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次的東歐之行,雖然是從布拉格進出,但實際上第一站是波蘭的首都華沙。到了華沙才能感覺到,這些年我們對華沙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華沙市內車水馬龍古跡遍地,是一個非?,F代化大都市,是歐盟第九大首都城市,而且還是19個世界一線城市之一。
大家都知道,華沙在二戰中是飽受重創,整個城市曾經被希特勒炸成平地。但所幸的是華沙大學兩個建筑系的學生,在戰前將華沙古城的主要街區、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測繪記錄,把整個城市用圖紙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所以戰后當西方人都以為華沙將從地球上消失的時候,只用了二十年,華沙古城就完全恢復了原樣,給世界一個奇跡。
有感于華沙人這種不服輸的精神,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破例將整個華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為世界遺產一般是拒絕接受這種重建的東西,但華沙人感動了上帝。


華沙最著名的就是這條克拉科夫大街,整條大街的兩側遍布著各種歷史紀念物、名勝古跡,特別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種文化古跡和重要政府機關,是所有來華沙旅游的游客必到的一條大街,所以整條大街也就像我們的王府井一樣,被各國游人們填充的滿滿當當。

走在這條古香古色的克拉科夫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造型各異的歐式建筑,特別是建筑上的那些精美的雕塑,真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大為嘆為觀止,不得不佩服人家能工巧匠的藝術造詣和工藝水平,能夠看得出來這是一座用心在做事的城市。


建筑上的各式雕塑非常精美,既有生活氣息又像神話中的人物,游人們紛紛在雕塑前駐足拍照留念。

華沙的公交車也讓人大開眼界,一個是人家的公交車潔凈得幾乎一塵不染,另外這種超長的公交車真是經濟適用,好像國內已經不太常見了,最重要的是這超長公交車里還沒有幾個人。
在街邊邊有一座精美的雕塑,雕塑中的人物氣宇軒昂,右手放在胸前,頭發隨風飄浮,目光凝視遠方,一看就是文藝青年。他就是波蘭著名的愛國詩人米茨凱維奇,據說在波蘭與肖邦齊名。

緊貼著街邊的這個大院是波蘭的總統府,但是沒有想象中那么壁壘深嚴,據說游人是可以進去參觀游覽的,但是我們時間緊任務重,只能是看看外觀就得了。面前這位騎在高頭大馬上的不知道是誰,但在歐洲只有民族英雄和對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才有資格立塑像。


這只波蘭烤雞在華沙很多地方都能見到,據說這就是他們的國徽,有點振翅高飛的樣子。

在克拉科夫大街上還有一座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這就是華沙大學,2016年英國泰晤士大學排名將華沙大學列為“歐洲最好的100所大學”中,并將其列為第61位。2016年維基百科排名中,華沙大學世界排名第87位。



這個不起眼的小樓就是波蘭皇家科學院,你別看廟小,可是大門前面高高坐著的那位是大名鼎鼎的哥白尼。偉大的科學家哥白尼為人類的宇宙認識作出重大的貢獻,他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地心說,創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使人們知道了地球是圍著太陽轉的,讓人們知道了地球以外的世界。


哥白尼腳下的這個圖案太深奧了,我看了半天也沒看懂,但我估計也沒有幾個人能看懂。因為大部分人都在搶著跟哥白尼合影,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圖案,我猜一定跟哥白尼的日心說有關。


哥白尼是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他的紀念碑是華沙著名的地標之一。雖然哥白尼的觀點在現在看來并并不完全正確,但是他提出的“日心說”為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奠定了人類天文科學的基礎。
這就是波蘭皇家科學院,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感覺波蘭人的生活還是很滋潤的,享福指數應該很高,街邊到處都是咖啡屋和小商店,人們很隨意的坐在街邊喝咖啡和吃冰激凌,但由于他們不是歐元區,不能直接歐元消費,所以團里土豪們的購物欲望被大打了折扣。



在波蘭最不缺的就是教堂,所以克拉科夫大街的兩旁也是教堂林立,只要是抬頭一看就是教堂的塔尖,放眼四下一看就有教堂。

這是圣安妮教堂,坐落于城堡廣場南邊,位于克拉科夫郊區大街的最北邊。圣安妮教堂擁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曾有三個教徒在這里祈禱時,圣母曾經睜開了雙眼。媽呀,嚇也嚇死了!



這座羅馬天主教的教堂叫做加爾默羅教堂 ,是紀念耶穌的母親瑪麗亞和父親約瑟夫的教堂。整個教堂的外觀看上去非常漂亮,是華沙新古典主義外觀特征最強的教堂。

而最著名的教堂還是這座圣十字教堂,它就在華沙大學對面。圣十字教堂已有300多年歷史,在教堂的大門前基督艱難的背負著十字架,可能教堂由此得名。它是波蘭乃至歐洲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然而更加著名的是這座教堂里面埋藏著肖邦的心臟。


這座教堂叫做圣瑪麗亞教堂,圣瑪麗亞教堂的正面設計非常特別,方方正正的為典型巴羅克對稱風格,是1728-1733年間修建,學生時期的肖邦曾在這個教堂了演奏過管風琴。
門前坐著的這位老爺爺叫做斯特凡.維斯津斯基,使整個波蘭的大主教。他低著頭在琢磨,怎么也沒人給我弄個棚子?。窟@整天風吹日曬的可不好受啊。
這是華沙圣約翰教堂,始建于14世紀,數百年以來,它一直是波蘭政治和宗教活動的重要中心,這里曾是國王加冕之地。
緊挨著圣約翰教堂的另一座文藝復興晚期風格的教堂叫格雷斯圣殿教堂(也有人稱耶穌會教堂)。

在克拉科夫大街的邊上還高聳著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在十字架下面有幾行看不懂的文字,不知道寫的是什么,感覺有點大義凌然的意思。據說再往前走就是波蘭無名烈士墓了,本來應該去瞻仰一下的,無奈時間太不給力了。

十字架后面還高高的立著一具軍人的塑像,站在那里不怒而威,估計可能與那些無名烈士有關吧。




這個寬敞的地方是華沙王宮廣場,在廣場的中心立有一根花崗石圓柱紀念碑,這是基格蒙特三世的紀念碑,頂端那位一手拿刀一手扶十字架的就是奇格蒙特三世。當年就是他把波蘭首都從克拉科夫遷至華沙的,這根圓柱是華沙較古老的紀念碑,也是華沙的象征之一。





這是波蘭的老皇宮,整個建筑相當的漂亮和大氣,現在已經成了對市民開放的博物館了,游客可以通過購票入內參觀,只可惜的是我們那天正好是周一,全世界的博物館都休息,留有一點小遺憾啊,剩下的時間只好繼續去走馬觀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