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唐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于關中和河東一帶,后來連續(xù)經過4年征戰(zhàn),才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一了華夏大地。在此期間,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居功至偉,先后率軍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多股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立下赫赫戰(zhàn)功。 李建成阻止李世民去洛陽 隨著李世民聲望日隆,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巨大的威脅,雙方的爭斗日趨激烈。無奈之下,李淵對李世民說:“建成自居東宮,多歷年所,今復不忍奪之。觀汝兄弟,終是不和,同在京邑,必有忿兢。汝還行臺,居于洛陽,自陜已東,悉宜主之。” 可惜,太子李建成得到了消息,他立即密令數人上奏,污蔑秦王及部下“聞往洛陽,非常欣躍,觀其情狀,自今一去,不作來意。”最終李世民的洛陽之行被父親李淵叫停。按理說,李世民和李建成早已是一山不容二虎,那么此番李世民離開都城長安,為何李建成要反對呢? 李世民的一系列顯赫官職 這一切僅從李世民當時的官職上就能找到答案。自武德五年李世民平定劉黑闥一直到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實際領有的官職包括:天策上將、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陜東道大行臺、益州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左右武侯大將軍、領左右十二衛(wèi)大將軍等。 這么多官職可見李世民地位之顯赫,可惜唐朝剛剛建立,各項制度還沒有上軌道,所謂太尉、司徒、尚書令等都是虛職,沒有實際權力。天策上將及中書令的官職,雖然擁有軍令權和頒制詔書的權力,但李建成一黨的齊王李元吉已經兼領侍中,并統領門下省,在職權上已經與李世民相抗衡。 李世民出長安無異虎出牢籠 至于左右武侯大將軍、領左右十二衛(wèi)大將軍這樣唬人的武職,在京城長安更是毫無用武之地,因為李淵不可能將關乎自己生命的京城禁軍全權交給任何人,哪怕是自己的親兒子。李世民常年征戰(zhàn)在外,與京城禁軍各級將領的接觸肯定不如太子李建成多。 但李世民一旦離開長安前往洛陽,那里的軍政各級官吏都是他征伐王世充、竇建德時出生入死的舊部,登高一呼,萬眾響應。此外,李世民還擁有陜東道大行臺、益州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等職務,號令一下,黃河以東及益、涼、雍三州舊部齊聽之,李建成在長安即使登上皇位也最多就是關中王的職權。 因此,李建成、李元吉曾謀曰:“秦王往洛陽,既得土地甲兵,必為后患。留在京師制之,一匹夫耳。”可惜,后來的玄武門事變證明,秦王即使局限長安一地也是人中龍鳳,秦王府800力士足以定鼎乾坤。 |
|
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