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昨天談到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的中成藥——通宣理肺,主藥用于外感風寒初期的咳嗽。有些孩子雖然咳嗽初期確實是風寒外感咳嗽,但是咳嗽一兩天之后,無論癥狀也好,還是舌脈體征也好,還有影像學及血液檢查也好,都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此時,再用上通宣理肺就已經不對證了,基本無效。所以,任何的疾病都是活的,不是死的,都是隨著外界環境,個人體質以及生活細節而改變。病萬變,藥亦萬變,不能膠柱鼓瑟,死守陳規戒律,刻舟求劍。 許多咳嗽患者,出現口干,咳嗽清脆劇烈,有黃痰,或者雖然是白痰但是特別粘稠,甚至喉嚨中有痰音,大便干結不暢,小便黃赤,脈象滑數,舌質紅,舌苔黃膩,有些還有體溫的升高。這一類咳嗽,明顯屬于熱證,具體來說就是痰熱壅肺造成的咳嗽,西醫多診斷為支氣管炎或者上感合并肺炎,此時需要采用清熱化痰的治療辦法。此時,有一種中成藥比較合適,就是小兒定喘口服液。 功能主治:本品清熱化痰,宣肺定喘。用于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輕癥,中醫辨證屬肺熱咳喘者。癥見:咳喘哮鳴,痰稠難咯,發熱或不發熱,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質紅赤,苔黃。藥物組成:麻黃、苦杏仁(炒)、萊菔子、葶藶子、紫蘇子、黃芩、桑白皮、石膏、大青葉、魚腥草、甘草。 使用這個藥,不要被它的名字迷惑,雖說是“定喘”,但是針對的病機是“肺熱痰熱咳喘”,所以只要屬于這個病機,無論是喘,還是咳嗽,還是發熱都會有效。患者若自行購買服藥緩解不明顯者,應及時就診正規醫生。 仔細研究這張方子,骨架就是麻杏石甘湯,張仲景的方子,使用的范圍很廣泛。在一次青年中醫學術交流會的時候,我詳細分享過個人使用麻杏石甘湯的經驗,個人把它歸結為上焦苦辛寒法的代表方,也是始祖方。后人許多方子都有它的影子或神韻,比如瀉黃散,瀉青丸,涼膈散,防風通圣散,其中葉氏在麻杏石甘湯的原方基礎上,進行藥物的替換,治療更精準。 此外,還有一種中成藥,也算是小兒定喘口服液的姊妹藥物,那就是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里面有許多相同的藥物,都是麻杏石甘湯的骨架。并且,還有許多種患者反饋療效不錯的現代中成藥,都有麻杏石甘湯的骨架,比如連花清瘟顆粒,仔細研究也會發現麻杏石甘湯的影子。里面的麻黃,雖然是辛溫的藥物,但是不可或缺,因為麻黃不僅可以發汗,還可以開郁閉,給肺熱邪氣一個出路。比如夏天一間非常悶熱的房間,這是我們把門窗透點縫,讓房間里面的郁熱口氣外散,通風后溫度很快就會降下來,這就是治療的訣竅。但是有些水平很次的中醫愛好者,看到醫生風熱感冒咳嗽用麻黃,或者出汗有時也用麻黃,于是便自以為是以為醫生用藥不精當,真的懶得搭理這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的,連解釋都沒必要,浪費寶貴時間。 有位同行說,真心不愿把自己經驗告訴別人,擔心自己飯碗。其實未必,只有開放自己的雙臂去擁抱整個世界,世界才會擁抱你。否則,自己蜷縮著身子,抱著一塊金屬,洋洋得意不舍得告訴別人,自己還以為是金塊,其實在別人看來可能就是一個破鐵秤砣而已。 上周和同事在聊天時也談到中醫的保守問題,其實我們真正干中醫的,尤其在醫院體制外,沒有幾個人希望自己的兒孫干中醫。個中心酸只有自己知道,若非興趣愛好,許多人也許早已不再堅持這個行當,除非那些把中醫當成拍門磚的人。 |
|
來自: 昵稱28825156 > 《待分類1》