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歌手,跟其他明星不同的是,他從不隱瞞自己的婚姻及家庭情況,之前大方承認三胎出生,并給三胎兒子取了一個十分簡單的名字,叫“王一”,愛湊熱鬧的網友覺得十分有趣,有網友在下面留言說:“這是怕孩子上小學之后不會寫自己名字,故意取這么簡單嗎?”也有網友調侃道:“厲害厲害,全名一共五筆,沒有一筆彎曲。” 想想確實挺有意思的,那么為什么王力宏要給兒子取這樣一個簡單的名字呢? 原來,王力宏的歌迷曾送給他一個外號叫“王二”,他非常喜歡這個名字,所以就想給兒子取一個同類型的名字。除此以外,這個“一”字其實還大有深意。 很多朋友在看《少年派》的時候可能會記得一個情節,那就是學霸錢三一在向他人解釋自己名字的時候是這樣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千萬別簡單看一個“一”字,里面蘊含的深刻含義實在太深奧了。 我們都知道,名字要伴隨著我們每個人一輩子,那么我們怎么給孩子取一個既好聽,又蘊含深意的名字呢? 給孩子取名忌諱什么樣的名字? 記得我家老大出生的時候,為了取名真的讓我們一家人煩惱好久,因為名字要跟隨孩子一生,所以只想把全世界最好的字拿來給她用,只覺得所有的名字都配不上我的孩子,以至于翻來覆去不停地想不停推翻,直到出生一個月急著要開出生證明上戶口,才正式把名字確定下來。 那么對于剛出生的寶寶,什么樣的名字最好不要取呢? l 忌雷同 很多父母給自己孩子取名字,都是從單獨的字來看意思的,比如現在網上給新生寶寶名字排名,“子”、“梓”、“涵”、“睿”、“軒”、“萱”、“哲”這些字是使用量最大的,之所以這些字使用量比較大,正是因為單獨在字典上查這些字的意思,都有其獨特的含義,比如“萱”字,字典意思是忘憂草,用于名字里就有一種很好的寓意,即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無憂,快快樂樂。 事實上,中國人的名字往往帶有時代特征,比如60-70后男的多用“軍、勇、偉”,女的“英、麗、艷”等字;80-90后男的“超、磊、濤”,女的“靜、婷、娟”很常見,而2010年后,浩宇、子涵、梓軒、文博、雨涵、夢琪、嘉怡等名字依然重名率較高。 專家建議,起名的模式不要太雷同,使用率極高的人名用字也應盡量回避。目前一些地方父母給新生兒申報戶口時可以先通過計算機查詢有無重名,這一做法值得推廣。 l 忌生僻字 近代學者章炳麟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四個“工”字排成方塊,即古“展”字。由于用字太偏,難倒了不少人,包括女兒的老師,弄得很尷尬。 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也在相聲里就有過一段有趣的調侃:自己在后臺遇到郭麒麟粉絲,粉絲要求給郭麒麟改個藝名,因為郭麒麟三個字太難寫了,問能不能改成“丁一”,這樣就方便寫到衣服上了。而一向搞笑的郭德綱斷然拒絕了: “你們覺得這就復雜了嗎?我還有個更復雜的藝名——biang(biangbiang面的biang,輸入法都打不出來的biang)饕餮!” 事實上,取生僻字真的不能代表自己有學問,要知道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之前就得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字太生僻、筆畫太多,孩子光學寫自己名字就得學很久,再加上有些字生僻,老師覺得孩子的名字難讀上課就不愿意叫孩子起來回答問題,同學們覺得孩子名字難讀,容易給孩子起外號,連孩子自己,最終也會因此多一條不愿意上學的理由,那就是“名字太難寫”。 l 忌諧音 起名時如果諧音運用得巧妙,會使人感到含蓄,不落俗套。但是,起名者有時只注意了所選用的字本身的意義,卻忽略了與名字諧音的詞或詞組可能是貶義的。專家指出,像“范婉”(飯碗)、“侯巖”(喉炎)、“胡麗晶”(狐貍精)之類諧音不美以及“溫泉”、“沈陽”之類容易在文中造成歧義的名字,起名時應該避免。 我家孩子有個同學叫“劉萌哲”,“萌”和“哲”這兩個字單獨來看,寓意都是很不錯的,結果上學時真的被班上的孩子取外號叫“流氓”,原因是這個姓加名讀的快了音就成了“劉忙”,很容易被人誤解。 