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彭總率紅三軍團強攻贛州。經過33天激戰,紅三軍團回師寧都。 紅三軍團回寧都途中,發生一件讓彭總十分惱火的事:紅五軍紅2師師長郭炳生叛變了。得知麾下的主力師長叛變,彭總很生氣,為確保擊斃他,彭總下令:成排步槍同時射擊! 郭炳生,湘潭人,1908年生。郭炳生與彭總的關系非同一般,他是彭總的救命恩人郭得云的兒子。 1916年,彭總在湘軍當兵時,他的第一任班長是郭得云。在一次戰斗中,郭得云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彭總一命。之后,兩人成為了生死患難的好兄弟。 1922年,郭得云因病去世時,將年僅14歲的兒子郭炳生托付給彭總。之后,彭總將郭炳生帶在身邊,心細培養,送其讀書。 1926年,郭炳生學成歸來,彭總將其留在身邊當了一名勤務兵。平江起義后,屢立戰功的郭炳生由普通戰士,逐步成長為排、連、營、團長,直至當上了紅2師師長。當時,紅2師的政委是彭雪楓。郭炳生作戰英勇,頗受彭總器重,是彭總麾下的主力師長。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主力師的師長,卻沒經得起革命戰火的考驗,革命意志產生動搖后,投敵叛變了。 1932年,彭總率紅三軍團圍攻贛州,郭炳生帶領部隊負責在南門外挖地道搞爆破。但由于地勢低水位高,屢挖屢垮,最終沒能挖成。這使得郭炳生大發脾氣。 在攻打贛州的激戰中,因郭炳生擅自離開過指揮崗位,師政委彭雪楓就耐心勸說郭炳生,并將他的表現反映給軍團領導。之后,軍團政部代主任黃克誠到師部召開會議批評郭炳生。 郭炳生雖表面上接受批評,但內心卻十分的抵觸,行動上更無改正的表現。此后,他總是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贛州戰役之后,郭炳生受到國民黨的策反誘惑,心生異念,開始尋找叛逃機會。 1932年8月,趁部隊開拔之機,郭炳生謊稱'彭政委陣亡,陳司令員要部隊向湖南轉移',隨即率領紅2師第五團向撫州國民黨統治區域開進。 紅2師政委彭雪楓得報后,和3團團長迅速帶領幾名警衛,追上了郭炳生。 郭炳生見行動徹底敗露,想殺掉彭政委后繼續叛逃,但苦于無機會下手,只好跟隨彭政委前往蘇區。不料,途中狂風驟起、大雨如注,夜里,郭炳生帶著幾個親信逃往樂安投敵了。 郭炳生當了可恥的叛徒后,彭總對此格外痛心,氣得幾天都吃不下飯。 郭炳生投敵后,蔣介石任命他為國軍新編第37師師長,還派人到處散發《郭炳生告紅軍官兵同志書》等傳單,企圖瓦解紅三軍團。 郭炳生投靠蔣介石后,參與了對紅軍的第四次圍剿,直接與彭總的部隊對陣,打得非常賣力。為此,彭總下令,要堅決除掉這個可恥的叛徒。 1933年7月,在寧都與宜黃交界的一次戰斗中,郭炳生率國軍部隊與紅2師交戰。 當時,紅軍裝備差,沒有機槍。為確保擊斃叛徒郭炳生,彭總下令:成排步槍同時射擊! 于是,紅二師的戰士們采用了'步槍排射'的方式,集中火力將滿腔怒火打出。眾槍齊鳴中,郭炳生被擊斃了。被打成了篩子 多年后,彭總的侄子彭啟超到延安來參加解放軍。彭總一聽侄子要參軍,突然用手指著他的額頭說:'參軍可以,如果你有二心,我就親手斃了你!” 頓了頓,又說道:“如果我反對革命,你也可以斃了我!” 第一次和伯父見面,他就說這話,彭啟超感覺伯父太奇怪了。后來,他才知道,當年伯父視如己出的郭炳生的叛變,對他傷害太深了,使得他對自己的家人親屬要求更加嚴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