林綠化水資源綜合管理技術等。通過雨水花園等建設,引導雨水從硬化區域流向林地、綠地或儲水設施,增強雨洪利用能力,達到節約園林綠地灌溉用水的目的。 來源:豐臺報 |
|
來自: 船長bln98jdrzo > 《京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