給孩子取名字可以遵循哪些規律? 名字類型可以說是千奇百怪,有些名字單獨字很好聽,可是跟姓組合到一起卻有說不出怪異,而有些字明明是貶義,跟姓相結合卻又有道不盡的妙處,那么我們給孩子取名字,應該遵循哪些規律呢? 1、 貶義巧用 想要讓孩子不與他人重名,這個技巧可以說是百用百靈的,但也需要父母百般琢磨,否則一不小心不有可能弄巧成拙。 歷史上最出名的貶義巧用的名字,我們熟知的有霍去病、辛棄疾,還有小龍女的師姐“李莫愁”,其實也是用了貶義巧用的技巧。我身邊有個朋友叫 “關暮遲”,還有一個朋友叫“林忘憂”,是不是覺得很好聽呀? 但是在貶義巧用這個取名技巧上,一定要注意一點,那就是要嵌一個否定詞,或者否定意思的動詞,這樣本來單獨意義上的貶義,一下子就變得清新奪目了。 2、 姓名關聯 生活中很多很特殊的姓,有些名字單獨聽真的很難聽,可是跟相應的姓關聯起來,就顯得水乳交融渾然天成,比如我有一個朋友姓莫,她的名字叫“莫麗”,她妹妹的名字叫“莫念”,我還有一個朋友姓牛,他給自己的女兒取名叫“草毯”,這樣的姓跟名結合起來,就感覺毫無違和感。 但是也有比較奇葩一點的姓,我曾經認識一位姓“奸”的男士,從小因為姓氏沒少被人嘲笑,后來生了個女兒,家里曾一度為女兒取名字頭疼,后來妻子想了個好辦法,給自己的孩子取甄,這樣姓名結合起來就叫“奸甄”,寓意“堅貞”。 這樣的名字讓人一聽就感覺很美麗也很獨特,不容易忘記。 3、 成語提煉 很多人喜歡用古文詩詞來給孩子取名字,比如認識一個朋友叫“依菲”,出自一個書香世家,她的名字出自《詩經·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依”字表示女孩多才多藝,身姿妖嬈,“菲”字本是形容草木茂盛密集的樣子,后來用作人名指為充滿活力、天生麗質之義。 從詩句中提煉的名字,美雖美,但路人一眼看不透意思,更看不透出處。必須要親自解釋才行。成語則不然,乃是最精煉的漢語。既可以化用,也可以反用。 比如演員楊冪,父母希望她求真、好學,所以用了成語尋尋覓覓中表示反復尋求探索的“覓”字的諧音,寓意敏而好學。 如果孩子出生于秋天,可參考成語落木蕭蕭,起名為“瀟瀟”,這里為了使名字更符合性別特征,用比較女性化的“瀟”代替了“蕭”。再比如我一個朋友姓萬,單名一個“嫣”字,取自成語“姹紫嫣紅”,記得我第一次聽到她的名字就覺得很驚艷,仿佛滿園萬千姹紫嫣紅盡在眼前。 4、 四季輪回 中國古代雅稱,草木中有藥,星辰中有宿,四季中有輪回。我們日常過的每一季,每一月,每一日,每一辰,甚至一個須臾都有無數的雅稱。草木,星辰,季節,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 以最尋常的為例,比如春天生的孩子,可以取春暖,春風,春雨,春暉,春熙,春曉;夏天生的孩子,可以取夏飛,夏新,夏禹,夏夢,夏萌;秋天生的孩子,可以取秋光,秋日,秋水,秋色,秋實,秋波等;冬天生的孩子,可以取冬日,冬雨,冬陽,冬飛。 當然,如果父母能稍微動一下腦筋,也可以根據季節取出別出心裁的名字,比如我大姨出生在冬天,正是天寒地凍的季節,我姥姥沒有直接給大姨取名“冬”什么,而是取名叫“凍兒”;而我媽媽出生在秋天,她的名字叫“秋玲”(那個年代“玲”字是非常時髦的一個字);我三姨出生在春天,她的名字就一個字叫“綠”。這樣看來,她們的年代那么多人取名“春花”“秋月”之類帶有明顯時代特征的名字,她們三個的名字真的還是非常獨特的。 而我們現在給孩子取名字,可以草木,星辰,季節三者關聯起來,比如,什么星辰下,什么季節里,有什么草木...每取一字,自成一名。 5、 拆字為名 說是“拆”字,其實包含了“拆”和“合”。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些字單獨看很俗氣,可是拆分開來卻不得不說是一個好聽的名字,比如“夢”字,可拆成“林夕”;再比如我有一個朋友,男方姓林,女方姓李,生的孩子叫“林木子”……總之按照這個技巧觸類旁通即可。 一個人的名字伴隨著孩子的一生,掌握上面幾點取名技巧,給孩子取一個又好聽又有意義的名字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