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商業轉載! 婚嫁,是人生中的大事之一,尤其在農村,更是熱鬧非常,現在正值國慶長假,想必這時候結婚的人一定是非常多了。關于結婚,農村俗語老話有這么一句:“姑不接,姨不送”,那么這句話接是接什么,送又是送什么呢?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在以前農村諸事都有著比較多的規矩,特別是一些喜事上面規矩就更多了,今天要說的“姑不接,姨不送”,就是結婚時的一個規矩了。這里說的姑不接,指的是男方在接新娘時姑姑不能去接。而女方嫁閨女會有送嫁的隊伍,所以姨不送指的就是姨不能去送。在以前這個習俗規矩在很多地區都是存在的,那么我們在來了解一下為什么姑姑不能接,姨不能送! 這里有兩種不同的解釋,看看你更傾向哪一種呢? 第一種 姑不接:按理來說,姑姑是血緣關系很近的人,為什么這么親近的人不能接呢?這是因為,過去人們認為,姑姑雖然是很親近的人,但是那畢竟是嫁出去了的人,以前嫁出去后就屬于“外姓人”了,所以接親這種大事,還是得自己家里人來完成的,所以姑姑不能去接。 姨不送:送嫁就是隨著男方的迎親隊伍去送新娘,姨不能送的說法和姑姑不能接是一個道理,也是由于嫁出去就屬于“外姓人”的原因。 第二種 其實,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大家都知道,姑姑和侄子本身不僅是很親近的人,而且他們還是一個姓的一家人。姑姑和新郎的父母是同輩的,姑姑也被稱為姑媽,這就表明了姑姑地位上和父母是一樣的。公公婆婆的不接親的,所以同等地位的姑姑自然也不能去結親了,不然就掉價了。那么姨不送也就很好理解了,和姑姑是一個道理,姨是新娘的姨,和新娘的媽媽是姐妹,也稱為姨媽,和媽媽是一樣的身份地位,女兒結婚父母也是絕不會去送的,不然也是很掉價,顯得娘家人沒有身份。 這兩種解釋小編更傾向于第二種,其實這些都是以前的老理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民風習俗雖然依然有所保留,但還是在不斷變化,現在很多人已經沒那么講究,姑姑會去接,姨媽也會送。而且還經常會有雙方父母都接送的,現在很多婚禮都會舉行儀式,而且有一些還是嫁到外地的,這時候擺酒就會分兩次了,在男方那邊辦了酒席,還會在女方那邊辦一次,這時候通常雙方父母都會在兩邊的酒席上。 關于婚禮,放在以前講究可就更多了,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婚禮流程和儀式,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很多人一生只會結一次婚,所以當然是不能留下遺憾,不要被不適合現代的老規矩所束縛了。你覺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